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德育渗透途径
2021-11-22卢家波
卢家波
(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坂面中学 福建 尤溪 365100)
引言
初中时期是锻炼和发展学生身心综合素养的重要阶段,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要全面锻炼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体育技能,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情况。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充分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采用多样化的形式来渗透德育教育,结合学生的实际表现,来尊重学生的认知和发展规律,积极地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学科的整个教学过程当中,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1.结合教学内容,培养体育精神
初中体育学科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充分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德育教育内容,然后进行潜移默化地渗透。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始前,来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深刻分析教学内容,并找出其中所蕴含的德育因素,让学生可以在接受体育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掌握到相应的德育教育,促使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进行充分结合,从而让学生可以在体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过程中获得德育的熏陶,进而实现学生德育素养的形成与发展。[1]以中长跑训练教学为例,体育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中长跑技巧。如果只是单纯地按照教材内容灌输理论知识,不仅无法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和技巧,还会使其在之后的训练活动参与中,容易因为时间长半途而废。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需要立足教学内容的具体特点,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带领学生观看运动员的中长跑训练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体育教师需要对其中的技巧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深刻的掌握到体育技巧。另外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发现运动员在反复的训练中,不会轻易放弃,就算再苦再累,也会咬牙坚持,进而受到其身上吃苦耐劳品质的熏陶,为其之后坚持参与训练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此来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实现学生刻苦、坚持不懈体育精神的培养。
2.创设教学情境,提升道德品质
初中体育课程的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有效培养,促使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体育课程教学实践中,体育教师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创新教学方法,来充分实现体育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灵活渗透。[2]以乒乓球技能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就可以开展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引入中国乒乓球经典赛事来丰富本节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可以切实地感受到德育教育的内涵,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体育运动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另外体育教师还可以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体育赛事交流会,在其过程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思想,加深学生对德育教育内容的有效理解。体育教师通过采用创新式的教学方法,来有效加强师生与生生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可以切实地得到教育的熏陶,实现自身道德品质的有效提升。
3.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渗透竞争意识
传统的初中阶段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师往往只是单纯地利用体育知识或者相关运动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这样机械化的教学模式和训练模式下,很容易让学生对体育课程降低学习热情。随着竞技体育的飞速发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入竞技类实践活动,充分的将教学内容与实践活动进行相互融合,引导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比赛当中应用所以学,进而实现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的锻炼和提升。[3]以篮球课程教学为例,体育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篮球竞技比赛。另外体育教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比赛前的训练活动,让学生在充分掌握基本篮球技能以后,再来培养学生勇于挑战以及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以此来让学生在篮球比赛当中,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竞争意识的驱使下奋勇拼搏,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集体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以及竞争意识。
体育和其它科目有显著的不同,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只利用成绩或者教师的主观评价来引导学生。体育活动是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双向活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完善体育评价机制,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发现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取得的进步,并及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教师引导学生的过程就是德育渗透的过程。例如在同一个体育教学项目中,有的学生则表现的非常好,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配合,从而更好的完成体育锻炼,但也有的学生态度较为敷衍,不认真对待体育项目,这时教师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让学生端正对待体育项目的态度,并且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结语
总而言之,体育教育是我们国家强国强民的根本,在当前的体育学科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来引导学生健全自身的人格,形成自身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的发展,实现初中阶段体育学科整体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