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口语交际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
——浅谈小学语文口语交际的有效教学

2021-12-01徐红萍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课本剧口语交际

徐红萍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斗门街道中心小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叶圣陶先生曾说: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这句话给当前的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学不应该有所偏颇,应该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共同发展。但长期以来,一线的教学中很多语文老师只重视读写能力,并不重视学生“说”的能力,课堂上为了纪律要求,很多老师只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却很少给足孩子交流讨论时间。对于口语交际板块的教学,也往往是“蜻蜓点水”,走一下过场,没花多少时间就把这部分教学内容草草结束。教师也很少倾听孩子的讨论,也没有耐心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学生在课堂这个阵地上很少进行有效的口语训练,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低。

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社会的必备能力。学校应在学生口语交际训练的黄金时期,重视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与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小学口语交际的总目标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口语交际教学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的重视。我们的教师应该立足课堂,依托课堂,让学生在明确的训练任务指导下,通过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客观、量化、可操作的表现性评价,学生在口语训练前有目标任务,训练过程中有互动感悟,口语训练后有反馈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1.明确任务,才能“有的放矢”

口语交际教学要让它真实有效,那么一定要让表现性任务在围绕目标有效推进的前提下,明确任务的具体操作内容。只有任务程序足够具体,介绍足够明确。教师才会明确自己该怎么教,学生才能清楚自己该做什么。

例如,部编版五下年级第二单元《表演课本剧》,就属于口语交际板块。在语文名著单元中引入课本剧编演,旨在以课本剧为载体,为学生创设了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教师在教学时,可以重点落实表演之前的讨论交流,通过学生切实有效的讨论交流,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名著文本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学时可以设计如下明确具体的任务:

任务一:小导演挑角色

(1)小组内先根据任务一选择的剧本,写好剧名和主要人物。

(2)由负责此任务的小组主持人组织大家交流讨论:选取角色要考虑哪些方面?谁适合演什么角色?选他出演这个角色的理由是什么?

(3)投影展示小组选角表单,请个别小组主持人说说小组选角的想法。

请为选好的剧本挑选合适的角色吧!课本剧主要人物谁合适演这个角色?说说你这样选的理由吧。

主持人:__________

任务二:小编剧来创编

(1)明确布置任务:尝试把你们选定的剧本中最精彩片段改写成小剧本。

(2)投影出示课本剧剧本样板,师生讨论如何创编小剧本。

(3)小组主持人主持,引导大家积极讨论、互相协商,创编小剧本。

(4)选择一个小组展示,交流反馈结果。

整堂课因为有了明确、具体的讨论交流任务,孩子们一改以往口语交际的茫然不知,无从下嘴讨论的困境。学生兴奋地投入到积极地交流讨论中,参与讨论交流的意愿都很高。教师因为有了明确的任务方案,课堂口语交际教学也能很好地得到落实。因此,口语交际教学前明确教学任务,落实教学方案,是极为重要的。

2.适时引导,以学生为主体

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以表达为核心,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充分表达的机会,让学会亲自经历表达,体会到表达的乐趣,并从中领悟人际交往的本质。从而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

还是围绕着《表演课本剧》这个口语交际内容来探讨。例如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发言表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适合演”这个方面去讨论。比如故事本身是否适合表演,情节是否丰富,人物性格是鲜明等。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深入地研究文本中的背景、人物等。接着让学生顺着任务一接着来考虑角色分配的问题。对于学生给出的选角理由,老师要在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后,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讨论的重点要围绕着“角色适合“,如形象相似、性格相近,或者表演能力强等。任务二《小编剧写剧本》是一个要求很高、综合性的任务。小组活动之前,老师在课件中出现小剧本样板,并对样板的分析引导,让学生明确创编的重点是抓住主要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进行展开的。讨论创编的任务明确后,让学生按小组进行分工合作,由小组自己推选主持人进行主持讨论,其余同学进行讨论协商,统一意见尝试编写。老师巡视指导,观察每一小组组员的交流讨论情况,特别是意见不统一时小组内的协商情况要重点关注。任务一和任务二在小组讨论后,安排让一个或几个小组展示,反馈小组协商交流结果。

在表演课本剧活动前精心地设计了这个任务群,在这个设计中把名著教学、课本剧、口语交际三块内容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可以看出在整堂课中,教师居于次要地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教师只是从旁适时引导。师生共同创设了一个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让同学在交流讨论中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在意见不统一时,通过互相协商,完成课本剧的选剧——选角——编剧任务,训练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个课堂实践活动,不仅将平淡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有趣,而且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体验中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以及综合表达能力,教学效果很好。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对表达口语交际的内容进行合作、讨论。这样就给学生创造自我反省、自我表达、自我调控的机会,学生会强烈的意识到自己是口语交际的主人。这种长期的自主性口语交际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独立交际能力,独立生活的能力都能得到非常明显的提高,从而提升学生的素质。

3.量化评价,让评价更有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学生对口语交际的认识和表达沟通的水平。口语交际的评价以学生为主体,对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和表达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一般的教学任务,教师通过听写、各种测试等形式考察学生的掌握情况,并以此来评价学生。但很多老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时,对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没有针对性地观察,对于活动过程的表现评价及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反馈也不明确。因此在教学中将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口语交际中很必要。聚焦有效互动的评价方式,通过“建立动态的表现性评价标准”,尝试建立口语交际评价,落实口语交际教学,提升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针对第三学段口语交际行为的评价标准,可以进行评价的细化,制成了量化表。评价维度包括:(1)对学生情感与态度的考察;(2)对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中倾听、表达能力的考察;(3)对于学生在交流中协商能力的考察;(4)对于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考察。在课堂小组讨论中,教师要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对照评价量化表(1.1),用来客观地观察学生,客观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此量化表也可适用于其他单元的口语交际。

基于课程标准的口语交际评价量化表

学生姓名表现性评价标准评价人ABC师评互评表达能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能比较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时声音响亮、自信表达时声音比较响亮、较自信缺乏自信,表达时声音轻、含糊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流畅的发言稍作准备后,能作简单的发言没有自信和能力作简单的发言协商组内意见不统一时,能尊重别人的意见,积极地进行协商尊重别人的意见,接受协商意见固执己见,不参与协商合作小组讨论中表现积极,参与度高小组合作中能比较主动参与很难参与合作,消极等待创造性思维能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进行思维创造并表达在引导后能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维创造并表达无法进行创造性思维并表达

小组讨论中,老师要及时关注孩子们的交流讨论的情况,对于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口语交际评价中,教师要尊重学生间能力的差异,尊重多样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交际过程中的精彩表达,发现讨论中的互相尊重、互相协商时的亮点,并予以肯定、表扬,激励的评价。这样做可以让学生获得自信,使学生感受到交口语交际课的学习以口语表达为主题一——即以学生的口语交际为主。

对于学生的口语交际表现性评价,老师不仅要关注口语表达情况,还要关注学生表达的思维性。学生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动脑思考的过程,学生的表达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比如学生的思维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能把文本和自己实际生活中得到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再加工,提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问题或看法等。从深层次上看,口语交际的训练,不仅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更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比如,在创编课本剧环节,为了剧本适合表演,可以删减部分情节,增加想象内容,增添道具等,这块内容学生讨论得最为激烈,这是学生思维火花的爆发点。教师在对学生的表现评价时,要积极关注到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并予以及时、积极地肯定和反馈。

总之,口语交际教学,既是推动语言课程发展变革的途径,也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需要。教师们应该抓住学生在校学习阶段语言发展的黄金时期,从训练口头语言入手,加强口语交际能力和良好的语言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体会口语交际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学生听、说、创作等综合能力的提升。这将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生日后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课本剧口语交际
情景交际
口语步步高 说一说“洗”
巧用课本剧演评发展高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中职语文课堂课本剧运用现状的调查
交际羊
两块磁的交际
酒中的口语诗
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课本剧的魅力
口语对对碰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