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幼互动中疏导幼儿消极情绪的策略

2021-11-22张雅蓉

读与写 2021年36期
关键词:消极情绪同伴小明

张雅蓉

(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岩溪中心幼儿园 福建 漳州 363902)

幼儿消极情绪的诱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刚性评价与幼儿对爱的需求相互冲突;第二,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影响幼儿与同伴的和谐关系;第三,幼儿自身存在心理不安和生理不适。幼儿消极情绪的产生将会对其活动能力和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因此,必须要强化教师与幼儿的良性互动,以及时帮助幼儿疏导消极情绪,使其能够感受到尊重、平等与爱。

1.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主要原因

幼儿的消极情绪主要包括厌恶、愤怒、悲伤恐惧等等,与幼儿某种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相关。幼儿在产生消极情绪之后,还会伴有不愉悦的主观体验,从而降低其活动能力和积极性,幼儿消极情绪的来源主要包括教师、同伴以及自身,具体阐述如下:

1.1 教师。相比于自身和同伴,教师因素引发幼儿出现消极情绪的概率较高,由此可见,教师是幼儿出现消极情绪的主要因素。在日常的师幼活动当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态度、行为以及看法等,都会直接的传输给幼儿,从而影响着幼儿对自我的评价,同时也会对其情绪表达产生影响[1]。教师在与幼儿互动时,如果带着中性或正向的情感,那么幼儿的情感特征一般以平和和进取为主,如果带着负面消极情绪,幼儿也会反馈畏惧、消极等情感特征。现实生活中,如果幼儿在活动当中出现很多与教师所期待不符的行为,那么很多教师就会带着消极的态度,甚至对幼儿进行批评,采取恐吓、隔离等措施。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都十分看重自我在幼儿心中的权威地位,一旦有人在活动当中表现出教师个人认为不合适的行为或言语时,教师便会忽略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甚至将其视为幼儿对于自我权威的挑衅,教师经常会以高控制欲的方式,树立自己在幼儿心中的权威地位,殊不知教师简单粗暴的干预方式以及消极的态度已经对幼儿身心造成伤害,使幼儿无法感受到教师的理解、尊重和信任,甚至还会出现悲观、恐惧等消极情绪,不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2]。

1.2 同伴。幼儿在与同伴进行互动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出现厌烦、不满等情绪,究其根本,主要与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相关。幼儿时期以自我作为中心是幼儿重要的发育特征,而这种心理的产生,也会使幼儿在活动当中毫无掩饰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在与同伴互动和交流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认知上的冲突,处于以作为中心状态的幼儿,并不能对他人感受进行体会,同伴之间很容易出现消极情绪,如关系疏离、言语侵犯、身体侵害等等。另外,幼儿并不具备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在与同伴互动的过程中反应灵活度较差,同时也会忽略同伴的态度和反应,这是幼儿时常与同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从而也会使同伴之间产生厌恶、愤怒、疏离等消极情绪体验[3]。

1.3 自身。由于幼儿自身生理和心理因素导致幼儿发生消极情绪的概率要远远低于教师和同伴因素,与此同时,由于自身因素所导致的消极情绪案件大多都是发生在中班和小班。当幼儿身边的事物引发其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时,幼儿就会直接产生消极情绪,例如,很多幼儿都会因为衣服不合身、身体不舒服等陷入消极情绪,另外,还有很多幼儿会因为家长说“一会要去打针”而产生恐惧情绪,这主要是因为在过往的经历当中有过恐惧体验,从而使幼儿出现消极情绪,而这些痛苦的记忆也会在今后类似的情境当中延续[4]。

2.师幼互动中帮助幼儿疏导消极情绪的有效策略

幼儿的积极情感体验主要来自于他人的尊重和关心,在幼儿时期是形成健康情绪的关键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教师的言行举止将会对幼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与此同时,教师对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方式及态度也会对幼儿情感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在与幼儿互动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有效策略疏导幼儿消极情绪,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深入思考[5]。

2.1 通过正确引导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平等与爱。据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在现实生活中,教师所采取的加重或维持幼儿心理压力的措施要远远多于采取缓解幼儿压力的措施。例如,在某次课间活动时,小丽从卫生间哭着跑出来对老师说:“老师,小明将水倒在我身上”,只见小丽衣服湿了一大片,此时教师生气地说到“把小明叫过来”,在看到小明之后教师严厉的批评了他,并责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明害怕的吱吱呜呜,接着教师就继续说道“如果你再这样,就把你送到小班去”。在案例当中。教师对于幼儿同伴间不和谐相处引发的消极情绪,并没有耐心倾听和仔细观察,在愤怒情绪的感染之下,也让教师产生了不良情绪,采取消极态度处理问题,如批评、惩罚等等,表面上看似解决了幼儿同伴之间的小矛盾,但实际上教师的处事方法也让幼儿产生了悲伤、恐惧等消极情绪,在无形当中为幼儿施加了心理压力,使幼儿无法感受到来自于教师的尊重与爱。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很多教师都难免产生消极情绪,从而使幼儿出现心理上的变化,同时也会对其情绪变化产生影响。但教育的本质实际上是用爱的方式进行干预,教师的尊重、共情对于理想师生关系的构建会起到关键性作用[6]。

首先,教师在意识到幼儿出现情绪变化时,一定不能通过大声指责的方式,对自己心中的烦躁和愤怒进行宣泄,而是可以通过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感受。例如,当小明来到教师面前时,教师可以对小明说:“小丽说你将水撒在她身上,老师简直不敢相信,是这样的吗?”。这样的表达既直接表明了教师的感受,同时也没有对小明的错误行为作出评价,以免其陷入悲伤情绪。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具备一定的共情能力,尝试理解幼儿感受,当察觉小明的消极情绪时,教师不能用责备的口吻让小明意识到他的错误,而是应该用“老师明白你的委屈,但是...”的方式,说出幼儿的内心感受,让幼儿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理解,并不会因为自己犯错而不爱他,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够大大缓解幼儿的心理压力和消极情绪。最后,教师还要通过善意引导,使幼儿明确自己的问题,更好的对同伴之间的消极情绪进行处理,相比于教师严厉的责备和惩罚更有效果[7]。

2.2 强化幼儿自我疏导,激发其解决问题的主动性。东东在课间自由游戏时间并没有参加游戏活动,而是坐在角落里默默的哭泣,神情烦躁,教师在简单与他交流之后,原来是因为他新买的衣服不舒服,于是教师赶紧打电话告诉家长重新带一件衣服,在教师的耐心鼓励和安慰之下,东东的情绪好了很多。

在上述案例之中,教师在发现东东出现消极情绪之后第一时间询原因,帮助他解决问题,安抚幼儿情绪。通过处理方式,虽然能够平复幼儿消极情绪,但却失去了一个最佳的教育契机。幼儿在面对上述问题情境时,经常会处于被动状态,所出现的消极情绪还需要被解决、被发现。但由于幼儿数量这么多,教师很难留意到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因此最理想的教育状态是强化幼儿自我疏导,使幼儿能够主动求助教师或通过其他有效方式帮助自己摆脱困境,消除消极情绪,而不是被动的、消极的等待。要想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教师精准把握教育契机[8]。

首先,教师需要对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进行了解,在察觉到幼儿出现消极情绪之后,教师可以立刻蹲下来给他拥抱,并询问原因,使幼儿能够及时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满足,舒缓消极情绪。其次,教师还要与幼儿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幼儿在面临困难时,正是提高其解决问题能力的良好契机,在了解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之后,教师不能只解决问题,而是要找到恰当方法解决问题。再次,教师需要帮助而并非替代幼儿解决问题,要赋予幼儿更多的主动权。例如,在上述案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东东自己打电话给家长,在讲明原因以后,让家长重新送来一件衣服。最后,教师对于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绝不能止步于情绪安抚,在事情发生过后,还要通过谈话的方式告知幼儿在自己感到不舒服的情况下,一定要及时与教师交流或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就能够再下次面临同样的问题时,快速找到解决办法,帮助自己疏导消极情绪,而并非被动的等待他人发现。

3.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幼儿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之后归纳了师幼互动中帮助幼儿疏导消极情绪的有效策略。总之,教师在帮助幼儿疏导消极情绪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通过正确引导使幼儿感受到尊重、平等与爱,其次还要强化幼儿自主疏导,在遇到问题时,通过救助或其他方式自主解决问题,而并非被动的等待他人发现,以激发幼儿解决问题的主动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幼儿消极情绪的疏导效率,促进师幼的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消极情绪同伴小明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静心
测试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寻找失散的同伴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做不到
做不到
落地
孩子的消极情绪需要用心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