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智慧农业发展研究

2021-11-22陈晓磊卜树坡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1年18期
关键词:苏州农产品智慧

陈晓磊,卜树坡,刘 勇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与通信工程系,江苏 苏州 215104)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相关工作部门可推动传统农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为智慧农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当前,苏州正瞄准“到2022 年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不懈努力,其智慧农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风口”[1]。

1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智慧农业发展现状

苏州积极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快速应用。全市共培育智能化规模设施种养基地104 个,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面积达5 066.67 公顷,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68%,位居全省前列。二是农产品电商业务的快速发展。为推动特色产业与电商业务的融合发展,全市创建省级农业电子商务示范基地16 个,认定市级农产品电子商务示范型“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企业)25 个,打造了食行生鲜、家易乐、天天鲜等一批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品牌,2019 年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到38.1 亿元。三是农服务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为扎实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全市建成村级益农信息社776 个,同时6 个市、区的县级中心站先后建成并投入运营。四是“三农”数据信息平台日益健全。全市先后构建了苏州现代农业信息服务平台、现代农业数据资源中心、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等管理平台,初步形成了208 类、3 070 项的农业大数据资源库。总的来看,智慧农业、数字乡村的蓬勃发展为苏州市“三农”事业发展注入了新要素、创造了新模式、增添了新动能。

2 乡村振兴背景下苏州智慧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苏州智慧农业起步早、发展快、成效明显,但是苏州智慧农业还存在以下几个共性问题。

2.1 关键技术产品及集成体系成熟度低

目前,智慧农业技术产品研发较为滞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物联网核心技术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和产业化程度偏低,系统集成应用能力较弱。

2.2 综合性农业信息大数据库和智慧农业云平台尚未建立

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苏州各区、县、市及全市的农业农村部门建立了大量信息化应用系统,但由于建设时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导致多方农业信息资源分散、系统数据不能融合共享。

2.3 智慧农业应用示范工程偏少

目前,有影响力、有技术实力的农业物联网企业偏少,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严重阻碍和削弱了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

2.4 农业信息化人才匮乏

智慧农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较高,需要强大的专业人才支撑。目前,企业缺少既懂农业技术、生产经营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严重制约农业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2.5 有效的运营机制和模式尚未建立

苏州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智慧农业全产业链推广应用的市场还不健全,有市场影响力、有技术实力的农业物联网企业不多,已严重阻碍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应用[2]。

3 乡村振兴背景下促进苏州智慧农业发展的建议

苏州要抓住“国家级智慧农业改革试点”契机,聚焦短板弱项、积极对外合作,加快构建“政府部门主导+第三方承建+社会企业参与+涉农主体共建共享”的建设运营模式。

3.1 以信息化助力农业产业链的节本增效

发展智慧农业,其核心是打通农业产前规划、产中管理、产后流动各环节的数据壁垒,形成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最终实现生产上降本增效,管理上精准科学、流通上全程可追溯[3]。对此,一要打造智慧种植业生产场景。企业应依托全市现有的高标准种植基地,以信息化手段串联农业生产管理各环节、各流程,着力打造一批智慧农场、智慧蔬菜和智慧园艺生产场景。比如,常熟市锦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投资385 万元建成了2.2 公顷的智能化连栋温室,提高花卉成品率4%以上,减少人工支出20%。苏州太湖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3S”即遥感系统(Remote Sensing,RS)、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的运用,为核心区的农业生产提供精准化种植、可视化管理、现代化贮销和智能化决策,每年节约用工成本1 万元、灌溉用水23.5 万m3。二要打造智慧养殖业生产场景。企业要积极引导渔场、畜禽规模养殖基地应用信息化控制系统,推动养殖业精准饲喂和过程监管,同步实现疫情防控、质量追溯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信息共享。2012 年,昆山市与中科院微电子研究合作建设昆山渔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全市9 个渔业园区共1 333.33 公顷渔塘的智能化生产全覆盖。2014 年,昆山市又与淮海工学院合作建立池塘、湖泊地理信息系统,打造渔业地理信息资源“一张图”,亩均产量提高30%,年综合效益超过20%。三要打造智慧农业示范园区。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企业通过引进国内外智慧农业新技术、新模式和新业态,推动我市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比如,吴江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 133.33 公顷核心区,拥有产学研实践基地4个,教授专家工作站6 个,院士工作站2 个,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2 个。2014 年,园区启动农业物联网建设项目,重点建设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质量监管系统和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系统等。水稻平均单产增加7%~10%,商品鱼品质得到 极大提高。

3.2 以信息化激发乡村创新链的强劲活力

企业要以智慧农业建设为载体,着力探索跨领域、多层级的共享共建合作机制,不断激发农业各领域的创新活力。一要瞄准业态创新,培育带动力强的农业科技企业[4]。智慧农业的创新主体主要还是各类企业。政府要积极引导企业以信息化为手段开展业态创新活动,使产业链上下游产品更为互补、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更加紧密。比如,布瑞克智慧农场通过集成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技术,对农业生产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可视化综合管理。企业不仅可以帮助其他农场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分析的目标,还可以提供产后的品牌打造、认筹、网上销售和数字金融等服务。此外,布瑞克智慧农场的特点在于“消费级”的技术应用,过去数十万元的智能物联网技术只需数千元即可实现,推动了智慧农业技术的落地应用。二要瞄准模式创新,培育辐射面广的农村电商产业。农业信息化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很好地解决农产品供应端和市场需求端的信息失衡问题。企业要进一步创新休闲农业网上营销和交易模式,加强与阿里、腾讯和京东等国内知名企业的合作,推动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多元化发展,培育品牌智慧农业龙头企业。三要瞄准载体创新,培育科技含量高的产业集群。企业加快探索“创新 链+产业链”双向融合机制,通过打造智慧农业装备集群示范园、技术集成示范园和科技创新示范园等,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慧农业创新示范载体和产业集群。比如,中国农科院下属中环易达公司在昆山落户的项目就是联合荷兰企业建设智能装备制造中心,将智慧温室等产品输出到全国及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家。

3.3 以信息化推动农产品监管链的延伸拓展

企业在让农产品卖得好的同时也要保证老百姓吃得放心。农产品质量安全要以大数据整合为基础,企业应围绕水稻、蔬菜、茶叶、大闸蟹等特色品种,着力打造“四大监管系统”,即溯源管理系统、可视监管系统、移动巡查系统和质量追溯系统,确保做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且主要地产农产品全部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打造溯源管理系统就是企业通过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数据平台,运用条码识别等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农产品流通等的档案信息管理。打造可视化监管系统就是企业对规模种养企业和农资门店实施智慧监管软硬件建设改造,达到对农事行为的智慧监管,安全预警。打造移动巡查系统就是企业运用数据采集、取证、信息上传等方式,对执法人员的现场监管行为进行规范管理。打造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就是借助管理平台,消费者通过手机可以查询相关信息,实现农产品全程可追溯、维权有依据。目前,全市在省、市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累计入网生产经营主体672 家。今后政府要将更多的企业纳入监管平台,持续推行食品安全监测情况月报制度,倒逼生产经营主体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检力度,提高规范化生产水平。

3.4 以信息化实现“三农”服务链的科学精准

智慧农业的最大优势在于大数据的分析研判能力强,可以帮助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提高科学决策的能力和水平。未来的智慧农业可以通过手机终端,让各类信息真正活起来,让各类主体联动起来,让各类资源要素流通起来[5]。一要加快建设智慧农业数据库。其重点是绘好4 张“图”,即“三高一美”一张图、“三特一古”一张图、农业数据资源一张图和农村集体资产一张图,确保数据库全面、精准,并能实时更新。二要加快打造智慧农业云平台。企业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3S”技术等,建立智慧农业云平台,并让其实现与主要智慧农业场景、服务模块和智慧农村的实时互通,不断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分析和决策能力。三要加快构建智慧农业专家链。相关企业要构建水稻、特色蔬菜、茶果、渔业和生猪等5 条智慧农业服务系统,链接相应的专家智库,实现预警预报、病害分析防治等网络智能诊断,为各类农户提供在线精准服务。四要加快培育智慧农村示范点。企业要依托益农信息社建立服务阵地,整合各类资源、突出硬件建设,打造“集成+特色”的智慧农村示范点,着力提升农村信息化水平。

猜你喜欢

苏州农产品智慧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农产品争奇斗艳
有智慧的羊
说个好苏州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