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初中体育高效教学
2021-11-22唐立平
唐立平
(湖南省安仁县城关中学 湖南 郴州 423600)
初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课程变多,学习时间紧凑,他们对体育课这类可以放松身心的课程是很向往的。可是,在中国式教育中,很多班主任或任课教师会向体育教师借课,这种现象司空见惯。所以,如果在可以正常开展体育课的前提下,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应是高效的,体育教师更应是负责任的。因此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从事体育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谈初中体育高效教学课堂的构建策略,希望对广大教师有所帮助。
1.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1 教师教学方式单一。中考体育有确定的几个项目,所以在初中中后期教师往往围绕几个重点环节展开训练,如熟知的中長跑800、1000米,在做完准备活动后便让学生一次次的练习,从上课到下课就是在不停的跑、跑、跑,学生苦不堪言,我们不可否认这样做确实能有效利用课上时间集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与技能水平,但不少学生表示这种高强度的单一训练方式让他们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跑不快会被说、跑不动会受同学嘲笑,长此以往他们中的很多人已经畏惧体育课堂,以至于在课下根本不愿运动、谈“跑”色变。
1.2 学生观念上存在偏差。通过实际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有着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一部分学生认为体育中“玩”所占的比重比较大,他们印象里的体育课堂是充满欢声笑语、趣味横生的,是以游戏为主、能在操场上无拘无束放纵青春的;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体育中“学”所占的比重较大,他们印象里的体育课堂是专业知识与运动美的有效结合,是以体能训练与技巧讲解为主的殿堂。
2.创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
2.1 合理规划每节体育课教学内容。好的教学效果需要完整的课堂教学,一个规划完整、内容丰富又不失趣味的体育课堂能够积极调动学生们参加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反之如果体育课程死板乏味,学生们的配合度就会大大降低,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而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制定符合学生特征的教学任务,能够让学生们不再将体育课当作一堂“放风”的课。学生多数会比较喜欢竞技类比赛,可在课堂教学中合理组织比赛类竞技游戏项目,在比赛中让学生们了解掌握专业知识。
2.2 创新体育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初中体育教学中的相关内容中要求学生掌握部分体育运动技能,学习难度和强度较大。在这样枯燥无味的教学背景下,学生自然就会逐渐失去对体育教学内容学习的兴趣,在体育课堂上既不听老师教授的理论知识,也不愿意在课堂里进行实际的运动活动。针对这一现象,中学体育教师应当要反省自己的教学模式,分析出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参与度较低的原因,并要及时摆脱传统的体育模式中的僵化性操作,时刻把握现阶段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高低及时对教学内容作出有效调整。在教学上多采用竞赛法和游戏法,启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练习的组织形式上也要多样化。如慢跑,可由四路纵队变形,或按自然队形跑进。准备运动不要千篇一律作定位徒手操,应安排一些课间操,轻器械操,也可以从球类游戏开始,如“空中传球”、传递实心球比赛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多种多样,适合学生特点,学生对体育教学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2.3 不断丰富体育游戏教学活动项目,实现寓教于乐目标。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游戏环节,可以有效改善学生对体育课程的认知。由于初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游戏是他们最热爱的娱乐和学习方式。在体育课中将游戏和课程结合起来,是针对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而实施的一种有效手段。组织游戏活动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细致调查。通过举手表决或者抽签的形式确定游戏环节,最大程度上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到游戏中来。在游戏环节的设置上,教师可以通过轻物投掷游戏改善学生对传统体育课堂的刻板认识,利用纸飞机和羽毛球作为投掷物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通过丢手绢或捉迷藏的游戏锻炼学生的观察力,进而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达到体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同时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学生融入社会集体奠定基础。
体育课程的改革要求新时代下体育课程要不断增强趣味性,这也是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不断提升的表现。因此要求体育教师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立足课堂教学,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兴趣在体育课堂中的综合作用。通过一系列游戏环节的设置,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会学,进而产生心理和行为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促进高效体育课堂教学的不断发展,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