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初中地理课堂有效开展的思考与运用
2021-11-22李国新
李国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胜坨中学 山东 东营 257506)
初中是学生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对学生思维、智力、心态等方面的培养尤为重要。目前,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学生大多存在参与兴趣不足、概念掌握不牢、思维架构不完善等问题,这不仅影响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学习效果,还使学生在认知发展阶段缺乏正确的主体渗透。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科教师在教学引导和组织方法上存在老套、单一等现象,致使课堂活动无法有序、高效的开展。因此,本文从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两个方面出发对此进行探究。
1.当前初中地理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实施情况和开展效果进行分析,发现当前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组织形式较为的单一。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学科知识涵盖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要素,这就需要教师采取多样化的组织形式展开教学活动,但在当前的教学活动中,大多数教师依然存在“老套路”“旧方法”的现象,导致学生的学习理解和主体渗透难以保证,影响其课堂效果。第二,主体培养不充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加强其主体培养,对学生的基础认知和主体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个性指导、多样引导的方法,未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展开培养活动,导致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差异化现象。
2.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有效性的方法
2.1 引入信息手段,丰富课堂环境。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将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提升学生主体的探究兴趣,还使学生的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得到优化,进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学生的主体效益和课堂效果。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运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其课堂环境,以直观、形象的画面为导引,加深学生的主体印象,提高学生的理解效果。如在“地形和地势”的教学中,本节主要讲述我国的地势、地形等基本特征,为使学生更为高效的了解这一知识点,我利用计算机投屏功能,运用谷歌地球软件,直观展示我国得地形特点和地势特征,使学生清晰的掌握我国地势自西向东以阶梯状的方式进行分布,帮助学生形成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这对下一阶段的认知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学生通过谷歌地球的观看与了解,能够仔细观察并判断出我过地势第一、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有助于加深学生的主体理解。借助信息手段的有效运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认知形式,还使学生的基础理解得到有效加强。
2.2 把握问题内容,巩固学习基础。课堂问题环节的有效实施,不仅能反映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学习效果,还对学生的学习基础起到巩固、提升的作用。因此,在地理课堂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问题环节,把握问题的探究内容,保证学生主体的思考性和探究性。同时,在问题的设置方式上,教师还应保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设计策略,保持学生良好的探究状态和思考意识,从而达到有效设问的组织效果。如在“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已初步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并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国情特点,为检验学生的学习质量,巩固学生的课堂基础,对此,我结合实际情况设置以下问题:①什么是自然资源?②什么是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③了解具体概念后,请举例说明哪些是自然资源?④结合所学知识,土地资源属于什么资源?通过对课堂问题的灵活设计和深入探究,不仅能加强学生对课堂知识点的理解,还使学生在认知拓展方面得到提升。
2.3 开展小组探究,增强整体能力。因家庭环境、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学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存在差异化现象,对此,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组织形式,灵活引导学生个体的学习方向和组织形式,保证学生个体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效果。同时,教师还应考虑学生整体的发展变化,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问题,从不同角度出发,满足学生整体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打牢学生的发展基础,增强学生的整体能力。如在“自然灾害”的教学中,考虑到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化学情,对此,我结合当前学情,灵活开展小组探究活动,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深印象,提升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帮扶效益。同时,我还结合各组的学习情况,设置不同的探究问题,如“我国地震分分布地区”“我国西南部多地震的原因”等问题,保证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综上所述,通过信息手段的引入、问题内容的把握、小组探究的开展等多样化的方法运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基础认知方面得到加强,有助于夯实学生的课堂基础,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结合当前的实际问题,深入了解学生当前的内在所需,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活动,把握学生主体的渗透效果,使学生在认知引导中获得高效的主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