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活动的优化
2021-11-22钱倩
钱 倩
(江苏省无锡市羊尖实验小学 江苏 无锡 214000)
引言
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在重视锻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学生数学思想的培养。随着新课程改革教育要求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也开始积极的探索“深度学习”,“深度学习”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重要教学手段之一,他在有效激发小学生数学思考潜能的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将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引向更深处,以此来促进小学生数学思维的有效强化,进而达到小学数学活动的最优化。
1.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引入生活化数学元素,结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性格特点,来引导小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以此来让学生实现数学知识的迁移,数学教师通过开展生活化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关联,从而让小学生可以深切感知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小学数学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不同,它不像其他科目那样的感性,但它所包含的知识内容,可以将课堂氛围变得非常生动有趣,最大程度的激发起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促使小学生可以真正的喜欢上数学学习。[1]以小学数学教材中《图形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为例,本节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入带有生活化元素的谜语:有的方、有的圆,五颜六色真漂亮,不用放盒中,它能盖房和搭桥。以此来很好地把图形知识引入进来,充分提升数学学科活动的学习深度。再以《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数学教师也可以引导小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鼓励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对自己生活中常见的角进行搜集,然后再将具有抽象性的角的相关知识引入进来,以此来让小学生可以深切的感受和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相互联系,从而在“深度学习”视角下,有效提升数学活动的实用性。
2.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入探究式教学活动,充分利用课堂提问来启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究以及创新思考意识,同时还可以帮助数学教师解决教学难点,促使数学教师可以有效调控数学活动以及启迪学生思维。小学数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深度学习”理念,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来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式问题的预设,引导小学生学会自主思考,充分培养小学生的理性思维以及系统思维能力。以面积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活动时,如果单纯的靠口述的讲解这一概念,很难让小学生真正地进行理解和掌握。[2]所以基于“深度学习”理念,数学教师就可以提前为小学生准备一些纸片图形和树叶,让小学生针对他们表面大小进行观察和讨论,然后数学教师引入探究性问题:这些物体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接着数学教师就可以绘制一个封闭图形和一个半开放图形,以西来让小学生通过观察和自主的讨论探究,来进行二者的对比,从而让小学生可以明白开放式的图形没有尽头,无法进行表面的对比。最后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来得出相关结论:要比较物体的面积,物体一定是封闭图形。这节课程中数学教师借助问题探究式的教学形式,来让小学生在自主讨论和探究中明白了物体的面积可以描述、测量和比较。
3.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数学教师结合“深度学习”理念,结合教学内容来开展相应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小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形成数学思维,促使小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让小学生可以在数学实践活动中进行思维的创新,锻炼和发展自身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而达到数学学科深度学习的教学目的。[3]以《位置与方向》的教学为例,数学教师可以带领小学生来到操场,根据学校的整体规划图纸来判定学校教学楼、体育馆以及图书馆的具体方位,然后鼓励小学生进行实践探索活动。接着数学教师就可以引导小学生来进行学校与家的方位图绘制,并要求小学生将附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进行标识,以此来充分调动起小学生的绘制热情,并让小学生在这种实践体验式数学活动中,加深数学知识的记忆印象,从而有效锻炼小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帮助小学生发展学科核心素养,实现小学数学学科小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
4.结语
总而言之,“深度学习”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数学教师需要以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为导向,充分结合多元化教学活动,来锻炼和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思维,有效强化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进而实现小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