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武术套路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①
2021-11-22王立峰
王立峰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 北京 100029)
完善竞技武术训练体系,提高竞技武术技术水平是当前武术发展的要求。2016年,《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提出“创新发展竞技武术,优化规范竞赛体系”[1],推进武术训练体系改革,不断优化和完善竞技武术运动训练是竞技武术不断发展的需要。研究通过访谈法、实地调查法,对当前竞技武术运动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竞技武术训练体的优化策略,以期促进竞技武术发展。
1 竞技武术套路专项训练存在的问题
武术训练是竞技武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武术活动。武术套路类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动作技术是训练的重点内容。早在2000年全国武术训练竞赛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套路项目“突出技术特点,提高艺术水平,鼓励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在2019年,第八次全国武术工作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张秋平总结指出:“在过去的四年里,武术竞技水平明显提高,在重大国际比赛中共获得119个世界冠军,彰显了世界领先地位[2]。”竞技武术发展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武术训练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考察,竞技武术训练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训练科学化、训练内容及训练的基本保障这3个方面。
1.1 训练科学化重视程度不足
科学化、精细化训练是竞技武术专项训练的发展方向。实现竞技武术训练与国际接轨,促进武术项目训练的科学化,这是竞技武术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也是武术进入奥运会等国际赛事的要求。通过调研发现,基层武术运动队甚至是高校运动队还存在着对现代体育训练课模式漠视的问题,出现“基层运动队人员配置不建全,缺少相应人员岗位,训练中激励作用体现不明显”等现象。
武术作为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随着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训练水平不断提升,现代训练技术和手段日益更新,武术的训练竞赛工作越来越依赖于现代训练团队。当前武术专项训练仅凭教练员个体经验和程序化的训练,运动员出现损伤的现象并不少见。随着武术竞赛训练的现代发展,武术运动队的训练管理工作已经不是教练员一个人的简单工作,仅靠教练员一人也不能够胜任。武术训练越来越依靠科学技术,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监控与指导才能有效提高运动员水平,减少伤病的发生概率。如果运动员训练水平状态得不到有效控制,训练中时常受伤病的困扰,那么武术竞技水平提高会受到限制,其训练发展也就失去了可持续性。因此,武术训练的科学有效成为竞技武术训练发展的需要,对其重视不足是目前武术训练中存在的一个问题。
1.2 武术训练内容比重失衡
在具体训练内容上,武术专项训练表现出难度动作训练比重大,忽视动作技击与演练训练的现象。现阶段为追求运动成绩,体现“高、难、美、新”的技术发展方向,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中过度追求动作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武术攻防技击的练习。据调研了解,为了追求高难度动作完成质量,如今的专业队训练除了一些基本功的训练之外,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武术套路的难度动作训练上,忽略套路编排、演练水平等方面练习。武术竞赛中,如果武术难度动作与连接难度主要堆积在第一、二段的套路编排,难度动作在整套武术动作中的权重较大,那么这不仅过于突出表现武术的本质特征,而且限制了武术套路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武术规则不断修改,从推出指定难度、规定难度技术到推出难度系数、切块评分的变化,武术评价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却把武术套路训练引向以难度为中心的发展方向[3],技术训练中“一招定胜负”式的比赛,对武术整体能力的提高有舍本逐末之嫌[4]。
技击乃是武术技术层面的核心内容[5],在训练中忽视攻防演练,而过度重视难度训练,其结果是运动负荷过大,易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据了解,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膝关节损伤较为严重,且存在普遍性问题,其原因为长期繁重的训练任务造成膝关节疲劳,集中表现在C级难度动作加连接动作的训练中[6],如旋风脚高速旋转720°再迅速急停站稳,运动员很容易扭伤关节。现在竞技武术运动员往往面临着“难度动作做不好,很难拿到好名次;强化难度训练,又容易受伤”的两难困境。
1.3 武术训练保障条件基础弱
武术教练员是竞技武术训练管理体制模式的主体成分,是武术训练管理体制的保障[7]。武术套路专项教练员(主要指省队的一、二线队教练)显年轻化的趋势,其现代训练理论和实践经验上存在相对的局限性。由于教练员存在“重术轻学”的现象,偏重实践感悟体验的训练方法易带来竞技武术套路科学化训练水平提高迟缓的结果,加上年轻教练员对武术运动本质规律的认识不足,武术训练理论和训练的实践不能很好地相结合,现代化训练水平发展受限。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对武术训练冲击较大,教练员如何顺应社会的发展来实现运动员成绩的提升与自身执教的水平成为重要议题。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都一致追求“科学化训练”这一准则,但较多运动队及教练员仍存在较为保守与一成不变的思想。如何根据运动员个体差异制订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升教练员训练与执教水平,保障武术训练不断发展与提高,是武术专项训练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此外,由于武术套路教练员精力与能力有限,训练工作中既要完成基本训练,又要对运动员的比赛服装、体能、音乐、编排等进行统筹规划,这样,教练员训练任务负担重,工作内容繁多,易出现运动员训练得不到保障的问题。
2 竞技武术套路训练体系优化的措施
2.1 强化科学训练意识,提高训练水平
第一,加强科学技术手段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在竞技武术训练中,要注意运动员心理、身体素质的监测,合理安排训练量与强度,保障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发展。武术训练需要提高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加强训练监控、创新训练理念和方法,完善训练、科研、医疗保障紧密结合的训练运行机制,要推进各级训练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功能齐全、科技领先、设施先进、指标明晰、科研保障的训练系统。武术套路教练员对运动员竞技状态调控方法呈现出“竞技状态获得过程重视负荷强度,竞技状态诊断过程重视专项运动成绩”的特征[8]。因此,要加强科学化训练理论的建设工作,提高相关学科在武术训练中的应用,逐步建立起武术独有的专项训练理论体系。
第二,建立武术训练的教练员团队。科学化训练是一个综合性指导的过程,所需要的人员已不再是一个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的教练员。竞技武术训练已由“大运动员、大强度、一刀切的笼统训练模式转变为大运动量、大强度、有针对性、多学科综合的训练模式”[9]。武术专业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形成一个教练团队来保证训练的科学有效。运动员的训练除了自身运动经历和原有成绩作为参考指标外,还需要一个共同实施训练计划的教练团队,其中包括比赛规划与赛前准备的主教练、负责心理或生理周期变化的心理或生理咨询师、负责体能的营养师、负责伤病与训后恢复的医师等。实行武术科学化训练应保证教研人员有精力深入学习和提高,运动员选材和训练方面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10],建议根据套路竞赛项目分类进行专项化教练员试点或试验,同时制定青少年训练大纲和各年龄段的评价体系。
2.2 合理制定训练内容,完善技术训练体系
第一,合理制定训练内容。武术专项训练要完善武术训练技术体系,制定科学的训练大纲,突出武术项目的特色,确保武术项目训练的科学性、实效性、应用性与可持续发展性,达到国际标准化水准,与奥运会项目要求相接轨。这需要推进武术标准化建设,规范国内、国际相统一的技术体系,促进竞技武术运动水平快速提高,引领武术发展。在武术动作的规范性上,可采用如聘请武术专家研究制定竞技项目标准化教材、训练大纲、教学光盘等。在武术技术创新上,注意遵循武术的攻防本质属性来创编武术技术动作和技术表现[4],充分应用武术技术要素,发展武术自身独有的特色难度[11]。
第二,完善技术训练体系。武术技术要强调武术拳种的风格特点,武术专家委员会夏柏华教授认为,“演练的一些东西,重点看演练技巧、演练风格的体现,讲劲力的运用、功力的表现等,这些才是武术真正要追求的东西”[12]。中国武术以“筋”为“原象”的训练与西方搏击以肌肉训练不同[13],武术套路训练应立足武术基本功,外练手眼身法步、内练精神气力功,保持继承传统武术套路演练风格,突出武术项目的民族性,强调不同套种的技术风格特点。在注重竞技武术套路“高、难、力、美、新、稳”特点的同时,兼顾动作技术攻防技击特征及套路动作编排的艺术技巧。如在武术技击方面,可依据拳种的技击特点制定相应的竞赛规则,以及改进传统武术的技击技术用于现代竞技比赛等途径,提高武术技击水平。
2.3 提高训练保障条件,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
武术训练的保障条件,这里主要从运动队的训练与管理来说,教练员岗位培训是武术训练管理的重要基础条件,对教练员专项化发展非常重要。随着运动员的水平不断提高,教练员专项化发展趋势是竞技武术训练发展的必然结果。在《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中就提出“实施武术教练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将教练员队伍的培训、考核、认定和管理工作,纳入武术管理机构的工作范围之内”[1],实行动态管理,全面提升业务水平。要促进教练员“要我培训”到“我要培训”观念的转变,充分发挥教练员主动性,鼓励积极学习、不断进取的思想,提高教练员执教水平,可以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科学的训练形式、规范的训练进度与内容顺序,以及专项训练的具体内容等。
加大教练员岗位培训制度实施的力度和广度,组织专家对各省一队、二队教练员进行定期的考核和评估,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选评制度。在国家体育总局的组织管理下,专业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四年来,共举办了武术教练员培训班20余次,近千人参加了培训”[2]。不仅如此,《武术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提出要“加强从业人员职业培训,提高武术运动场所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14]。各运动队的领导部门应高度重视影响教练员的各种因素,进一步改善运动队的整体生活条件,运用科学、有效的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练员工作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教练员的执教潜能。竞技武术训练离不开教练员的因素,同样也离不开“武术群体”,他们是武术训练得以保持和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为武术训练提供“人员”保障。武术训练队需要以武术表演、武术传播活动“走出去”[15],吸引更多人了解武术,喜爱武术,参与到竞技武术的活动中来,为运动队训练提供外部精神动力。同时运动队还需要聘请传统武术传承人到运动队传授技艺,为竞技武术训练创新思想,为技术发展提供支持。
3 结语
在体育强国的背景下,中国竞技武术训练竞赛体制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面临着训练科学化重视程度不足、训练内容比重失衡及训练保障条件弱等问题,为此,提出要强化武术科学训练意识,提高训练水平;合理制定训练内容,完善技术训练体系;提高训练保障条件,加强教练员岗位培训等策略。中华武术现代化的发展需要训练的科学化,不断提高武术技术水平,在训练中保持中国武术特征,突出中国文化特色,建立起具体中国特色的竞技武术训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