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三种倾向,高效落实语文要素
2021-11-22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刘益平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海南小学 刘益平
部编版教材设置了鲜明而具有体系化的语文要素,旨在将小学阶段所必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依照不同的学段和次数分布在不同阶段的课文之中,旨在促进学生在实践感知的过程中逐步夯实语文实践能力。因此,使用部编版本教材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对语文要素的整体性关注和把握。但纵观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很多教师对语文要素的把握和使用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致使部编版教材中的语文要素成为可有可无的形式,而没有真正为学生言语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发挥其应有的功效。
一、整体视角关注,有序落实语文要素
部编版教材语文要素的关注,就应该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出发,而不能仅仅从所教学的课文内容单一的角度进行解读。部编版教材在编排理念上呈现出鲜明的体系化、单元化、整体化的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对语文要素的关注,必须从单元整体的视角加以把握,否则就会陷入断章取义、割裂机械的教学泥潭之中而无法自拔。
以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借助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个语文要素的落实,就不能,也无法在某一篇具体的课文中一步步达成,而需要将其与单元内的四篇课文进行有机统整,设置出具有层次体系化的要素落实阶梯。例如,教学第一篇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时,教师则可以借助其中的典型语段先引领学生认识关注什么是关键句,关键句一般处于语段的什么位置,从而从感性认知上接触关键句,对关键句形成初步的认知了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如果我们试图将这一要素完全落实到位,事实上与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就会完全相悖。所以对接下来三篇课文的教学,就可以逐渐将这一语文要素落实,就会成为一种机械性的重复,而无法形成更高层级的进步。
纵观整个单元的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只有将语文要素设置在不同的课文中,呈现出鲜明的阶梯性特点,才能依循着学生内在的认知规律,从而逐步借助语文要素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发展。
二、创设鲜活情境,可感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要借助鲜活的文本情境,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非常关注语文要素的训练,但我们更多的是看到,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总是把语文要素挂在嘴边,黑板上的板书上也到处贴满了关于语文要素落实的方法,但事实上,这些方法的介入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感性的认知与理解,只是在以标签化的方式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而无法转化为实实在在的语文能力。因此,语文要素的落实不能纯粹地进行机械性的训练,而需要紧扣文本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和搭建丰富可感的实践情境,积极鼓励学生在言语实践的过程中,激发情感,调整认知,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能力的发展。
以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会点面结合地描写场面,在学习了《开国大典》和《狼牙山五壮士》这两篇课文之后,学生对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把握,很多教师都会在学习之后搭建语言训练的平台,引导学生将这一要素迁移到自身的练笔过程中来。但是,如果教师直接以布置任务的方式机械地进行训练,学生不但无法真正地运用点面结合,而且会降低对课文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教师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捕捉相关的素材,例如,下课后进行大课间活动时,操场上是怎样的状态?节假日时,街道上热闹极了,又是一副怎样的场景?大扫除时,同学们干得热火朝天,是怎样的场景?……这些场景都是现实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具有鲜活的情境性作用,借助这些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迁移训练,就能有效地将从课文中学习到的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实践表达过程中,从而将点面结合的写作策略,真正地落于笔下。
三、细化指导过程,扎实落实语文要素
语文要素的落实,要强化细致性的指导,在现在的很多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语文要素直接视为教学的方法,而忽略了其目标性定位。事实上,语文要素作为学生通过语文教学训练应该达到的能力指向,应该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而现在很多教师更多地将目标转化为了直接的方法引导学生,导致教师直接搬出语文要素,要求学生加以运用,结果自然是拿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这篇课文所处的单元的训练要素是学会观察。叶圣陶先生在描写爬山虎的脚时分别从爬山虎的叶片、爬山虎的脚、爬山虎是如何一步一步向上爬的三个方面展开描写,每一个方面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观察方式,这些都是需要学生在细致品味语言之后逐步获得的。很多教师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常常会直接将语段呈现给学生,并追问: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事实上,从语段的语言文字到作者观察方式的还原,需要一个长期思维转换过程。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作者的观察方式,这其中就具有较大的跳跃性,很多学生难以凭借自身的能力一下子把握清楚。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地关注语段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在品味文本语言的过程中逐步地落实,还原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观察策略。例如,从这个语段中“满墙的叶片”“没有一丝孔隙”等关键性词语,学生认识到此时的观察视角是“远远地看”,教师相机将远看的角度和写出来的文字进行对照,形成了观察与语言之间的良性互动,从而将语文要素落实到位。
使用部编版教材不能脱离语文要素,不能直接拿来主义,而需要借助环境和认知,扎根于文本,将语文要素作为推动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跳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