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八年级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实践探究*
2021-11-22袁小菊
袁小菊
(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民族中学 广西 崇左 532200)
八年级历史大部分内容主要讲述的是中国近代史,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中国成立以及取得的一些伟大成就,这部分内容对初中学生产生的教育意义和影响较大,要远远高于其他阶段。通过八年级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和平的来之不易,可以让学生们对当今社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然而想要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就必须提升时空观念,这样才能使学生可以获得历史核心素养提升。
1.对时空观念的相关介绍
从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容来看,其中包括了历史解释能力以及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史料证实等内容。时空观念指的就是能够对事物和特定时间还有空间之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和分析的一种理念。并且时空观念素养中有可以细分为四个层次,首先是学生可以通过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分期,并且判断出历史时间的先后顺序,同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地理意识,根据历史地图分析出有效的历史价值信息等等。[1]其次是要求学生结合时间分析历史事件,使学生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历史的时间,并且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编写历史事件表格等。其三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历史事件和时间发生时期的特征,并且将历史事件和地理信息进行有效的结合,最后则是学生要拥有独立研究能力,使学生可以根据历史图片和文献获取更多历史知识,从而促进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
2.提升八年级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
2.1 对学生的历史知识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教师在八年级历史教学的时候要有所准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在教学开始之前学校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进行掌握,然后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做到查漏补缺,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和时空观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将时空观念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历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们的不足之处进行授课,同时也可以保障历史教学的连贯性和逻辑性。[2]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这一课程教学时,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开展小测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查漏补缺。比如我在开展本节课程教学的时候就利用了小测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让学生们对工业化的起步实践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的背景写出来。也可以让学生对工业化的发展历程借助时间顺序和一些空间要素进行串联和陈述。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们直观的感受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对当今社会发展起到的积极影响,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的教学效率,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率。
2.2 将地理知识融入到历史课堂教学中。空间挂念作为使用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同时对地理空间的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历史事件的发生三大要素的时间、地点、人物,所以说地理环境是历史事件发生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3]虽然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速,但是地理环境对人们产生的影响却丝毫没有减少。因此,在八年级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使他们可以在观看地图的时候想到该地区发生的历史故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念的教学效率。例如在开展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这一课程教学的时候,在本节课程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通过融入地图知识来提升时空观念,比如教师可以引入井冈山的地图、让学生们对井冈山周围的地形地貌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学生们在日后观看地图的时候就可以通过井冈山联想到毛主席开辟的井冈山道路,借助空间顺序完成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空间观念,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将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进行结合,还可以使学生将历史故事以及事迹发生的地点和地理位置进行联系,以此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八年级历史教学中促进时空观念养成应成为历史教学的重点,因为时空观念不仅是历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历史核心素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同时也是每一个学生在未来发展和成长中需要具备的技能。因此,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重要性,并且注重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初中学生的综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