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度阅读:从解释式到思辨式的教学转向

2021-11-22江苏省苏州市彩虹小学校叶同华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新鲜感老屋妹妹

江苏省苏州市彩虹小学校 叶同华

我们常说阅读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和教科书编者就是学生与文本勾连的中心媒介。中心媒介本该起到阅读指导、引领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去明辨笃行。但实际阅读教学中,中心媒介越俎代庖、大包大揽,把学生的阅读实践、思考体验、质疑问难都代替了,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教师这个阅读媒介发挥再大的作用,也只是教学生去学会审题、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意思、带着问题去阅读来加深理解等等,说白了,这种阅读模式只是解释式阅读,怕学生因为理解不了文章而进行的一系列训练,是一种被动的、输入性阅读。

现在推行的深度阅读就是弱化阅读教学中教师这个中心媒介,让阅读真正变成学生和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阅读从被动变主动、从输入变输出。教育的祖师爷孔子在两千年前就提出了相关观点:“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这就需要我们转变阅读教学方式,时刻牢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只有让学生深入钻研文本,积极主动思考,大胆质疑问难,学生才能真正发挥其阅读的自主性,也才能真正做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一、对比式阅读,加强思维深刻性

对比式阅读就是将题材相近、内容相关的几篇文章放在一起,通过归纳、比较、阐释等方法,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比较异同点,让学生能更加深刻地理解作品,进而加强思维的深刻性。

例如,《池上》和《小儿垂钓》两首古诗都是描写儿童形象的,但是将两者放在一起对比就会有新的发现:《池上》里偷采白莲的小娃,不懂得隐藏自己的踪迹,自以为别人不知道,神不知、鬼不觉,结果船儿过处,浮萍荡开,留下了一条清晰的水道,所以这是一个傻得可爱的小娃;而《小儿垂钓》里头发乱蓬蓬的小孩,懂得用野草来掩盖自己的身体,害怕惊吓了鱼儿而向路人远远地招手,这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傻得可爱也好,精灵古怪也罢,这些都是表现小孩子的天真烂漫、活泼可爱。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就能深刻地认识到,虽然文章的主题相似,但由于作者写作的风格不同,描写的细节不同,最终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也就不一样。

二、预测式阅读,提升思维批判性

预测式阅读就是在阅读的过程中,自主提出疑问,根据已有文本内容和故事情节作出自己的判断,同时边读边判断自己预测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提升自己思维的批判性。

例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文中,当老屋自言自语准备往旁边倒去时,一个小小的声音响起:“等等,老屋!再过一个晚上,行吗?今天晚上有暴风雨,我找不到一个安心睡觉的地方。”读到这里,我们可以大胆预测,老屋会不会答应;也可以看看插图,老屋看上去很慈祥,应该会答应吧;接下去读会发现,老屋低下头,把老花的眼睛使劲往前凑,看清楚是小猫,答应再站一个晚上。其实,结合第一自然段中“活了一百多岁”“窗户变成黑窟窿”“门板也破了个洞”“很久很久没人住”等,我们预测老屋不会答应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老屋年代久远、破旧不堪。小猫离开后,老屋一次次想倒下时,先后被老母鸡、小蜘蛛请求再等等。一次次的请求,老屋会不耐烦吗?一次次的预测,与故事内容有多大出入?结合文章题目、课文插图、故事内容,我们就能判断自己一次次的预测是否正确。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毫无保留地传授学生预测阅读的八字秘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结合阅读经验、生活阅历、文章内容、题目插图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为什么又不会,不求预测与原文完全一致,但要能找出相关凭据,及时作出正确判断,这样自然在阅读中提升了思维的批判性。

三、评价式阅读,保证思维正确性

例如,《一匹出色的马》中这匹“出色的马”其实是爸爸拾起的一根柳枝,让妹妹玩着骑马游戏回到家,暂时忘记了疲劳。通过课文的学习,我们还可以就“文中一匹出色的马还有什么意思”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的爸爸很“出色”,因为当妹妹向他求助时,爸爸“松开”我的手,“拾起”一根又细又长的枝条,“递给”妹妹,并说:“这是一匹出色的马,你走不动了,就骑着它回家吧。”爸爸没有过多的说教,而是通过一系列的动作和一句激励的话语,让妹妹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爸爸的教育方法很“出色”;文中的妈妈也很“出色”,她没有宠溺或者训斥妹妹,而是用“不行啊,我也很累,抱不动你了”这样的话语来博得妹妹的同情与理解;文中的“我”很“出色”,陪一家人出去散步,时而看看,时而笑笑,非常体贴,非常温馨;文中的妹妹更“出色”,从刚开始求妈妈抱,又求爸爸抱,到最后高兴地跨上“马”,蹦蹦跳跳地回家,站在门口笑着迎接我们,看得出妹妹没有胡搅蛮缠,而是天真可爱、惹人喜欢。总之,经过一系列的评价分析,我们会发现这匹“出色的马”表面指的是那根又细又长的柳枝,但其实指的是这个家里的每一个人的表现都很“出色”,有了这样的每一个人,才会有和谐温馨的大家庭,才会有快乐的童年,才会有美好的回忆。

“评价即审美。”阅读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评价,学生在阅读时自然会对作品的善恶美丑、社会道德、价值观念产生强烈的碰撞,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与评价,懂得作品批判什么、赞扬什么、倡导什么,对作品的真实性、道德性、价值性有了更高的审美追求,自然也就保证了思维的正确性。

四、整合式阅读,建构思维系统性

整合式阅读就是在阅读过程中将一个类似的内容(人文主题)、一个相通的方法(语文要素)放在一个学习群里(一个单元)进行阅读。如果说对比式阅读是偶然自发的行为,那整合式阅读就是必然自觉的习惯。整合式阅读能让学生在头脑中建构起文本阅读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系统性思维的建立与发展。

例如,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有三篇课文,分别是《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这三篇课文都是围绕“学校生活”这个人文主题进行的。学生对校园生活都很熟悉,但是文本阅读时,熟悉的、老套的肯定不会激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就好似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样,这就需要阅读中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重点难点),即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学生对《大青树下的小学》里面“绒球花”“太阳花”“凤尾竹”等体现边疆风貌的词语和“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词语肯定有新鲜感,对《花的学校》里面“东风吹笛”“雷云拍手”“花朵上学”等奇特意象肯定也有新鲜感,对《不懂就要问》里面的“私塾”“戒尺”“照例”等带有古风古味的陌生词语肯定也会有新鲜感。

阅读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整合,我们发现不管是多么熟悉的内容,只要有了新鲜感,就能“旧瓶里面装新酒”,就有了新意,也就能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阅读归根到底是输入,而输入终究只是个人的,只有将输入转变成输出,才会让思维的系统性落地生根。

部编版教材重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阅读,在各种阅读中进行整合梳理,将阅读中学到的各种方法统一建构,课内、课外融会贯通,必然会建构起完整的、系统的阅读思维,进而提升阅读的实效。

不管是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还是于漪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思维是语言的内容”,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从解释式向思辨式转变,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分析比较、猜测推理、评价判断、整合归纳等思维活动,从而更好地感受文学形象,发展语言素养,提升审美情趣,真正践行深度阅读。

猜你喜欢

新鲜感老屋妹妹
老屋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我的妹妹不爱我
不倒的老屋
老屋
KINGSWOMAN
我的妹妹 等
带妹妹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新鲜感
如果不曾有过,你希望自己的人生能重启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