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研究①

2021-11-22余玲胡剑宏易国忠夏君玫

当代体育科技 2021年8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余玲 胡剑宏 易国忠 夏君玫

(中南大学体育教研部 湖南长沙 410083)

在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类型呈现出多样性,对人才的需求规格呈现出复杂化。自2009年教育部扩大招收以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的体育硕士研究生以来,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现快速发展,但因大多为应届本科毕业生,几乎没有工作实践经验,体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有待于加强和提高。国家先后颁布了多项政策,旨在将提升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式视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措施,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力度,提高质量,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高端人才支撑。

1 相关概念

1.1 实践能力

张济生(2001)将实践能力定义为完成某一特定的专门业务活动或具体工作任务的基本能力和独立思考处理、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1.2 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

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指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将所学的体育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体育教学能力、运动训练能力、科研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体育保健能力,其核心是体育教学能力与运动训练能力。

2 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2.1 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2009年开始的“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以应届本科生为主,在学校进行集中学习。与学术型学位不同,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突出特点是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对学生进行实践的培养和应用过程,为社会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能较快适应特定行业或者特定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黄锐等研究表明,培养研究生的实践能力是我国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核心,高质量的专业实践能力应该是专业学位教育的根本。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专业能力来进行培养和考核,在培养目标、具体教学和实践方面等应该注重提高学生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即在专业学习中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去完成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Kane,1992)。

国外的教学模式都十分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实际操作水平,促进实践能力发展。德国的教育模式大多采用的是“双元制”培养模式,它也是源于“学徒制”的一种培养模式。加拿大、美国主要采用以能力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的需要为核心的能力目标模式,制定教育课程开发表,以能力为目标来组织教学的内容。澳大利亚采用以国家培训部为代表的能力本位培训体系,学生培训后能够提高现场工作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国外的专业能力标准建设、教学计划、课程设计、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等,为进一步衍生、催化和完善多样化的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奠定了基础。对我国的专业学位教育培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也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参考和较多的借鉴之处。

2.2 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

2005年随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下达,我国开始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并在次年20所试点高校首次开始招收在职体育硕士,2009年开始招收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经过10余年的培养和具体实践,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人才培养模式逐步适应社会发展。已有文献资料表明,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研究大多是对实践能力的内涵、构成要素等理论性的研究,针对于研究生某一专业的专业实践能力而言,则研究较少,仅从课程设置方面对体育硕士专业实践能力进行研究,忽视了建立培养途径的研究。

2.2.1 培养目标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指出,体育硕士研究生不同于学术型硕士,应该以市场需求的专业型硕士为职业导向,强调培养过程中的职业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对具体运动实践的感悟,培养能够从事特定体育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协调组织能力的培养。调查了解表明,体育硕士研究生应重视实践指导,但从招生信息上看不出与学术性研究生的差别。李康等研究指出,体育硕士研究生注重的是体育专业理论能力和体育科研能力,对体育专业技术能力的保持和提高非常有限,与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目标无明显差异。

2.2.2 课程设置

通过对湖南省综合性大学和师范院校的招生网站查询得知,目前大多高校开设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包括必修课、选修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践课。专业核心课则是每个高校根据体育硕士专业进行培养的具体课程。许红等学者指出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大多是相同课程,没有重视体育硕士课程的实践性,没有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效拓展。李传兵等调查表明,大多高校的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以理论课为主、专业核心课程没有特点、选修课程太少、具体的实践课程没有实施到位等。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应该突出实践与应用,突出职业性和毕业后工作单位需求,没有体现差异化,这样也不能适应新兴体育职业的需求和发展,这实际上与最初设置专业学位的初衷不一致。

2.2.3 教学能力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技能应该具有明显的专业性特点,教育实践作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应该作为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基础。调查中表明,多数学校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育实习缺乏经验,大多是跟随导师进行授课,没有真正让学生掌握到基本的教学能力,如教学示范、教案撰写、教学大纲的安排等。

从调查情况来看,各高校对于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认识不完全,缺乏实践导师,普遍存在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不够重视,甚至与本科生的实践教学等同的现象。体育硕士研究生并没有得到专门的、针对性的教师的职业训练。另外,根据教育部规定的不少于半年的实践教学要求,在各高校很难予以保证,即使进行了实践教学,也缺乏有效指导,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升。另外,还有部分高校采用的是“自行安排实习”形式,这种方法更加没有相应管理和有效指导,甚至有的高校直接跳过“实践教学”这一环节,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能力更加得不到锻炼。

2.2.4 科研能力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何进行培养应该成为研究生教育的关键问题,作为一所高水平大学,应努力提高研究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多进行鼓励和组织研究生申报课题,积极参与到校内或校外团队进行相应的科研锻炼,参与国家和省内组织的各项科研竞赛等,提升整个研究生团队的科研素质和基本的合作能力。

3 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

3.1 完善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系,应该包含培养目标,注重根据各个具体方向领域的相应特点进行合理设置。如果不能具有针对性,那么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将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根本不可能适应当今社会中不同岗位的需求。在具体的培养体系中,应该注重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促使研究生在掌握好理论基础的同时又能有相应水准的实践能力,为我国的体育事业不断输送后备人才。

3.2 重新配置师资队伍

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院校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相应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也会显得明显不足。据调查了解,有的高校一名硕士研究生导师需要带5~7名硕士研究生,而且既有学术型又有专业型,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因此,有学者提出“双导师”制,两个高校或者多个高校进行合作,建立双导师制度,以研究生就读学校的硕士生导师为主,合作高校的硕士生导师为辅。另外,还可以根据社会对各个方向的需求,聘请专门的实践教学导师,这样直接参与对体育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实践教学的组织、实践能力的培养策划及实践能力的监督和考核等。也有学者提出成立以教研室或者导师组为单位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小组,共同培养研究生,根据小组成员擅长的专业方向结合社会的需求进行合理安排及案例教学,教会学生如何运用基础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具体的问题,多安排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具体运动实践。

3.3 调整课程设置

体育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对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体育硕士研究生除了设置公共必修课之外,还应该考虑到实践应用,开设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和相应的选修课。针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各个方向(如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训练学、运动医学等)增加相应的培养研究生实践能力的课程。例如,若培养体育教学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就应该设置运动技能学习的课程;运动训练方向的体育硕士,就应该设置运动训练和体能训练的课程等;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硕士,要设置健身理论与方法和竞赛组织等课程。另外,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中,应该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将理论基础融入到实践教学之中,不能只注重理论基础,而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分配理论基础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相对均衡。

3.4 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目前在各高等院校中,对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方法相对而言比较单一,不少课程都是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当今比较热门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和现场教学可能在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中运用得比较少,因此学生参与度也会比较低,对体育硕士的实践能力培养非常有限。因此,有学者提议建立教学基地。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根据体育硕士各个方向的特点,安排组织体育硕士研究生进行课堂教学的实习和参与课余体育社团的指导,注重对研究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建立与校方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毕竟校外的锻炼实习是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山东艺术学院作品精选
厦大硕士创业新一站 卖卤味
The varieties of modern English and how does this range affect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建筑学硕士揽了“瓷器活儿”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衔接困境和思考
伍小东研究生作品选登
蔡智及其研究生作品选登
沈铭存研究生作品选
在职硕士全国联考将取消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教育的目标与质量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