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学科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2021-11-22胡继林
胡继林
(福建省漳州市诏安县大布小学 福建 诏安 363508)
引言
思维导图是一种通过图片、线条的简单结合,发散性地传递信息的工具。思维导图的正式提出,是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心理学家托尼·巴赞提出的。思维导图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引起世界教育学中的一股热潮。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简单、快捷的特点,迅速地帮助学生找到数学概念或是数学题目中的重点内容,使学生找到解题入口,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1.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意义
1.1 使小学数学的教学变得更加全面。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数学学习的重点内容。小学生对于一些信息处理的能力并不是很强,而对于一些图片、颜色等的信息处理更为敏感。人的大脑对于简易信息的接受能力远比纯理论式的文字中抓重点更强。小学生的思维简单,不能理解一些长篇大论的知识内容。利用思维导图,将一些信息简易化,传输给学生,学生慢慢从中了解知识,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知识体系,使数学的学习变得更为简单[3]。
1.2 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思维导图的简便性、直观性和趣味性能够迅速激发学生的兴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他们对于一些好玩的事物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老师可以利用孩子们的这点心理,制作一些好玩的思维导图,将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思维导图中,来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学生的探索欲。但在使用过程中,老师要明确教学的目标,综合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不可将一些超前的知识过分地传输给学生,不能过于花哨。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帮助学生的工具,并不是为了给学生增加压力,切勿本末倒置。
1.3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学生是被动一方,老师是课堂的主体。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将学生变成了主体,老师成为辅助。思维导图在习作的教学中,更像是“寻宝”式的趣味性游戏。它可以帮助学生慢慢地将题目中的信息填入导图中,帮助学生找出数学题目中信息。这些检索信息的过程,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营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1]
2.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2.1 帮助学生找到题目中的信息。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的学生找不到题目中的解题信息,这就使得学生无法解决相关的问题。学生对于数学题目如果不能进行解决,长此以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对于学生数学的学习来说十分不利。在思维导图的教学模式下,老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简便性帮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解题点,找到题目的切入点,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学习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节时,很多学生在刚接触空间体时,对于空间体没有概念,不知道和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区别。老师这时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帮助学生进行区分,找出异同点。在黑板上画出一棵大树,树的左边让学生找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点,右边写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进行比较。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十分清楚地看出来二者之间的区别,帮助学生找到相关的信息,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 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中运用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除了教给学生相关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相关的数学能力。数学思维的培养是一个较为枯燥的过程,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抵抗的情绪,这对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十分不利。数学思维导图的运用,可以帮助老师将枯燥难懂的数学理论知识用一种简便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进行讲述,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可以逐步地形成相关的解题思路以及思考问题的方式。此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探索其中的信息,找到相关的解题思路,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进行分组探究,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2]。
结语
综上,思维导图在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进行联想;帮助学生找到解题点,使数学的解题变得更加简便;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思维模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对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也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能够突破传统教育模式,改变了以往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老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思维导图的进场时间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把握,达到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