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阅读策略

2021-11-22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上西小学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21年8期
关键词:主题思想整本书月球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上西小学 何 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课外阅读总量应达到400 万字以上,并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那么,我们如何去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并使之与课内阅读相结合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种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拓展阅读策略。

一、从课文的作者入手,向该作者的其他作品拓展

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例如,朱自清《匆匆》、冰心《忆读书》、列夫·托尔斯泰《穷人》等等。要想真正了解一位作家的作品风格、写作特点、艺术成就,仅仅依靠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去阅读该作家的其他作品,让学生多方面地了解这位作家,这样才能使学生对该作家的作品有更深刻的了解,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作品,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安徒生的另一篇童话《丑小鸭》。引导学生将两篇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从两篇童话展现的主题、情节、结构等方面,去发现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这既有助于学生感受安徒生童话创作的艺术成就,又有利于学生感知童话的艺术表现特征,还能提高学生鉴赏童话的能力。

二、从课文的题材入手,向更多同题材的作品拓展

在语文教材中,课文的创作题材多种多样,有写人的,如《詹天佑》《少年闰土》;有写景的,如《富饶的西沙群岛》《草原》;有写动物的,如《白鹅》《猫》;还有写中国民风民俗的,如《北京的春节》《藏戏》……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以根据文章所描写的题材,进行适时的拓展阅读,让学生对同一题材文章的写作手法有更多的了解。还可以进行对比阅读,看同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例如,《白鹅》是一篇描写动物的课文,上完这一课,可以指导学生拓展阅读动物专题的文章,如写螳螂的,写蜘蛛的,写缝纫鸟的……学生就会从中受到启发,习得不同作家在描写动物特点时的各种写作方法,这也为他们写好动物类的习作奠定了基础。

三、从课文的体裁入手,向更多同体裁的作品拓展

在语文教材中,还有许多不同体裁的篇目,有《中彩那天》《争吵》这样的记叙文;有《鲸》《新型玻璃》这样的说明文;有《太阳是大家的》《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这样的诗歌,也有《守株待兔》《南辕北辙》这样的寓言,还有《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样的神话……教学时,我们可以文章的体裁为切入点,进行拓展性阅读,让学生了解更多相同体裁的其他文章。例如,《渔夫的故事》是一篇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教学完本课时,可以拓展阅读更多的古代阿拉伯民间故事,如《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阿拉丁和神灯的故事》《辛伯达航海旅行的故事》等,或者进行《一千零一夜》整本书阅读,让孩子们在这一类作品中感受到奇异的想象、异域的风情、浪漫的风格以及从故事中折射出来的阿拉伯人民的智慧和勇敢。

四、从课文的背景入手,向作者的创作意图和历史背景拓展

语文教材中的有些课文由于受到作家创作的时代、地域和语言表达习惯的影响,就会与学生产生距离感,让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在进行课内阅读教学时,为了便于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思想感情,我们还需要从课文的创作背景入手,让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创作意图。例如,在教学《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前,教师可以让学生拓展阅读这篇课文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这篇课文是印第安酋长西雅图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迫将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转让给欧洲白人时,在与白人谈判的谈判桌上发表的演讲。有了这些拓展阅读,学生才能理解西雅图酋长话中的深意,才能更好地感受印第安人对这片土地兄弟一般的感情,从而引起感情共鸣。

五、从课文的出处入手,向节选的原著作品拓展

语文教材中的很多经典篇目都是节选自作家的某一本(部)著作中的一个章节或部分,如《少年闰土》选自《故乡》;《草船借箭》选自《三国演义》;《临死前的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为了让学生对课文的来龙去脉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加之课文的节选和修改会给学生留下许多悬念,所以学完课文,趁着余温未了,我们可以趁势给学生安排一个整本书阅读活动。例如,学完《草船借箭》后,可以引导学生拓展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读完整本书,还可以在班级中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对该作家的原著作品就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对《草船借箭》这个故事的来龙去脉也有了清晰的认识,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也就更加鲜活起来了。同时,还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课外知识,如三国故事、三国人物、三国成语、三国歇后语等等。

六、从课文中的关键词入手,向某一知识点拓展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学生读不懂的地方或感兴趣的地方,我们也可以抓住这一知识点进行资料收集和拓展阅读,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开阔他们的眼界。例如,在教学《月球之谜》这一课时,我们可以围绕这一课中的一个关键词“奥秘”进行拓展阅读,这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一个话题。“月球到底有什么奥秘呢?”围绕这个话题,我们引导学生分别从“和月球有关的故事”“月球的形成”“月球的外形结构”“月球未解之谜”“登上月球”等几个方面去了解月球的奥秘。学生通过自己收集资料、拓展阅读,再在全班交流汇报,就会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也就对月球的奥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从而也会激发起他们继续探索月球之谜的兴趣。

七、从课文的主题思想入手,向更多同主题的作品拓展

我们所学的每一篇课文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思想,例如,《狼牙山五壮士》《圆明园的毁灭》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祖父的园子》《冬阳·童年·骆驼队》体现的是“难忘童年岁月”;《赠汪伦》《送元二使安西》体现的是“千古离别情”……我们在教学中,完全可以从这些课文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入手,向更多相同主题思想的作品拓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去体会这种主题思想。例如,《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不仅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饱含着诗人对朋友处境的担忧和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在学完这首诗时,学生已经与诗人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于是我们趁着学生还沉浸在这浓浓的情谊中,顺势给学生出示另外一组送别诗——《别董大》《山中送别》《芙蓉楼送辛渐》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同时还可以让学生课后继续去收集送别诗,进行自主拓展阅读。让学生去感受不同时空的不同诗人,他们分别在用怎样的方法传达这种亘古不变的离情别绪,也丰富了学生对经典古诗词的积累。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对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有其独特的时代要求。如果不能在语文学习中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就无法形成应有的语文素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中的单篇阅读更是远远达不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阅读量。所以我们必须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拓展阅读,将学生的课内阅读引向课外阅读,将单篇阅读引向多篇阅读,甚至是整本书阅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量,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积累,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主题思想整本书月球
小学语文整本书分级阅读的研究与实践
到月球上“飙车”
《论语》整本书阅读
陪我去月球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紧扣细节文字,着眼文章“分歧”
论电影《建党伟业》的主题思想和叙事结构
我们的邻居是月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