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方式

2021-11-22林丽娜关振森马孝峰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话语体系政治

林丽娜 关振森 马孝峰

[摘           要]  随着《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颁布,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话语体系和实践教学模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明确的任务和要求,通过解读话语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内涵,结合在中职生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实践的经验,从话语体系的生成、表达、传播和效应等方面,分别提出“根正苗红”“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和“共享反馈”等四种有效实践方式。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中职生;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178-02

爱默生说:我们听别人讲,是为了自己也能够说。说是一种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实践,也叫作言语,言语就是使用语言沟通的行为方式。言语离不开语境,语境是对会话双方的体察、会话内容的斟酌、会话情境的感悟等“主体间性模式”。由语言、言语和语境构成了“话语体系”。思想政治课教师处于“拔节孕穗的农耕一线”,应发展青年学生的话语体系和活动能力,不断创新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

一、了解话语

一般认为话语是一种兼具主体要素、工具媒介和实践目的的复合语言系统。随着鲍德里亚口中所述“拟像社会”的到来,话语可以在互联网媒介中借助图像、声音、视频等进行传输,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在听觉、视觉上给对方造成极大的冲击,因而话语的沟通效能也将极大增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主导,必须通过与思想政治学科话语的紧密结合,构建生成、表达、传播和效用的多维度立体整合体系。从话语生成上来看,任何话语都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保证信息来源的正确可靠是端正话语的第一要义。从话语表达上看,要基于对所要表达的理论理解透彻的基础上,方能准确表达。从话语传播上看,时代赋予人们更加多元的表达方式,声音处理、图像处理等技术,让从前单纯的“说”变得可听、可视、可回放。从话语效应上看,新媒体的出现让话语场域发生颠覆性的改变,网络的裂变式传播速度也让话语传播实现群体性的瞬间共享和即时反馈。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意义

首先,学习和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众所周知,一种理论要想充分占据主导地位、发挥意识形态功能,必须充分利用话语的作用,结合人们的生活经验,对其心理产生过滤,并通过心理反哺行为将理论充分内化,从而掌握话语权。

其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不断科学化发展。思想政治学科作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学科,不仅承载着社会风气转变、核心价值观缔造的社会责任,也奠定了思想政治课在“爱党爱国爱人民”层面的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创新将破除理论与社会心理之间的障碍,提升科学理论的现实需求和社会功效,进而推进学科的发展。

最后,提升教育主体的话语创新能力。随着信息传播单向传输向多边交互式传输发展,“独白式”教育方式被打破,教育主体也由单纯的教师向由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体转变。这在客观上要求教师成为一名具备一定学科信息素养,关注青年学生的网络话语,愿意创新教学方式和途径,认同学生主体发展观的“大先生”。学生也将在平等互助、主动参与的过程中结成学习共同体,实现知识的建构、情感的满足、意志的锤炼和能力的提升。

三、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实践

本人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中等职业学校,特殊时期,2018级设计类的学生完成了《哲学与人生》的微課小视频——战“疫”小课堂,被许多教师运用到网课授课过程中,成为用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话语普及防疫知识和提炼人生哲学的智慧火花。在指导的过程中,也感悟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必须要保证“根正苗红”“字正腔圆”“绘声绘色”和“共享反馈”。

(一)关注话语生成的“根正苗红”

造成青年学生“语言苍白”的最大因素就是储备不足。信息储备得越多,就越容易扩大参与面,信息储备成为行使话语权的资本。中职生主动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来自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讲,新媒体为各类信息的自由传播提供了空间,但由于发布信息者自身的素质、意图、能力等差异,导致信息的良莠不齐,低俗者有之、违法者有之、偏颇者有之、以假乱真者有之,可想而知,从这些信息中诞生的话语势必带着缺陷。要做到在信息获取上的“本正源清”“根正苗红”,有一个便捷又准确的途径——关注官方的微信公众号。其一,综合性的公众号,如国家层面的“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地方层面的省、市级新闻广播或主流媒体;共青团层面的中央、省、地方委员会等。其二,专业性公众号,包括经济、法律、心理、哲学、就业等领域。

(二)关注话语表达的“字正腔圆”

话语表达是关于“说什么”的问题,传统话语体系无法紧跟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对现实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存在转译能力不足、解释力弱化的现象,躲躲闪闪、语焉不详。要理直气壮讲政治,就必须提升说服力和可信度,指导方法有二:其一,情怀要正。对理论的解释和把握要正确、正向,增强话语的感召力,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地把握住“四为”大旗:为人民服务、为治国理政服务、为制度服务、为建设服务。其二,表达要圆。表达的时候要圆融地运用学术语言、政治语言和通俗语言,要昂扬、明快增强话语感召力,要时尚、现代增强话语吸引力,要具体、丰富增强话语解释力。

(三)关注话语传播的“绘声绘色”

新媒体生动活泼、鲜明多变的话语表达方式,特别受青年群体的青睐,各类App的普及和智能操作,也让制作的过程更加便捷、传播的速度更加迅速。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是创新话语体系的技术保障,是打破“独白式”教育活动的有力支持。将青年学生纳入教育主体,从青年群体日常生活出发,指导青年学生综合运用画图、手机录制、PPT、美图秀秀、剪映、抖音、声音合成软件等多种技能或软件类型,制作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使用贴近生活的网络话语的更适合青年学生观看的小视频,并通过云班课、微信平台等共享平台进行传送,可供反复学习观看。此番实践,实现了思想政治话语的绘声绘色传播和交流互动,满足青年群体全面、自由发展的诉求。

(四)关注话语效应的“共享反馈”

共享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也是网络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共享不仅实现了多向互动的即时传播,也实现了即时反馈,以评促学。评价是独立话语能力生成的标志。评价可以是多方面的,如使用的技术是否适当、案例使用是否妥当、理论讲解是否得当。青年学生应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自由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碰撞。评价衍生出建议,将已有的技术、案例和理论进行拓展,一波又一波地推动话语表达的螺旋式上升,清晰地看到思想成长的脉络。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思想政治课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发展需要守正创新,“守正”是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灵魂,“创新”是思想政治话语体系的推动力。守正创新是基于社会的创新,也必然是指向未来的创新,指向的是青年学生话语构建能力、话语境界水平的提升,最终也必将有效地促进青年学生思想认同和行为习惯的改变。

参考文献:

[1]郭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创新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2]侯勇,纪维维.新媒体视域下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困境[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2):31-36.

[3]张国飞.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创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话语体系政治
画与理
办公室政治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雷人话语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雷人话语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