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1-11-22王飞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1年48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校企合作

王飞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大量应用,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上升。“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作为技工学院技能人才培养最重要、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然而现实是当前的“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难以吸引企业真正、深度、广泛地参与进来。针对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问题提供了三点对策。

[关    键   词]  技工院校;技能人才;校企合作;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48-0050-02

技能人才在人才队伍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全社会各行业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体现人才的价值。在农耕社会,人们依靠言传身授的方式获得必要的劳动生存技能。但是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先进制造技术的大量应用,对生产效率的提升效果非常明显,同时促进产品质量的升级,随之而来的是对技能人才数量和技艺要求的不断上升。技能短缺、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的不足日益凸显,对各行业发展升级造成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作为专门培养技能人才的技工院校、技师学院被寄予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大规模高质量技能人才需求的厚望。

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性概述

目前进入技工院校、技师学院学习的大多是理论学习成绩比较差的中考落榜生,虽然这些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较差,但他们模仿能力、动手能力强,显然这些学生并不适合纯粹的理论授课方式教学,因此,要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并为学生提供接触实际生产环境的条件。这就对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尤其是硬件条件提出较高的要求,技工院校应根据人才培养要求配置实训环境和硬件设备。尽管近年来政府部门在该方面不断加大投入,技工院校也有一定的硬件基础,但是无法满足当前形势下技能人才培养需要,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势在必行。当前企业作为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应当积极参与到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有效缓解技工院校在教学资源投入领域面临的压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由此可见,校企合作能为技工学院人才培养开辟新的空间,有效保证技能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越来越受到技工学院的重视。

二、“校企合作”问题分析

现实中一些技工院校与企业合作的局面是“一头热、一头冷”,表现为学校的热情很高,而企业却表现为合作意愿不足;一些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没有秉承平衡理念,仅仅针对优势专业和热门专业开展校企合作,这种方式提升了校企合作的风险,在人才政策发生变动的情况下,导致校企合作陷入窘境。还有院校与企业间联系不紧密、沟通不畅通、企业的参与深度不够、合作流于形式应付考核;教师的工作重点与企业的工作重点不一致,教师不能真正到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顶岗锻炼等。深入思考不难发现,企业从校企合作中获取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1)企业录用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专业对口并已在企业顶岗实习的高技能人才,充实企业自身的技能人才队伍。(2)借助技工院校的科研资源,推动企业产品研发升级革新,核心在于获得院校的技术支持。(3)将技工院校专业资源与企业的内部培训机制相结合,发挥专业师资的作用,提升企业人员队伍能力。然而现实的问题是技工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素养和技能优势不明显,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攻关的热情和动机不强,在缺少实践经验积累的情况下,面对很多问题缺少解决方法,因此难以吸引企业真正、深度、广泛地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

三、“校企合作”问题解决思路

“校企合作”能有效促进企业与技工院校之间的联系,是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此前已经说明现行“校企合作”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探讨解决“校企合作”问题的措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技工院校“校企合作”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要坚持“互惠互利、三方共赢”的工作总基调

当前校企合作局限性较强,技工院校对校企合作认识相对片面,主要采取顶岗实习、提供实习硬件设备、企业技术工人带领学生实习等传统方式,或者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这些利益诉求只考虑到院校的利益,对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利益诉求考虑较少;企业在缺少利益驱使的情况下,培养学生主动性较差,仅仅将学生作为基础劳动力使用,没有体现校企合作的真谛。通过校企合作理应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的效果,学生也能够接受更高质量的实践学习。由此引出校企合作困境的另一项重要原因,校企合作中人们很容易忽视另一个利益主体——学生。技工院校采用校企合作模式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人才培养提供更贴合实际的环境,提升人才的实战能力,为其走上岗位铺平道路。从企业角度出发,技术过关、来之即用的高素质人才永远符合企业的需求。由此可见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重要地位,同时扮演著培养对象和载体的角色。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必然离不开院校学生的作用。因此要认识到校企合作是一项三方合作的过程,而非学校与企业双方之间的合作,通过三方合作满足各自的需求并达到共赢的目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提升本人技能,在求职就业、适应企业生产节奏方面占据头筹;企业借助校企合作机制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建立求职意向;“校企合作”为技工院校创造了无尽的发展空间,技工院校毕业生质量明显提升并适应各行业生产要求,解除学生就业后顾之忧,得到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的一致赞誉,为学校赢得良好的口碑,充分体现技工院校的办学宗旨和社会价值。由此可见“校企合作”的关键在于“合作”,在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利益点的情况下开展校企合作,必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提供政策支持与制度保障

“互利共赢”是开展任何“校企合作”必须遵守的準则,由于“校企合作”公益属性较强,而企业经营具有明显的逐利效应,因此企业是决定“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点,能否秉承“互利共赢”的原则参与“校企合作”,取决于参与的企业能否获得长期利益。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加强对企业行为的管理与约束能力至关重要。政府或主管部门应当扮演好“裁判”的角色,采取为“校企合作”企业提供政策支持保障的方式,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提供利益保障并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企业消极对待“校企合作”的根本原因在于与自身利益偏离,在没有利益支撑的情况下,企业在校企合作中很难表现出积极的态度,不利于校企合作的推进。制定保障性制度和政策,为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吃一颗“定心丸”。在“校企合作”保障制度中强调参与“校企合作”三方享受的权利以及承担的责任,并为各方行使本人权利指明方向,为校企合作的开展提供细节指导。在保障制度的引导下,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更加规范化,可操作性更强。

(三)技工院校要有服务或帮扶合作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技工院校在“校企合作”中往往停留在院校提出软件或硬件要求、企业根据技工院校提出的要求安排岗位的传统阶段,上述支持和服务具有明显的单方面属性,需要企业凭借自身条件实现。虽然企业应当承担社会紧缺的技能人才培养的责任和义务,但是目前政府或相关主管部门并没有针对校企合作的特征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企业在参与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并不能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利益点,进而缺乏参与校企合作的意识并导致校企合作陷入困境。不考虑企业自身利益诉求,而又寄希望于企业单方面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服务和支持是站不住脚的。因此技工院校要改变当前校企合作的现状,要有服务或帮扶合作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技工院校在向企业提出各项要求的同时,应当从企业角度出发,给予参与校企合作企业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技工院校在树立服务意识的基础上,结合校企合作的特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例如在专业课程体系中提升实践类课程的比例;与此同时加强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在师资培养、基地建设领域加大投入;加强管理层培训力度,提升技工院校管理层的服务意识。通过跟踪合作企业掌握合作企业的经营状态,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提出参考方案。例如合作企业在生产旺季出现技能人员短缺、产能不足的现象,技工院校可以组织学生前往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在帮助企业顺利渡过生产高峰期的同时,实现“校企双方”的互惠互利。针对企业产品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技工院校组织研究力量与企业合作,共同攻克产品研发的难关。院校可将专业教师参与企业产品研发和技术攻关的结果纳入教师个人业务晋升和职称考评中,进一步提高教师服务企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参考文献:

[1]黄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2]彭元.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3]欧阳河.职业教育基本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校企合作
从技工到英雄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技工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