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线上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2021-11-22付建军
付建军
(修武县教师进修学校 河南 修武 454100)
1.线上与线下课程的不同之处
多年来,国培计划项目中线上线下课程比例的调整效果表明,线上和线下课程存在很大不同,各有优势,线上课程应该具备明显的网络产品的特征,不能将线下课程搬到线上直接实施。
1.1 学习场景不同。根据心理学研究,在陌生的环境中,人们会缺乏安全感,更容易接受他人观点。线上学习将学员从教室请到了家里甚至是卧室里,面对这种熟悉的场景,学员会更放松,更随意,也更易离席而去。另外,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学员会受到更多诱惑的影响,比如视频、游戏、电影等,所以,在线学习过程中边玩边学、挂视频等现象严重,大大降低了学员学习效果。
1.2 线上课程更缺少吸引学员的手段。在线学习仅能让学员体会到学习内容、部分展示手段和教师的声音,相对于线下教学,缺少了现场活动、肢体语言、实时互动等手段。所以,线上课程要吸引学员的兴趣,可以多多观察网上流行的直播和短视频产品,在学习内容、展示手段和语言方面下功夫,将线下课程真正做成适合线上传播的互联网作品。
1.3 线上和线下学习的监督方法不同。线上学习在监督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它可以精确汇总学员观看视频的长度、讨论发贴量、作业量、登录学习次数等信息这些数据比线下学习的监督手段更具体、更精确,更有说服力。但这些措施对学习效果的监督是否有效,却是不确定的,因为此类措施的有效实施依赖于一个前提,就是学员的自制力是否够强,能否保证数据产生的真实性。和线下集中授课相比较,在以往的线上培训中,这些数据其实是学习监督的不足之处。
2.主动挖掘线上课程特色
一般来说,线上培训的监管、互动程度均小于线下集中培训。为确保线上课程的吸引力,线上课程设计要与众不同,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1 增强教师个人能力,促进教师团队合作,鼓励以团队形式设计系统的、完整的课程,而非拼盘式的培训内容。
2.2 改变以往课程的时间安排,课程设计尽量短小、精炼,将原本1.5小时的课程分成8-10段,每段5-15分钟,吸引学员听课的兴趣、降低学员学习的难度。
2.3 完善线上课程的阶段设计,从不同环节体现课程的与众不同。线上课程的内容、操作都是可以随时记录的,可以让培训者更加清晰的了解培训的进程与问题所在。线上课程可从目标设计、课程录制、实施过程、结果评价等阶段入手,探寻各环节的独特之处,提升课程的关注度。
3.规范课程大纲设计
从学校层面规范课程大纲的撰写工作,并提供统一的大纲模板,方便教师进行大纲设计。
课程大纲主要包括学习目标、培训对象、学习要求、课程章节、章节描述、培训讲师介绍、学习方式、学习频率、课时量、课程创新与价值等信息,内容必须符合《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课程标准》,要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同时,大纲的设计需保证课程的系统性与完整性,以便学员在选课时对课程的整体认识。
4.选择合适的备课和录课工具
合适的备课工具可以让课程开发工作事半功倍。开发者需选择能够与课程的录制和输出相得益彰的工具,提高课程开发效率、增强课程输出的流畅度。
同样,录制异步在线课程的录课工具也十分重要。可以根据课程要求采用PowerPoint自带录制功能、超级录屏、Camtasia Studio、Corel VideoStudio等不同类型的软件,从录制简易度、编辑功能、后期效果、视频压缩能力等方面提升录课效果。
5.定制统一的课程视频标准
为保证在线课程质量,学校应规定统一的视频标准和直播要求。比如视频格式、视频体积、视频时长、录制区域、开课导入、教学资源类型、作业类型等。一方面可以让本校的在线课程风格更统一,减少备课过程中的出错率。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员对本校课程形成统一认识,降低因在线学习手段过杂而带来的不适感,减少学员对平台应用方法的学习量。
6.全面提升教师在线课程开发能力
6.1 从教育技术角度提升开发能力。学校要首先帮助教师解决技术障碍,从录课软硬件操作、授课方式、内容设计、作业布置、效果评估、课程设计理论等方面帮助讲师实现从集中授课到线上授课的转型,培养教师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独特的线上授课风格。
6.2 根据成人学习特点开发课程。线上课程设计过程中,教师需关注成人的学习特点,掌握有利于成人学习的技巧。成年人更希望首先了解学习的目的和原因,更关注内容的实用性和结果,有目的的学习更能让人投入其中。所以,线上授课的开篇,最好对课程进行简介,然后再开始授课。成年人喜欢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相比较,喜欢表达自己的观点,在线上授课时,可以让学员在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经验介绍,会有更贴近工作实际的收获。成年人更喜欢在轻松、愉悦和友爱的环境下学习,那么,教师的语言应具有演讲的特征,幽默、有趣、易懂的语言更有助于学员的学习。
总之,线上课程开发者要避免将线下课程直接迁移到线上的现象发生,关注学习规律,促进线上线下课程融合。为一线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课程的同时,或许也可以将自己培养成“教育网红”,促进教师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