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高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家国情怀”
2021-11-22胡克清
胡克清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二高级中学 山东 青岛 266107)
在高中历史教学期间,教师要能够着眼于教材,找到与之相关的丰富学习资源,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并积极制定多样化授课策略,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构建良好氛围,促使学生能够获得良好熏陶,从而发展自身综合素养。
1.家国情怀的内涵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从字面上来看,就是需要使人建立对“家”与“国”的认知和理解。“家国情怀”内涵深远,意义丰富,其中包括家国同构、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情等。当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对“家国情怀”的认知和理解,能够有效促使自身形成正面积极的思想观念意识,并培养良好的道德素养。在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培养期间,需要有效促使学生增强自身个人修养,并提高对于亲情的重视度,同时能够做到热爱国家。
2.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
2.1 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任何教育观念的渗透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来说都是有积极意义的,将“家国情怀”的培养与历史教学活动进行有效结合,能够促使学生提升对于家乡和祖国的认知,丰富自身情感,同时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及改革发展史,并在此过程中有效感知到家乡与国家的温度,并增强对于国家的崇敬之情。
2.2 有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将“家国情怀”渗透于教育活动方案中,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并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能够加深对于枯燥历史知识点的把握,切实增强学习兴趣,并在此期间感受丰富的内容。
3.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策略
3.1 扩充历史资源,渗透爱国情怀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仅要通过教材内容使学生感受家与国的内涵,还可以着眼于丰富的网络知识资源,并采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促使学生们对相关内容进行吸收,当学生能够结合多元内容,感受家与国的重要性,才能够深刻地体会到家国情怀的内涵,从而切实提升人文情怀。[1]
比如在学习《人民解放战争》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历史必然性。教师可以提前搜集与“人民解放战争”相关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音乐等等,比如红歌《映山红》《闪闪的红星》,红色电影《地道战》等等。促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特定氛围中,体会抗战时期那些英勇奋战的革命先驱为了家国安定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从而切实提升爱国主义情怀。
3.2 借助历史纪录片,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家国情怀”的内涵深远,意义重大,能够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扩充丰富,在高中历史课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家与国的力量,教师可以做好教学准备活动,引入相关历史纪录片,纪录片大多以真实生活为蓝本,描述的都是真人真事。通过引导学生观看纪录片,能够有效提升其对不同时代的认知和把握,并通过展现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促使学生加强对于家国情怀力量的感受,从而提升教育活动实效。
比如在学习《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这部分内容时,为了使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取得的巨大成就。教师可以上网搜集与之相关的纪录片,比如《中国·变革故事》、《厉害了,我的国》、《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等等,在观看记录片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们拉回另一个时代,使学生能够调动自己的视听感官,走入改革开放的年代,有效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2]
3.3 丰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认知能力。历史教材内容的文字部分,只能对学生初步感受“家国情怀”理论有着积极作用,通过教师引导,只能使学生获得初步认知。而丰富的实践活动,则能够切实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使其能够加强对于历史知识的体验和感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家国情怀”素养。对此,教师可以着眼于教材内容,积极制定丰富的实践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其中,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互动中,丰富自身对于家与国的认知和感受力。
比如在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这一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活动,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事例,进行表演活动,以此来表现中国历史阶段特征。学生在交流对话中,可以更好地感受家与国的力量,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感受到,“家国情怀”对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性,当大家都能够具备“家国情怀”意识,可以使我们的民族凝聚力更强、家庭生活更加幸福、公民意识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