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腾讯体育APP直播类体育赛事现状及发展策略

2021-11-22郭冬丽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转播权体育赛事体育

郭冬丽

根据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7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7.51亿,互联网普及率世界之最,便捷的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凭借海量的视频资源,实时的互动体验,可重复的观看模式,越来越成为更多用户的选择。根据艾瑞咨询的推算,到2018年国内通过电脑、手机,互联网终端收看体育赛事直播的用户规模有望突破2.2亿,庞大的用户催生巨大的市场。2011年腾讯视频正式上线,经过几年的发展腾讯体育在资源控制和制作水平方面不断完善,使越来越多的体育迷路转粉,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观众对体育直播平台的要求也日益增加,如何在体育直播行业中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领跑者,是腾讯体育的不断追求目标。

1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现状

1.1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的优势

1.1.1 全媒体平台+优质版权

腾讯公司旗下有腾讯视频,微信、QQ和腾讯新闻客户端等,在吸引受众人群和流量导入方面与其他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相比具有强大优势,拥有着数量庞大的用户群体。2017年10月QQ用户同时在线人数达到2.37亿,而微信在2017活跃账户数则达到9亿多,在浏览任何一个腾讯网页均可进入腾讯体育直播网页进行观看,凭借着强大的全媒体平台优势在众多体育赛事平台中脱颖而出。截止2017年9月腾讯体育已经拿下NBA(美国职业男子篮球联赛),NHL(美国国家冰球联盟),NF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3家北美职业体育联盟在中国地区网络独家直播权,目前与MLB(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的洽谈正在进行中。优质的体育赛事资源提高了腾讯体育的知名度,也提升了国内体育平台运营体育赛事的经验,同时还扩大了国外优质体育赛事在中国地区的跨步发展。

1.1.2 海量直播资源+高品质直播服务

腾讯体育对NBA的直播场次,单赛季就超过1500场[6],吸引了中国海量NBA球迷,除了关注度极高的NBA比赛还有英超,意甲,西甲,中超,电竞等体育赛事直播,腾讯体育通过多方努力积极收购国内外的优质直播资源版权,数量庞大的体育赛事直播给国内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腾讯体育通过科技创新提升观众观看体验,改进直播质量,提高清晰度,使观众体验不断提升,签约优秀的节目现场主持人,利用主持人的粉丝效应吸引更多的观众。另外腾讯体育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开设我的包厢私人订制服务,通过QQ微信邀请好友一起观看比赛,进一步提升观众的直播体验。开设的实时评论区,增加观众在直播过程中的互动性,提高收视忠诚度。

1.2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的劣势

1.2.1 直播效果和制作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观众对于赛事直播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观众选择高清和超高清的直播,来提高自身的观看体验,而以目前我国的网络速率并不能完全保证。据宽带发展联盟发布的第17期《中国宽带速率状况报告》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固定宽带网络平均视频下载速率为16.40Mbit/s,应用到实际传输中还需扣除中间损耗,导致传输速度上限并没有那么高,许多观众在观看高峰会出现卡克,画面与音频不同步的现象,只能切换清楚度。另外腾讯体育的赛事直播主要是通过购买转播权转播体育赛事而自制的节目相对比较少,使消费者缺少新鲜感,忠诚度较低。

1.2.2 赛事直播环境有待改善

网络体育视频直播平台的进入门槛低,即使不用注册登录腾讯视频也可以在线观看视频,为进一步增强用户体验,腾讯体育直播平台开设用户弹幕和评论区,为直播观众营造交流和宣泄平台,但这同时也为直播平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评论区中球迷之间的言语攻击等负能量现象,暴露了观赛环境中低俗以及个人素质低下的问题,更有某些直播解说员为提高观众的关注度以低俗、恶劣的语言解说和答复观众,或全然不顾自己的公众形象在公开场合态度鲜明的表达对球员的不满。因此,加强对国内体育赛事直播互动板块的管理,营造和谐积极的直播环境是发展我国体育直播平台建设的重要的环节。

1.3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面临的机会

1.3.1 小众化的时尚赛事资源有待开发

目前我国网络体育直播平台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各大平台对有限的优质赛事资源版权进行激烈争夺,但对一些小众的、新兴的但深受年轻人喜爱的休闲时尚体育项目开发不足。随着人们对于体育意识的提高和对育消费理念的改变,马拉松跑、骑行、攀岩等休闲体育项目成为近年来新的消费热点,2020年东京奥运会将纳入冲浪、滑板、攀岩、空手道和棒垒球5个项目。这些观赏性极高的时尚运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和极限运动爱好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极限运动的推广。而腾讯体育直播平台对这些赛事资源的开发相对滞后,在我国各大体育赛事直播中只有少数平台已经开始重视这些项目的开发,但是相关内容极少,而其他体育直播平台几乎没有涉猎,这些小众化的时尚体育项目为腾讯体育的直播项目开发提供了机会。

1.3.2 互联网用户不断增加

201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到7.51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7.24亿人,并根据国务院46号文件,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随着体育直播市场环境不断快速发展,政府对赛事转播权限制逐渐放宽,除了奥运会、亚运会、世界杯等少数几类体育赛事不可转播外,其他国内外各类体育赛事均可直接购买或转让。腾讯体育应继续引进世界各地的不同类型的优质体育赛事资源,满足不同体育爱好者的观看需求。

1.4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面临的挑战

1.4.1 各种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兴起

截止到2017年与体育赛事直播相关的平台已经超过了200个,各种体育赛事直播平台风起云涌,随着国家对体育产业的政策不断放宽,人们对体育消费的不断升级,国内资本巨擘纷纷投资到体育直播产业中来,尤其是互联网巨头的涉足,阿里体育与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签署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共营校园体育,苏宁体育签约2018-2019赛季中国排球超级联赛等,进一步推动了我国体育直播产业的快速发展。未来腾讯将面临更多的体育赛事直播平台的竞争。

1.4.2 营销方式单一

腾讯体育视频直播平台采取的盈利方式主要有融资费、广告代理费、会员费、打赏费和版权分销,然而直播平台需要支付赛事转播版权费、直播解说员聘请费和网站维护费等一大笔开销。许多体育直播平台因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最终倒闭。2017年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已经基本实现收支平衡,但是要想达到长期的盈利模式,还需扩展多种盈利方式。寻求新型的直播盈利模式,多方拓展盈利模式,是完善我国网络体育视频直播产业的重要途径。

2 腾讯体育赛事直播平台发展策略

2.1 加大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保护力度

随着体育赛事侵权案件的多发,加强对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保护已各界机构讨论的热点,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对于体育赛事转播权的保护需要建立立体综合治理机制。从国家层面来说要加快立法,国家应明确规定体育赛事转播权的法律性质,完善并修改相关法律条文,做出明确规定,统一体育赛事节目侵权案件的裁判标准,使体育赛事节目的转播权保护有法可依。从企业层面来说要增强企业版权保护意识的建设,建立强大的版权保护团队,对体育赛事直播节目进行全方位立体保护,直播平台通过媒体的宣传和引导,规范网民的网络道德素养,自觉抵制非法获得资源,为体育赛事节目市场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2.2 创新产品技术和内容提升观看体验

随着体育产业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体育赛事转播权政策放宽,使得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进驻体育赛事直播产业,超高的直播技术和新型的内容是吸引观众的制胜法宝。腾讯体育在NBA体育赛事直播中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高科技演播厅,新型的观看体验,进一步提高平台的知名度。为进一步创新企业,在产品技术方面,应打造一批制作水平高的精英制作团队,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改善体育赛事直播效果,以提高体育赛事观赏性。运用先进的VR/AR技术、3D技术、360°全景拍摄等新型技术手段,将解说主持人和嘉宾融合到体育比赛现场和球员身边,摆脱传统的体育直播模式,真正实现深度互动。在产品内容创新方面,随着体育赛事转播权价格迅速攀升,为缓解直播平台引进优质体育赛事转播权较高成本问题,腾讯体育应积极通过自制大批优质体育赛事节目,将体育与综艺,电影、网红等娱乐内容结合起来,打造体育赛事明星真人秀节目,体育网红直播、体育游戏和体育电影节目等。腾讯体育还应加强对体育新闻报道队伍的建设,摒弃 “标题党” 陋习,为大众提供有营养高质量的体育资讯,进一步增加观众的粘合力。产品技术和产品内容双创新必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关注度。

2.3 加强建设体育本土意识

目前对国内体育赛事的网络媒体直播,只针对国内顶级体育联赛,对国内各级联赛,尤其是基层的各级体育赛事直播的报道寥寥无几,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赛事活动,实现我国 “体育强国” 的目标和 “全民健身” 的战略,并不能仅仅依靠一两个顶级赛事的传播,最重要的是加强全民参与体育运动的力度。加强对国内体育赛事的全方位报道,是国内专业体育直播平台寻求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国内的专业体育网站要充分发挥体育传播的领头羊作用,培养民众的本土意识,加强对本土各级体育赛事的报道力度,变更民众对本土体育赛事发展理念,让更多的民众参与到国内体育赛事的环境中来,立足本土体育建设,将我国优秀的本土体育赛事发扬光大,早日实现建设我国体育强国的目标。

猜你喜欢

转播权体育赛事体育
基于“三次售卖理论”我国体育赛事营销模式研究
反垄断视域下欧洲五大联赛赛事转播权研究
体育赛事项目管理对体育赛事形象及其管理的影响
2022年冬奥会对中国体育赛事转播的影响
小小外交谈判
我们的“体育梦”
畅聊体育赛事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