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开展策略
2021-11-22史宏奎
史宏奎
(陕西省洛南县仓颉学校 陕西 洛南 726100)
现在的初中生要面对中考的压力,通常老师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试卷,学生面对这些堆积如山的试卷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大搞题海战术致使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产生严重的分极化现象[1]。因此化学老师需要给学生构建一个真正的自主交流平台,让学生真正的了解化学知识,并从中感悟到化学的真谛,让学生变得爱学好学,以此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开展。
1.通过结合生活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做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初中化学老师在教学时可以着重使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开展授课,降低理解化学的难度,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通过以生活为跳板促进化学知识的理解,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知识运用能力,以此提高上课效率性。老师在给学生讲解时多加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可以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提高上课专注力。例如,老师在讲授《金属材料》这一章节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回答“生活中常见的有什么金属”,“平时常见的物品都是由什么制成的”。在此过程中通过生活常识,有效的促进学生对金属的理解,达到了增强学生化学知识总结的目的。老师抛出问题,学生进行积极的讨论,“公园里的健身器材是由金属铁制成的”、“窗户框是由合金制成的”、“古人用的铜板是由铜制成的”等等,通过贴近生活的事物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通过生活化的方式让学生觉得化学并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让学生在今后生活中接触的事物都可以想到与化学的联系。
2.通过小组合作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需要与其他个体相互合作交流,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初中化学老师在授课时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合作,为学生搭建一个有效的探究平台。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化思维,同一问题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答案,有效增强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和学习能力。例如,老师在讲授《化学肥料》这一章节时,让学生分组讨论有哪些化学肥料。老师在分组时需要注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对于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带领几个性格比较内敛的学生,让他们共同讨论有效促进课堂学习效率。学生经过讨论带动全班气氛,“主要的化学肥料有氮肥、磷肥、钾肥”,“氮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提高植物蛋白质含量”,“磷肥的主要作用是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寒、抗旱能力”,“钾肥的主要作用是保证各种代谢过程的顺利进行、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通过积极讨论让每个学生都可以融入到小组讨论之中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在与同学促进友谊的同时也能学到化学知识[2]。
3.通过自主学习有效开展化学课堂教学
通常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难以静下心来,他们在课下比较难以进入自主学习的状态。自主学习可以让所学知识进行升华总结,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可以充分的认识到自己掌握的化学知识程度,充分利用课下时间进行查漏补缺,使他们可以顺利跟上老师的授课进程。例如,老师在讲授“二氧化碳的制取”这一章节时,可以让学生先通过课本学习有关二氧化碳的知识点,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然后老师再进行讲解。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后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收集方法、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以及二氧化碳的验满方法。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可以提出问题。“二氧化碳为什么会采用向上排空气法?”“为什么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石灰水会变浑浊”,然后老师来进行解答“由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然后提出问题,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空间也让学生能够全面思考分析,有效的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使化学课堂教学得到有效的开展。
总结
总而言之,使化学课堂得到有效开展是需要老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努力的,在此过程中老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人学习能力进行分组讨论以及采用生活化方式让课堂教学变得简单易懂。给学生构建自主学习平台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让学生走进化学课堂积极与化学建立联系,以此达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开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