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引导下多感官参与培智学生语文课堂

2021-11-22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顾文君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培智感官创设

江苏省泰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顾文君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普及,为了更好地促进培智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就必须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课程教学要求及标准,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的有效开展,确保可以有效提升培智学校课堂教学效果。其中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知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交互性及直观性等特性,所以更容易吸引培智学校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多感官参与,对提高他们的整体学习效果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一、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培智学生本身在智力、思维认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生理缺陷问题,这影响了他们学习语文等学科知识的效果。特别是如果采取普通学校的常规授课理念与方法,容易使培智学生失去听课兴趣,也会影响他们参与语文课堂学习的效果。而如果可以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应用信息技术,那么可以为整堂语文课教学注入全新的生机和活力,更有利于激发他们参与语文课堂听课的兴趣。特别是在遇到那些繁杂、抽象等特性比较强的语文知识时,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则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个适宜动手、动脑、动口等多感官参与的良好课堂教学氛围,这样更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效果。例如,在指导培智学生学习《春晓》这一首古诗时,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培智学生播放《高山流水》这首清丽、舒缓的古筝曲作为背景音乐所制作的朗诵音频。在乐曲播放之后,可以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逐渐沉浸在一个温婉、有魅力的情境中,让《春晓》这首古诗的诗句犹如水波纹一般逐渐荡漾开来。在听完一遍之后,学生依旧保持盎然的兴致,并且想要再听一遍。然后,可以紧接着继续为学生播放这首诗歌,借助这种信息技术支撑课堂教学的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非常有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效果。

二、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现实生活是语文学科等任何一门课程知识诞生的沃土,也是语文知识最终学习及运用的试验田。离开了现实生活,语文课堂教学就犹如无源之水,缺乏生机与活力,整体的课堂教学效率也大打折扣。特别是培智学生本身的思维认知水平比较低,在理解枯燥文本知识中容易失去学习兴趣,也无法开展有效思考。而如果可以巧妙地应用信息技术,为他们创设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则更容易吸引培智学生的注意力,辅助他们高效地理解及掌握所学的教学知识。因此,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期间,教师要善于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高效开展思考活动。例如,在学习《我们的学校》时,为了可以使培智学生切实懂得利用“这是什么地方”这一句式开展正常对话及交际活动,可以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来为学生展示出一幅我们学校的平面图,并将其中关键的建筑物或地点标记出来。然后,选择班级中几位学生亲自对图中的相关布局情况进行描述,由于这些培智学生本身比较熟悉自己的学校,在配合展示出生动、形象的图片之后,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必要时,还可以让学生对照这些直观的图片来亲自动手绘制自己家庭的相关环境布局。这样可以使他们在用眼看、用脑思考和用手画的过程中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三、巧妙应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培智学生本身在思维认知及智力方面的缺陷使得他们在分析问题时容易遇到一些难题,尤其是无法深入体会和感受语文文本知识背后包含的思想情感,这会直接影响他们整体的学习效果。虽然培智学生在行为及思维方面存在缺陷,但是本身同样具有运动觉、视觉、听觉等一些基本的感官体验,所以,为了更好地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引导他们通过听觉、运动觉和视觉等感觉来分析与体会阅读文本知识中包含的思想情感。例如,在学习《快乐的一家人》时,可以指导学生分别扮演其中自己感兴趣的人物角色,使他们可以快速融入阅读文本中开展活跃的对话沟通和交流,其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他们创设适宜的情境氛围,使学生在扮演活动中更加深刻地明确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同理,可以通过创设超市购物情境,使培智学生扮演超市导购员和顾客等不同角色,使他们可以亲自体验超市购物的过程中体验找钱、看价格及计算购物价格等,这样可以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理解阅读文本知识的水平。

总之,信息技术是支撑培智学校培育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一个重要教育教学技术。但是,要注意考虑培智学生本身的思维认知水平和智力情况,力求从激发学生听课兴趣出发,有效运用听觉、视觉、运动觉等多元感官体验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培智学生的学习效果。

猜你喜欢

培智感官创设
以课例《牧童谣》为载体培智学校优质音乐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
培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感官训练纸模
感官训练纸膜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聋生与培智生同处特校的利与弊
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化教学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