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策略研究

2021-11-22刘菁怡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政府信息

刘菁怡

(沈阳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沈阳 110034)

0 引言

随着科学研究进入大数据时代,世界各国对科学数据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我国的数字化进程已经扩展到政务民生、实体经济等各个领域,科学数据的丰富度、关联性与开放性将成为21 世纪驱动创新的核心要素。推动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有利于完善我国数字基础设施,推进数据资源的整合和开放共享,保障我国数据安全,更好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目前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将大数据看作一种战略资源,在数据开放共享、推进科技开发等方面进行精准施策。随着国家相继推进“放管服”“一网通办”等改革,政府对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一,相关部门要拓宽开放范围,包括政府信息管理、信息开放、信息共享以及信息监管等方面,着重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以及对象,力求推动政府信息共享开放,加快培养发展数据要素市场,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开拓新道路。第二,以加快政府数据融通应用为抓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1 大数据应用对政府信息公开的影响

1.1 丰富信息收集方式,夯实政府信息资源建设

相较于大数据时代的数据收集方式,传统数据收集方式单一,且能够收集到的数据格式固定,通常为最基础的数据,大部分为结构化数据。因此,此类数据对数据整合分析的技术要求并不高[1]。现如今,各类数据层出不穷,政府收集数据的类型也随之增多。其中,民意社情数据、业务数据等从原来的结构化数据逐渐扩展为非结构化数据或半结构化数据,其流通方式、涵盖范围甚至内在价值都在不断改变。这些数据会在不同数据源中被同步采集并分析整合,虽然处理难度加大,但是信息的价值通过有效挖掘也会被加大。通过这些信息,政府可以了解到民众的诉求和意见,并依据这些信息的关联性对政府决策进行制定和修正。

1.2 改进信息反馈方式,提升政府公信力

在提升政府公信力这一热点话题中,提升政府工作透明度是一项重要举措,透明度也是近些年民众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更高层次的要求[2]。在这一重要举措中,政府结合当今大数据时代背景,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中所产生的信息进行收集并提供公共服务,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例如,某地政务网网页作为各级政府传达信息的主要阵地,从信息公开指南到公开制度,再到公开内容,其信息公开内容栏目板块十分丰富;从年报到信息查阅场所,其信息公开内容十分全面,且包含指导性文字。该网页围绕公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由浅入深地将其收集到的数据与分析依法公开,做到了权威准确、内容详细,为当地公民提供了十分便捷且权威的信息查询场所。随着近年来各类App 涌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民生信息甚至突发事件报道都十分及时、准确,这些都是政府在向公众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公开,为公众日常生活提供信息支持与保障。由此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政府公信力,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国政府的执政能力和社会管理生态,让政府在透明化生存的同时能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改善民生[3]。

1.3 实现增益效应,创造更好的信息环境

政府因为其在社会中的特殊角色,是最大的信息收集者,同时也是最丰富、最权威的信息来源。在政府数据公开方面,一些数据面向具有数据分析能力的公众或公共组织发布,那么就要求政府不仅要有轻松收集数据的能力,更要拥有高效、准确以及安全传递数据的渠道;不仅要开放数据,还要发挥数据的真正价值,从根源处对这些数据所传递的信息进行分析,将数据的单一效应扩大化,实现某种程度上的增益效应。总之,数据的产生不仅为政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更是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要学会利用增益效应,在此基础上创造更加丰富的信息环境,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巨大机遇,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面临的挑战

2.1 政府公开信息质量不高,与公众需求存在偏差

随着信息化程度不断加深,在庞大的政务数据体系中,政府与公众这两个主体所需要的信息广度以及深度都在快速提升,这足以印证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这一问题越来越向更高层次推动,对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要求不断提高。目前,政府的信息公开范围不明确、相关人员主动性不高、信息公开内容内涵不明以及信息公开责任主体不全面等具体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案件办理的规范化程度仍需提高。同时,公开制度上的宽泛、管理上的缺位和意识上的回避等挑战和困难不容忽视。具体到工作实际中,一些单位的公开意识还有待提升,如有些单位的信息公开岗位工作人员更替较为频繁,一些数据会跟随岗位的更替产生一些无法避免的流失。

2.2 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完备,平台建设不够完善

第一,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由于各个省、市、区的特点不同,各地区都有其区域特色化的公开方式,虽然目的相同,但标准不一,渠道技术特点也不尽相同。因此,走出区域,信息资源难以在第一时间得到完美融合。第二,在数据暴增的时代,数据捕捉系统的日常维护质量就成为了能否实现数据价值的第一道防线。这一方面需要有强大的技术支撑来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的渠道以及背后的运作系统;另一方面,在一些高强度、高难度的数据分析过程中,仍然需要人工精准施测。这在现实生活中就映射了另外一个不足,即技术人才不足。政府信息公开渠道不完备、技术人才不足在短期内可能不会展现太大的弊端,但如果长期不加以完善、扩充,其后果就不仅仅停留在工作便捷度不高或者是重大信息遗漏的基础层面。

2.3 缺乏统一规范,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之间的矛盾尚在

做好信息安全管理的目的是创设规范、规制行为,明确相应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依法合理使用信息[4]。在当今社会中,一方面,现在的数据虽然捕捉方式众多,但是其安全程度仍是所有人都放心不下的部分;另一方面,在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会在数据挖掘和隐私保护之间产生一些缝隙,数据安全隐患就会在此缝隙中滋生,对数据流动造成不必要的阻碍。对此,我们需要意识到各类信息只有在充分流动和分享的过程中才能被利用起来,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红利、创造价值。同时,相关部门要依法依规开展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努力维持数据安全和数据开发、利用之间的平衡。

3 优化大数据时代政府信息公开的策略

3.1 树立大数据意识,构建信息开放格局

在树立大数据意识方面,其针对的主体不只有政府方面,对社会公众来说,树立大数据意识也是当今时代的重要部分[5]。从政府层面来看,其首先要深刻认识到当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仍存在着矛盾,从而做到把准方向,注重实效,努力将这些矛盾通过信息化手段化解,在这一过程中要关注公众热点、难点问题,以此为方向,不断更新信息化建设,补好信息公开机制中不完整的部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合理高效地发挥互联网、政务网的独特作用。从公众层面来看,需要政府通过多种手段向公众传输大数据意识,让公众了解信息的获取来源、反馈渠道等,共同构建信息开放新格局。

3.2 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各类子数据层出不穷且愈发丰富,其发展速度之快不会给政府留有更新喘息的余地,这就需要政府树立信息公开意识,创新信息公开方式,尽早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加快政府信息公开渠道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日常抓取数据的最大价值,并为未来创造更多增益价值。同时,这还需要不断加强创新,整合资源,以组织建设、阵地平台建设和技术提升为重点,以国家级标准为核心,大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基础设施的改革创新,建立精干高效的运行机制、通俗便捷的载体方式以及科学化和年轻化的工作队伍,将互联网思维、新媒体思维和大数据思维充分融入标准化工作中。此外,政府还可以利用第三方科技团队的力量,不断更新信息公开技术。

3.3 完善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

相关部门要科学构建政府信息公开标准体系,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同时,在法律的基础上,要以《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为纲领,遵循实践结果,正视实践问题,切实构建层次分明,系统科学以及覆盖政府信息公开方式、内容、程序和监督评价全服务链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最终形成一种行业规范,包含地方标准、行业标准甚至国家标准层面的政府信息公开与监督标准体系。此外,还应当创新智慧监管方式,实现强有力的监管。如此,一方面可为政务信息、社会公众个人信息等各类数据提供安全方面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可为自身政务工作安全开展和社会公众信息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政府信息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订阅信息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学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政府必须真正落实责任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