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的再设计
——以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为例

2021-11-22张冬梅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会计专业信息系统软件

张冬梅

(湖南科技职业学院,长沙 410004)

0 引言

随着以“大智移云物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的广泛应用,云会计、财务共享服务、财务机器人日益普及,传统会计转型升级为管理会计成为必然趋势[1]。未来十年,会计行业的人才结构将发生巨大的转变,“会会计、懂业务、能管理、知方法”的高端复合型管理会计人才将取代大量的基层核算财务人员。针对我国管理会计人才的巨大缺口,财政部联合教育部多举措加快培育我国管理会计人才,打造中国会计工作升级版。2021 年,教育部更是将高职会计专业更名为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意在进一步推动高职会计专业转型。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职院校必须抓住机会,顺应新技术要求,重构课程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实现专业转型升级。

目前,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严重失衡,表现在课程设置没有跟上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步伐,教育模式和人才培养方向滞后于实际需求,培养的人才难以与社会接轨。会计教育日趋功利化,会计专业毕业生普遍能应对各类考试认证,但工作中普遍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深究其原因,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因为沿袭本科会计学专业,核心课程集中在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等核算类课程上。课程门数划分过细;知识重复交叉严重;缺乏逻辑衔接、知识散乱难以聚焦;会计实务课程超重,会计分录占据了课程近2/3 的内容,许多课只盯着实务分录,很少考虑会计理论整合和抽象能力的培养。综上分析,高职会计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及方法都迫切需要重新设计。文章以该专业的核心课程——会计信息系统应用为例,从专业转型视角和企业信息化趋势来探讨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课程再设计问题。

1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现状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是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曾用名会计电算化、会计信息化、财务软件应用,各院校的课程名称不统一,教材更是五花八门,课程的定位、目标、内容、授课方式和手段亟须统一设定官方标准。该课程是一门技术与管理高度复合的综合实践类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伴随会计信息化技术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约定俗成的标准。高职层面,从2011年到2019 年,受全国会计技能竞赛考纲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在内容上逐渐统一为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软件的教学,主要介绍用友ERP-U8 软件的操作,包括的财务模块有总账、应收应付款管理、薪资和固定资产、报表等,供应链模块为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和存货核算模块[2]。这种将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等同于ERP 软件操作的课程定位,完全与新技术背景下不同规模类型企业会计信息化不同道路选择的现状脱节。课程设计的错误定位导致课程教学偏离了课程目标。

1.1 教学内容滞后于企业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智能财务在会计领域的深入应用,企业走到了院校教育的前面。当前,企业会计信息化呈现两大趋势。

(1)一是追求精益管理。大中型企业将原有的ERP 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整体信息化建设、数字化改造升级相结合,使企业的供产销、人财物各个方面都实现了信息化、数字化的全面管控。而高职院校的会计信息化只是近年迫于比赛需要才加入了供应链业务内容,而且师资条件无法跟上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和新技术的变革。课程中的供应链模块管理(采购、销售、库存管理、存货核算模块)实则是“进-销-存”管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供应链管理。企业信息化早已不限于供应链管理,其信息化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供产销等ERP 模块+物联网平台+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OA)平台+云计算中心等管理软件,企业ERP 应用呈现套件化、云端化趋势。传统的ERP 软件在不断融合中完善自身适配性,拓展产业链。当然,课程教学不能穷尽所有模块,但必须在理论知识或拓展阅读中将ERP 全局的系统观念传达给学生。

(2)二是越来越多的中小微企业选择“云会计”,即在线会计,其是一种构建于互联网上的虚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在线为企业提供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决策服务。云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如下。以往企业将自己购买的会计信息系统视作一项软件产品,并将其安装于计算机操作系统中,如ERP-U8 系统,其操作模式是基于客户机和服务器(Client/Server,C/S)模式。而在云会计环境下,会计信息通过互联网导入,企业向云会计服务提供商购买会计软件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云会计的诞生,使会计系统的进入和管理理念随之发生变化,软件即服务(Software-as-a-Service,SaaS)。会计信息共享在“云端”,会计人员可通过手机、平板和计算机等终端随时随地处理会计业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管理者可以实时通过对财务、业务等大数据的挖掘分析,全面、系统地预测、识别、控制和应对企业的经营风险,实现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响应与柔性适应。企业会计上“云”,企业工作重心聚焦到经营管理上,会计信息化建设与服务外包给云平台服务提供商,从而带来成本、效率、维护、管理、可扩展性、应用性和竞争等方面的明显优势[3]。云会计系统从出现到现在,除了用友、金蝶、浪潮等ERP 厂商推出的ERP 云端服务,面向小微企业的精斗云、好会计、浪潮易云、柠檬云、云账房、云代账、易代账、账无忧等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用户数量不断攀升,软件功能迭代更新持续。SaaS 省去了本地服务器的储存、传输和计算步骤,企业财务数据上“云”已是现实。而在会计教育领域,课程实验绕不开软件操作,绝大多数院校机房都配置了ERP-U8 软件,加之多年会计技能竞赛软件环境的要求,U8 软件系统操作应用成了课程的唯一内容,完全脱离了高职会计毕业生的职业去向及中小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现状与趋势。

1.2 教学重点设置不当,过分强调日常会计核算

目前,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无论是财务模块还是供应链模块学习,均是以“案例项目建账—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模式,在ERP 软件机房操作教学。这种模式虽然解决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问题,但在课程定位上,教学均侧重于各模块日常业务处理,忽视了软件各模块参数设置和基础档案、期初余额的整理分析,教学设计呈现中间圆、两头尖的纺锤形。

随着智能财务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RPA)的应用,凡是简单、重复的日常处理,都将会被RPA 程序取代,而参数设置、数据分类编码以及后期财务数据分析是不容易被取代的,因为它高度依赖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会计管理职能的体现。可以说参数设置决定了整个软件的业务流向和处理结果,是课程学习中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理应作为课程的重点。造成课程重点设置不当的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3 方面。①旧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目标定位过于笼统、宽泛、低阶化。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教学目标真正可落地的也唯有关注会计日常核算处理的“一亩三分地”。②职业资格证和高职会计技能竞赛的功利导向。出于拿奖的功利考虑,各院校都将考纲等同教学大纲,以此指导日常教学,却有失偏颇。③期初设置本来就繁杂又困难。ERP 账套期初设置包括各个模块参数选项设置和期初数据的准备,仅用友U8 软件供应链模块的参数设置就多达300 多子项,没有多年的教学积累和ERP 实施经验是无法弄清楚各参数含义和应用场景的。这些繁杂的参数对业务的控制,是在分析理解企业管理诉求的基础上,再理解软件设计的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1.3 教材更像软件使用说明书

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教材一定会有软件操作练习部分,但理论与实操应该有合理的比重,教育实践表明只有实操而没有相关理论知识支撑是很难让学生构建起会计信息系统理论框架的,从而无法获得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后劲。纵观目前高职会计信息系统主流教材,大多标以理论实践一体项目化教材,实则多为附详细操作步骤截图的实训教程,少有业务逻辑和流程梳理。学生比照课本,依葫芦画瓢,丢开课本,却什么都不记得,更别说换个软件。这种教材像极了手册式的软件说明书,简单却无益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基础档案录入为例,大部分教材直接给出档案数据,学生不明就里地录入,至于档案的设计原理与企业管理诉求并没有说明。再如,存货的销售成本核算方式可以依据销售出库单或者销售发票,这与之前手工会计处理大相径庭;企业要如何选择?不同的选择对后期的成本数据汇总和分析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和利弊?这些恰恰是课程将财务会计知识与技能落地的窗口与节点,也是训练学生思维能力及职业判断能力的所在,而教材却很少涉及甚至忽略。师生疲于机械化操作任务,舍本逐末,过多地关注局部和细节,陷入狭隘境地而看不到全局,职业判断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课程中没有得到训练。

2 基于管理需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再设计

2.1 提升课程目标

为适应智能时代会计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一定要做到业财合一、管理转型。再设计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目标应该有以下几点。①素质目标:具备线上线下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意识,具备诚信、严谨、专业、细致的职业素养,具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的系统思维。②知识目标:了解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信息化手段在会计行业中的应用,熟悉会计信息系统概念、内容、作用、发展史、未来展望、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相关法律规范,掌握智能财务时代主流会计信息系统中与财务相关模块的功能与结构、应用与流程。③能力目标:基于布鲁姆认知模型理论,课程的能力目标应该从了解会计信息系统基本理论和方法、会操作会计信息系统,到能理解信息系统业务处理逻辑和数据处理流向,再到掌握特殊业务处理方法、能够优化业务流程、为信息系统功能设计提出建议的3 层递进目标。

2.2 重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一定要服务于课程目标。再设计后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实施方法论和ERP-U8 软件及柠檬云会计系统实操等,是一个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完整课程体系。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的基本理论是通过课中对课前案例的操作测评分析,逐步渗入;学生独立思考,其分析能力培养是通过线上拓展阅读、讨论分析落到实处。将原课堂实操重点移到课前测评系统,课堂重点延伸到两端,主讲期初设置和期末数据分析利用,着力提升会计的管理职能,形成两头粗中间细的哑铃结构。

2.3 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教学引入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模式,教师应根据最后取得的顶峰成果[4],采用反向设计原则设计课程,并分阶段对阶段成果进行评价。按此原则将软件操作任务重构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并提前到课前,以形成课前反馈;课堂中只讲学生实验中碰到的问题,起到点评分析总结的作用,从而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课中一味强调学生机械操作的教学现状。基于用友教考系统,依托本省开展多年的专业基本技能抽查实训,积累多套不同行业类型账套资料。学生按信息系统岗位设置分组,并在U8会计系统与柠檬云系统中同步任务操作。对于系统参数设置,先理解普通业务需求,再举一反三,理解特殊业务需求[5]。教学中,始终以企业诉求驱动参数配置,通过企业管理诉求或工作任务倒逼参数,重新设计教学,使业务的处理流程“水到渠成”。比如,工业供应链模块中,原材料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核算,因此在存货核算方式设置中,需要对存货核算参数设置相应核算参数,并对应调整总账会计科目。课中,教师只讲普通业务的处理,将普通业务的参数设置讲透彻,然后抛出企业特殊业务诉求,引导学生思考、尝试解决,按照“引入企业诉求—分析数据逻辑—与普通业务处理对比—再造特殊业务处理流程”的思路进行课程的再设计;对比同样的管理诉求在不同的平台系统中怎样实现,让学生学会思考,养成比较、总结的习惯。领悟业财一体化操作流程规律:做业务就是做流程,做流程就是先处理业务单据,后进行财务处理。财务处理遵循两个分支运动:资金流与物流。学生学后自然就理解了流程背后的数据逻辑,而非简单记忆、机械操作。

3 结语

面对新业态、新技术,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发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是框架体系还是具体细节都需要改革和创新,而不仅仅是专业的更名。ERP 软件对于高校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并没有过时,相反,我们需要借此机遇,顺应企业信息化两大趋势:一是ERP 平台集成套件化,二是中小微企业云会计系统广泛应用。因此,再设计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教学应是基于ERP 系统和云会计系统两大平台的应用,依托ERP 软件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重构,如开发项目预算、成本管理、行业会计比较、生产作业管理课程。总之,再设计后的会计信息系统应用课程能够实现业财一体化;将会计云平台引入教学,能够让我们认识到智能技术的嵌入,感受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深度融合。

猜你喜欢

会计专业信息系统软件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禅宗软件
软件对对碰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基于SG-I6000的信息系统运检自动化诊断实践
谈软件的破解与保护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
丰富多彩的Android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