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的应用

2021-11-22韦雨含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免疫学结核病原

韦雨含

[摘           要]  针对传统教学方法不能满足现有的教学要求,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借助学习通平台,开展BOPPPS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实践表明,这一教学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    键   词]  学习通;BOPPPS教学模式;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38-02

一、改革背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医学基础课,主要介绍病原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防治及免疫学的有关知识。中职学生文化知识薄弱,领悟能力差,在学习过程中均反映此课程知识点多,内容抽象复杂,学习效果不理想。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的传统教学法进行改革与实践非常必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兴起,课余时间,学生几乎是机不离手。学习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它包括教师端和学生端,教师创建课程,学生加入课程,教师将学习资源通过学习通后台上传完成课程构建,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电脑和手机等网络终端设备进行学习[1]。同时学习通上还能开展多种课堂活动,如发布任务、主题讨论、签到、选人、抢答、投票等,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2]。

二、BOPPPS教学模式介绍

BOPPPPS课堂教学过程可划分为六个阶段,分别为:B(Bridge-in),导言;O(Objective),学习目标;P(Pre-assessment),前测;P(Participatory learning),参与式学习;P(Post-assessment),后测;S(Summary),小结[3]。教师可根据这六个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对教学过程进行分解,突出教学重难点,提高课程学习参与度,增加课堂互动性,评估并修正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成效。

三、教学实践

下面以“结核分枝杆菌”这一节为例,探讨基于学习通平台的BOPPPS教学模式在中职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课程中的应用。

课前一周,通过学习通向学生推送学习任务,包括微课视频、课件等,课余时间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如有疑惑可直接在线咨询教师。教师可查看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答疑解惑。例如,学生在观看结核分枝杆菌微视频时,提出为什么结核分枝杆菌用的是抗酸染色法等疑问,教师应及时进行解答,使预习效果得到强化。

(一)导言(Bridge-in)

通过一个故事、案例或问题等生动恰当的方法,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就可以把学生带入探究学习的佳境。本案例的课程采用一个动画视频“肺痨辣手摧花,林黛玉和林徽因的死因扑朔迷离”导入新课,提出林黛玉、林徽因、肖邦等名人死于肺结核,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营造活跃的学习氛围,从而抛出问题“肺结核是由什么病原菌感染引起的?”继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二)学习目标(Objective)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点以及知识基础,建立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这节课能学习到什么或将会学习什么。本次课的学习目标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1)知识目标:①掌握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②熟悉结核分枝杆菌的标本采集和防治原则。(2)能力目标:①学会结核菌素实验结果的判断及意义。②学会对结核病病人的物品进行消毒灭菌的方法。(3)情感目标:①了解结核病发展现状及对人群的危害。②学生具有预防其传染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并养成健康生活习惯。

(三)前测(Pre-assessment)

通过课前小测试、提问等方式来测试学生,准确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本次课教师通过两道单项选择题“必须在有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是什么?”“卡介苗用于什么病的预防?”在学习通里发布随堂小测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完毕,随后统计学生答题情况。由于学生对于细菌的基础知识容易混淆,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考查学生学习细菌知识是否扎实。

(四)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 Learning)

该环节通过教生、生生之间的交互,来达到课程教学的目的。在本课程中,互动活动有:(1)小组讨论。在学习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性状时,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比较结核分枝杆菌和已学细菌的异同点,尤其是在染色、培养特性与抵抗力等方面的区别。同时,教师在学习通里发布主题讨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组内讨论的结果写在作业纸上,再由一名学生拍照上传到学习通,教师将各组的讨论结果投影到讲台屏幕上,对各组的答案进行分析和点评,并及时指出不足,之后对各组的答题结果进行评分。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出结核分枝杆菌“馋、懒、丑”“四怕”“四不怕”等特点。(2)案例分析。教师在介绍结核菌素试验时,引入一个临床案例,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进行结核菌素试验,准确测量和报告结果。同时,教师在学习通里通过抢答加分的方式,鼓励学生踊跃发言,加深学生对结核菌素試验结果和意义的理解。

(五)后测(Post-assessment)

后测可通过课后小测试、问卷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目标是否达到预期,反馈学习效果。教师在学习通发布两道单项选择题“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培养基是什么?”“对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最简单有效的处理方式是什么?”学生可通过作答反馈的结果了解自己对本节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对作答正确率较低的题目进行详细讲解并再次强调相关知识点,并在课后不断修正并完善教学内容。

(六)小结(Summary)

小结是对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分析,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本课中教师提出“你认识的结核分枝杆菌有怎样的形象和品质?怎样防治?”引导学生总结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最后,教师向学生预告下次课的教学内容与学习要求。

四、教学效果评价

(一)成绩分析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校2020级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实施,2020级护理1班(n=55)为实验组,采用基于学习通的BOPPPS教学模式。2020级护理2班(n=55)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材相同,授课教师相同,期末考试试题相同,试卷由检验教研室教师集中批改,成绩如表1,使用SPSS 21.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实验班分数为76.95±12.85,对照班分数为67.33±12.53,实验班平均成绩优于对照班,t=3.9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学生满意度

课程结束后,对实验班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55份,回收55份,有效率100%。表2调查数据显示,学生普遍认为该模式有助于课前预习,学习目标更明确,教学内容更清晰,听课效果得到提高。

五、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改革模式,学习通结合BOPPPS教学模式兼顾了师生参与式互动学习,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实践证明,基于学习通的BOPPPS教学模式在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基础中的运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进而提高学习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晴,张兴桃,钱玉梅,等.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物理化学BOPPPS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大学化学,2018, 33(10):68-74.

[2]姚林玲.基于超星学习通混合式教学模式在中医护理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1, 39(12):101-102.

[3]陈奎奎,郭忠会,谭勇,等.基于雨课堂的BOPPPS教学模式在药物分析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东化工,2021,48(7):233-234.

◎編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免疫学结核病原
翻转课堂与沉浸式教学法在免疫学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
个性化护理对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率的影响
长得丑?但价值无限!
背上长“包”,小心结核作怪
中医药院校《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教材分析与创新
浅谈民语言医学生免疫学实验教学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