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让每堂思政课入脑入心

2021-11-22钟慧莹田镇基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技校生技校思政课

钟慧莹 田镇基

[摘           要]  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秉承将思政课作为培养技校生“工匠精神”主渠道的教学宗旨,通过思政课程等重要途径,将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为国争光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紧密相连。

[关    键   词]  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思想政治课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160-02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政治正确的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责任。我院从上到下,勠力同心,秉承将思政课作为培养技校生“工匠精神”主渠道的教学宗旨,身体力行,通过思政课程等重要途径,把“工匠精神”培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链条,将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为国争光的世界技能大赛“金牌”实现紧密相连。

一、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课的内在联系

随着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状态整体趋于稳定,各领域都在积极发展,技校在思政课中发现传统的灌输式教育不利于全体学生积极接受,这就对思政教育改革提出更多要求,突出培育技校生“工匠精神”与思政课的密切联系。

(一)价值目标联系

思政课集中体现着国家的意识形态,决定着技校思想政治建设的政治特性,能够帮助技校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在技校的人才培养与“工匠精神”层面,两者的价值目标都是对培育和谐人才的追求。在固有传统观念的影响下,技校培养人才时不自觉地陷入技术人或者职业人的泥沼,造成学生被技术人观念固化。而培育“工匠精神”主要是对人才主观能动性的充分挖掘,使其同步提升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实现技术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最终让学生成为健全的新时代人才,为社会发展储备高技术、高素质的后备劳动力。技校思政课和“工匠精神”具有相同的价值方向和目标,为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最佳载体,促使技校生将“工匠精神”入脑入心[1]。

(二)教育目标联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每堂思政课在技校传播,对技校教育目标有十分明确的指向。在教育目标上,“工匠精神”和核心价值观的指向是相同的,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进程之中,国家提出重要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计划,不仅需要知识丰富的、有技术的人才,更需要人才具备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技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承担着培养生产、建设等领域的优秀人才的重任,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和时代发展需要不谋而合,培育“工匠精神”和思政课的出发点、归宿都是相同的。

(三)理论实践联系

从理论上,思政课为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提供支撑,“工匠精神”则体现思政课的实践特点[2]。思政课可以为技校生展现时代精神和特征鲜明的时代风格,而经济与社会在时代的召唤下进入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求倡导、培育“工匠精神”,促进“中国梦”的实现。所以思政课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都和“工匠精神”的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相契合。

二、思政课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的有效措施

“工匠精神”是综合体现职业素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形式,是技校培养人才的必要组成部分,在每堂思政课上践行技校生“工匠精神”培育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进步对具备“工匠精神”的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一)创新“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学模式

针对思政课教学模式,教师务必要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即思政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针对技校生的认知情况、行为表现等体现课堂教学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主阵地作用,改善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思政课教学全过程贯穿“工匠精神”,用更多技校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正确理解“工匠精神”的本质,基于思政课树立“工匠精神”。因此,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除了传统线下教学模式外,也要大胆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式,引导学生使用慕课、QQ和微信等线上教学工具,多角度辩证地看待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局势,从而更进一步增强我校学生的政治信念和学习意志。

特殊时期,我院秉承国家“停课不停学”的理念,在2020年3月到5月开展了一系列思政网课活动。在线课堂成为传统教育的有益补充。面对困难,我院学生能够发扬追求极致与坚持的“工匠精神”,树立相信科学、理性面对的意识,不恐慌,不害怕,合理安排学习与娱乐时间。思政课堂搬到互联网,是技校思政课“工匠精神”培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创新探索,起到了凝心聚力的积极效果。另外,经常邀请优秀的工匠参与技校思政课交流活动,通过言传身教引导技校生学习“工匠精神”,用榜样的效果激发他们对“工匠精神”的向往、理解。因为一种精神在学生群体中建立影响并弘扬下去就需要在思想上长期自觉,融入技校生现实生活,随时随地都能感知、领悟“工匠精神”[3]。

(二)着力“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学内容

教师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扬“工匠精神”,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工匠精神读本》诵读、观看《大国工匠》专题纪录片,完成读后感,参与“大国工匠面对面”讲座、听工匠讲故事等活动,引导技校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深刻领悟“工匠精神”给我们生活带来的积极变化;与此同时,思政教师采用案例教学、理论授课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领会政治法律观点、理想信念要求和道德规范等内容,践行“工匠精神”,对各种社会信息进行比较、筛选、分析和判断,将社会责任担当、国家应对措施等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认知水平、综合素质均得到一定的提升。

教师还可以在思政课中精心设计和教学目标一致的专业相关活动、竞赛活动等,例如围绕专心致志的主题开展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五分钟时间比赛哪一个小组堆砌的多米诺骨牌最长,促使学生亲身体会只有专心致志沉静内心才能做好一件事。此外,围绕进取创新主题,结合技校生的专业开展活动,例如组织汽车专业的学生开展“增强汽车维修技能”的设计活动,培育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形成进取和创新的“工匠精神”。在布置思政课作业时也可围繞“工匠精神”的传承设计实践活动,例如根据主题“我心中的匠人”制作课件,开展“工匠精神”演讲比赛,由学生从课件制作的内容、模板底色、动画、字体等方面不断做出修改,培养他们追求极致的意识和习惯。通过丰富多彩的思政课实践活动,有效培育技校生做专、做细、做精的态度,践行“工匠精神”[4]。

(三)夯实“工匠精神”培育的思政教学成果

除了专门的思政教学外,我院全体教职工充分发扬“工匠精神”,从学院领导到各个部门的教职员工,突出工匠精神的实质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入围的技能选手在比赛的路途上越战越勇,实现了技校学生参赛项目最多、参赛选手最多、奖牌数最多、世界技能大赛“三双连冠”等令人振奋的骄人成绩。具体成绩包括:第43、44、45届连续三届双冠军,实现金牌新突破:第43届中国世赛金牌零的突破;第45届学院4枚金牌,占全国金牌总数1/4强,占广东金牌总数1/2强。数控铣“三连冠”:数控铣项目第43、44、45届三届连续夺冠,两项目首次夺金。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首获金牌,终结巴西在此项目上的“三连冠”。

三、结语

对“工匠精神”的培育是大势所趋、时代所需,不仅可以提升技校生的能力与素养水平,还能提高整个行业乃至全社会的发展水平。所以技校在国家全面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进程之中,在社会各界纷纷呼吁优秀“大国工匠”的时代发展形势下必须顺应“工匠精神”的召唤,依托每堂思政课践行“工匠精神”培育,培养更多工匠人才,为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院将秉承技校生“工匠精神”全方位培育的思政教育理念继续前行,在金牌路上不断超越!

参考文献:

[1]高峻岭.论工匠精神培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9(7):11-13.

[2]高玉环.强化高职社团活动 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9(50):259-260.

[3]仇天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与实践[J].现代职业教育,2018(13):44.

[4]黄美灵.“工匠精神”下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6):21-27.

◎编辑 郭小琴

猜你喜欢

技校生技校思政课
浅议如何提高技工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新时代军校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路径探讨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民办技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
试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及对策
让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
关于对技校英语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19岁技校生拿下副高职称是一种积极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