APP下载

天下无道 不如归去

2021-11-22姚尚春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1年11期
关键词:理解教学设计

姚尚春

摘 要 格兰特·威金斯认为:课堂最好的设计应该是“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的逆向思考。这就需要教师了解学情,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并将解决这些问题作为课堂重点具体落实。这正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 《归去兮辞》;理解;教学设计;逆向思考

教学设想

在现实的教学中,许多教师从输入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固定的教材、擅长的教法,以及常见的活动开始思考教学,而不是从输出端开始思考教学,即从预期结果开始思考教学。换句话说,大多数教师都只关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教师以知识体系的传授为逻辑起点,较少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知识进行打包、压缩,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几乎没有启动的情况下,直接“喂给”学生。

基于这样的思考,笔者认为教学设计必须是基于学情的。在上课前,要求学生充分预学课文,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不理解、有质疑的地方,由小组长挑选2个有代表性问题在组内组织讨论并用PPT记录达成的共识,做好交流准备。笔者的课堂启动也是在快速梳理文本后由学生的问题开启课堂。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文言文实词虚词以及骈散结合表达情感的方式。

【能力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和改写活动,增强学生语言审美情趣。

2.通过讨论探究学会辩证看待陶渊明的情感,增强学生思维品质。

【情感目标】

1.理解陶渊明归隐思想产生原因及其受儒家、道家影响的复杂性

2.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文情怀。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问路”的实质内涵以及陶渊明思想的复杂性。

难点:理解陶渊明思想产生的复杂原因以及辩证看待其思想。

教学方法:诵读、改写、讨论

教学过程

一、梳理与感知

师:刚才我们听的歌曲名字叫《归去来》,是《神雕侠侣》的主题曲,电视剧中的杨过和小龙女最后归隐,退出江湖。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作者陶渊明最后也选择了什么?

生:归隐。

师:我们来看看文本写了什么?回答以下问题:作者为何归?归向哪?归心何如?

明确:归去原因(见第一段“质性自然……深愧平生之志”)

归向:家、田园

归心何如:急切、喜悦、后悔、自责、厌恶官场

二、问题呈现、分享交流

教师PPT呈现學生系列问题并加以表扬,请三个小组长上台交流本组对问题达成的共识。

第一组

问题1:作者辞官仅仅是因为热爱田园么?

达成的共识:不仅仅是因为热爱田园,也因为他的志向并不在做官,做官只是为了糊口罢了,而且当时的社会是动荡不安,做官的也很难啊,而对于作者来说,与其在人心叵测的官场里博弈,倒不如早早回到他所牵挂的家,他的家不仅仅是逃避官场的地方,更是作者内心深处的灵魂寄托。

问题2:整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何种志向?

早已厌恶官场,不求荣华富贵,只求回归自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以天命为乐,不求荣华富贵只求逍遥快活的洒脱情怀,与自然界的万物为友,将自己置身天地,潇洒一生。

第二组

问题1:作者身心痛苦为何还要希望任职一年?

达成的共识:作者家境贫穷,以至于无法维持生活所需,更何况还有很多孩子需要抚养,迫不得已之下才选择做官;作者做官本质上是为了生计,一年时间虽然无法实现远大抱负,但足以让他维持之后的一段生活,又由于地方官吏爱惜人才,所以作者对于做官还有一丝念想,所以再做官一年,也是他对自己为官的最后期许。

问题2:作者既心心念念想要回家,为何却不记得回家的路,又为何恨晨光之熹微?

达成的共识:作者久不归家,对家附近的事物已经有些生疏,家乡的景物已然与过去不同;“恨”是遗憾之意。作者遗憾天不亮,不能观赏回家沿途中的风景,反衬作者归家心中喜悦,但这雾茫茫而阴沉,却不应其内心的喜悦之情,所以略显遗憾;作者做官地方离家仅百里,但却陷入迷途之中,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急切之情,以至于迷失了方向。

第三组

问题1:既然作者思乡如此,怀念家乡闲适安稳的生活,且离家不过八十余日,为何归家途中要向路人问路?这个”路“是否还有别的意义?

达成的共识:大家认为这个路不仅仅只是归家的路,还有陶渊明对人生的追求之路。

这个问路同时也是一种人生之路迷茫,渐循以索明途的讷问。几乎有种近乡情怯不敢靠近的的慌张与彷徨。情何怯处?一是为官无所成,本想为官以“生生”却八十余日而归,违背了家人对他寄托的初望。二是有违平生志,志不在此,强扭的瓜不甜。

陶渊明不断向行人问路,从某方面来说也许是他找回了自己的心之所向,找到了他真正归属的心灵家园。

问题2:对于全序最后一句话同学们观点不一,有的认为陶渊明是避世的消极悲观,有的认为他是洒脱的乐天开阔。那么哪一种情绪体现得更多呢,陶渊明归隐的情感有哪些?

达成的共识:最后我们回忆了初中学过的《桃花源记》《饮酒》等一系列文章,又迁移到另外很多读过的诗词中,有过归隐的欲望的诗人很多,如李白、苏轼等人。不过陶渊明践行的比较彻底。

古代文人志士都有很普遍的一个特点就是渴望蟾宫折桂,致仕有效。很多人在官场浸淫,文人的玲珑筋骨被玷污,傲立气节被扭曲。他们保持自己的鲜活特性和独立人格实在太困难,像太白先生这样”天子呼来不上船“的千百年才出一个而已。

“好男儿,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种襟怀千秋的夙愿,是万代难平的期冀。我们相信陶渊明并没有失去这种信仰和斗志,他心中的热流包藏着苦痛,但也揉进了看似恬淡平和的归隐。

“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

教师肯定学生分享的成果,并指出没有在言语形式提问的不足。(板书:归家、精神家园)

三、言语实践,感受表达

1.追问思考:作者在写归家路途中以及到达精神家园后愉悦心情时,语言形式有什么特点?

明确:叠词,如“舟遥遥”“风飘飘”……

短句,如“乃瞻衡宇,载欣载奔……有酒盈樽”

押韵,如第三段的四字句押“en”韵。

2.改写:用三字或四字短句选择一处改写,要求与原文情感一致,注意押韵。

(1)“引壶觞以自酌……时矫首而遐观”。

(2)“悦亲戚之情话……泉涓涓而始流”。

3.请一学生上黑板写,学生对照要求进行评价;

4.学生朗读学生改写的文字并与原文比较效果差异。(板书:骈散结合、音韵和谐)

四、提供背景支架,再论归隐情怀

再讨论:陶渊明归隐情怀积极还是消极?教师提供东晋末期战乱和玄学(道家)流行的背景以及陶渊明的家世。

达成共识:

1.积极的:儒家倡导“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东晋末期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官场黑暗。這样的时代陶潜选择归隐是生存的智慧;②受庄子等道家思想影响。道家提倡“遵循自然规律而生活”,面对社会的纷乱,道家要告诉我们的是,该如何游刃有余地安身立命。他遵从内心的选择,是人的一种质朴清澈,真实率性。

2.消极的:从社会角度来说,人总是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社会动荡、官场黑暗他选择弃官,这是缺少担当、消极避世的表现;从家庭角度说,他要养家糊口,不会种地的他经济上没有太多来源,缺少家庭责任感。

教师小结:看问题,要学会理性审辩的思维。(板书:归隐:积极/消极)

五、提升认识,皈依精神

1.周国平的看法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安静,是因为摆脱了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丰富,是因为拥有了内在精神世界的宝藏。——周国平

2.推荐书目:宋杰鹏《我心悠悠》、董雁《诗说中国?摇明月松间》

六、教师小结

追求精神明亮我们永远在路上。陶渊明用他的率性、洒脱,活成了所有人最想要的样子:不为金钱名利而活,只为取悦自己而活。他活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明灯,当世人纷纷成为名利的奴隶时,陶渊明却不留恋、不争抢,只留下一个潇洒的背影,让世人心生向往。

板书:归家、田园  精神家园

言语形式:叠词、短句、押韵(骈散结合 音韵和谐)

原因:儒家、道家

七、教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激发问题意识,引导他们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节课就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课前做了大量的预习,学生也提出了许多问题。经过整合并结合本课教学重点,笔者补充了言语形式的问题,把几个比较集中的问题作为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因为问题来自学生,所以讨论和交流环节学生参与度高,思维品质得到提升,教学目标达到预期效果。但在活动环节的设置上似乎可以再调整。当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发现“归隐情怀积极还是消极”的问题讨论不深入、不辩证时,是暂时放一放跳到言语形式的发现上,还是继续提供背景资料让学生再讨论,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备课时想到按照这样的顺序似乎更符合教学逻辑和学生的思维,但笔者觉得还是让学生懂得“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之后再来讨论思想情感可能学生思考得更为全面、深入,这似乎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也自然地过渡到对陶渊明归隐情怀的深度挖掘上。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

构建德育新体系〓形成育人新格局

刘宇辉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神州行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近年来,北京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力推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上不断取得新进展,逐步形成大中小幼一体化育人的新格局。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着力在总体谋划上下功夫。2018年北京成立了全国首家覆盖大中小幼全学段德育研究的一级学会——北京市学校德育研究会,加强对一体化德育的研究。北京还出台了《北京市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指导纲要》,这个作为全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第一份关于一体化德育体系建设的文件,明确了一体化德育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着力推动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1日

猜你喜欢

理解教学设计
谈科学故事促进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