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三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策略

2021-12-01翁永通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化合物高三模块

翁永通

(广东省东莞市塘厦中学 广东 东莞 523000)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的重心,是中学化学学习的主干内容,是中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与实验的基础与素材。纵观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其中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考查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试题中主要考查化学主干知识,难度适中。在高三复习时,有部分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掌握不够好,训练做题时得分率不高。主要原因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多、知识点散、难记等。我们如何做好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一轮复习,优化复习策略,提高高三复习的有效性?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复习进行探讨。

1.研课程标准,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指引,明复习方向

《课程标准》是教学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试题的指引。通过研读《课程标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及钻研高考试题可以明确高三复习方向,准确把握教学重难点,把握教材内每一知识不同的达标要求,这样可以在高三复习备考时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对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试题化学部分元素及其化合物考察内容分析如下表所示:

题号题型考查内容9选择题元素S、Cl、N及其化合物知识(常见气体NO2、O2、HCl等的除杂方法)26非选择题化工工艺流程题元素Si、Al、Fe、Mn、V及其化合物知识(铝的两性、Fe2+的还原性、MnO2的氧化性、物质的净化与除杂)27非选择题无机实验题金属元素Fe及其化合物知识(不同价态铁的氧化还原能力、Fe3+检验方法)

我们发现,考卷中所考知识点大多贴近课本或源于课本,尽管有些考题创设了新的情境,变化了设问角度,然而拨开“层层云雾”,发现根还是落在教材,所以我们复习要立足于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

2.运用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化零为整,构建知识网络

新课程教材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模块上的编排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多线性排列方式。新课程教材更关注学科素养目标的达成,然而由于学生缺乏对教材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会觉得此模块知识点多且散,易学难记或遗忘率高等。那么在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时,要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化学基本观念,并以之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2.1 通过化学学科基本观念引导学生自主构建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可通过“元素——物质——性质——用途——制法”为主线构建,例如钠的知识网络可构建如下(见图1)。

图1 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网络图

也可以按化合价高低(氧化性、还原性)进行构建,例如确铁的知识网络可构建如下(见图2)

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网络的构建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完成网络图,教师及时指导,指出还需完善之处和注意的问题,避免教师总结好让学生机械的去记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网络在眼前,知识在心中”的效果。

2.2 组织概括、比较等活动,融合知识。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模块时,除了觉得知识点多、散外,还会发现有不少物质间的性质相似,不易辨清,这也是对学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教师在高三复习此模块时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开展关联、对比等活动,帮助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整合。例如:SO2与CO2在性质上有较多相似的地方。如SO2与CO2的密度,水溶性,物质分类(酸性氧化物)等,但也存在不同之处,如SO2有较强的还原性,有漂白性,而CO2并没有这些性质。我们在学习时运用对比方式有利于于对两者知识的掌握。同样,如Na2O与Na2O性质、Na2CO3与NaHCO3性质、氯水漂白性与SO2漂白性、Cl2与S氧化性等均可用概括、比较方法来学习。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联想复习方法,例如:通过实验室制取NH3装置中棉花的作用,可联想复习还有哪些物质制法中也需要用到棉花,然后进一步归纳棉花在化学实验中一般可作反应物、作载体、作阻挡物等作用。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能把学习到的孤立知识点转向关联知识群,建立以元素为中心的知识网络,提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复习效率。

3.精编习题、有效训练,层层推进

练习是学生掌握及巩固知识必不可缺的手段之一。如何提高提高练习的针对性与有效性?避免学生盲目做题,海量做题?针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点面广、散、易学难记等特点,要精选、精编练习题,可采用“一题(一知识点)变式训练法”。这种练习方法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拓展思维,达到做一题学会一种方法,并能举一反三目的。

在复习训练中,可针对某个知识点,通过问题串的设置,几个问题紧紧围绕知识点,进一步对知识点进行建构,逐层递进,既可以锻炼学生思维,加强对此模块的认识,以优化复习效果的目的。

案例:氯气溶于水得黄绿色的溶液——氯水。在氯水中氯分子与H2O反应Cl2+H2O HClO+HCl

问题1:氯水中所有的粒子(包括离子与分子)是___________

问题2:氯水中具有氧化性粒子是_____________

问题3:将氯水滴加到石蕊溶液中,观察到现象是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

问题4:将氯水滴加到含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对于这个实验,学生a与b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你认为学生a与b得到的结论可能是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请设计简单的实验证明哪一个是正确的。

该案例问题1考察基础知识,让学生明确氯水成分;问题2让学生学会通过氧化还原知识运用分类观对氯水中成分进行分类,定性分析;问题3强化了氯水性质的定性判断,认识到氯水具有酸性与强氧化性;问题4在问题3基础上更进一步分析讨论。通过这类问题串型复习练习训练,学生能有效掌握知识,拓展学生思维,层层推进,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同时也提高复习效率。

此外,采用滚动训练可有效解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易学难记”、“遗忘率高”的问题,可以在每周练习中穿插此模块的内容考察,形式可多变,但要控制难度,基础为主。

4.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增进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认识

在教材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部分,设置了大量实验、科学探究、实践活动等内容,意图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和学科核心素养,同时使学生加深对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模块内容的认识。高考考察实验时,常以元素及其化合物为背景来考查学生的实验知识。例如:2020年全国高考I卷试题第27题,以Fe及其化合物知识为背景考查原电池工作原理、氧化还原性、离子检验等。因些,在高三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部分,不可忽略实验,可以在有限的高三复习时间内适当安排学生对易模糊不清的知识,或挖掘一些有助于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进行实验探究活动,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的同时,增进学生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理解,落实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提高复习有效性。

总之,在高三复习时,针对不同模块知识特点我们应采用相应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打造备考高考课堂。面对化学高考复习这一系统工程,如何有效复习备考,是我们每位高三化学教师要思考的课题。

猜你喜欢

化合物高三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高三一轮复习检测题(选修3—1、3—2)A卷
高三·共鸣篇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
必修模块相关知识过关训练
我把高三写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