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广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研究

2021-11-22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场域高校学生体育

陈 灿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是人创造的,新时代文化根植于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发展于新时代 “全民健身” 和 “体育强国” 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新时代下,高校的基本职能涵括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高校文化的发展能促进高校职能的发挥和高校人才的社会化养成,其中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在社会化养成过程中培养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及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新时代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在其社会化养成过程中,应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具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高校体育文化是实践中抽象出来的一种文化概念,是一种意识形态,又通过高校体育实践来表达。在高校这一区域环境中,学生作为区域环境的基本组成部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融入组成了一个个小的社会团体,文化在其基础上继承创新并发展。大部分学者从文化的角度,制度的角度,高校环境的角度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以社会学视角来研究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不多,本文试图以社会学视角来探讨广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以其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1 高校体育文化研究现状

关于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张健,冯坚(2009)分析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内涵、特点、功能、发展方向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其建设的对策。苏华(2011)研究指出高校体育文化应具有社会化的特点。张翠苹、张宏伟(2014)研究指出文化的体育是高校体育建设的最高层面。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发展远落后于高校发展,在实践过程存在不少的问题,杜放,张守伟(2014)指出高校体育文化存在精神文化缺失,特色文化飘渺、制度文化滞后、物质保障匮乏的现状。刘宁凌、钱锋(2015)等指出目前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存在思想、文化、经济、管理、宣传、创新、评价等方面的非对称。由于高校体育文化受一定区域经济和特色的影响,又呈现出不同的表征,李康、吴亚初等(2015)基于模糊综合评价原理从事理、物理、人理三个维度构建了高校体育文化10个一级指标以及37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其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大量学者从不同角度进一步对高校体育文化研究提供了范式及思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的研究。然高校体育文化是文化存在于高校范围内的一种意识形态,其本身起决定意义的在于人,作为高校学生所面临的不单单是高校这一文化环境的影响,还面临着整个时代的大文化背景以及地域文化的影响,对于高校人才的培养的不应忽视高校所存在的地域及所处的时代这一大文化背景,地域的经济、人文、社会主流思想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价值观念以及社会认同,如何充分的运用地域资源,彰显时代特点,在高校这一特定区域内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体育文化场域,将高校体育文化这一整体碎片化渗透到高校体育实践中,从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多场域维度促进高校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养成,以其形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价值认同,国家认同值得探讨。

2 新时代广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动力源

2.1 社会结构的倒逼

体育文化的时代性反映的是内容和形式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的特征,是世界各民族在相同时段里对体育文化的共同需求,其根本在于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与城市文化的打造,越来越多的人在各种政策背景下集聚于广东各大城市,城市人口数量呈几何式上升,人口结构也在发生着急剧的变化,广东城市老龄化人口的提前到来,刺激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的提速,城市居民也整体呈现 “被动健康” 到 “主动健康” 思想的转变。对于在大城市建校的广东高校而言,其高校的发展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与经济大省,高校学生的成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城市人文环境的影响,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也与城市体育文化相互依存。然高校由于普及化教育而加剧了生源扩招,高校学生数量逐年递增,且由于地域及经济差距,其对体育资源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需求,使得高校体育资源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并不能满足学生的日益丰富的体育物质精神需求,如何将有限的体育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合理的分配以及加速高校体育文化物质资源的建设,这是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日益丰富的当下社会,加速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使其与社会接轨与时代同步是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必然。社会结构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

2.2 现代化技术的助推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和城镇化的高速发展,现代体育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得到日新月异的更新,科技的发展丰富了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与传播内容,主动健康理念的深刻认知及人们在虚拟平台的体育交流和知识共享,使体育作为健康促进,心理健康预防和人际交往催化剂的功能日益彰显,加速了大众对体育科学知识认知的期望,体育的价值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群认同。与此同时,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加速了社会体育组织的有序发展,城市涌现出各类体育协会,体育社团、体育俱乐部,政府部门也加速了上述组织的规范管理,城市体育文化彰显出城市人群的青春活力和健康第一的理念。广东作为沿海经济大省,公共体育服务的投入和政策倾斜使体育产业的GDP一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境内高校也因此受益。广大高校学生获取体育知识不再通过面对面的传授,其获取方式有了多种选择,信息网络加速了知识的更替与传播,距离不再是知识获取的障碍。与此同时,信息网络让整体体育知识碎片化,进一步细分了知识获取的人群,节约了时间。网络平台的普及,让高校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这一虚拟平台与拥有相同体育兴趣爱好的社会人群一起分享经验与快乐,如网络上的跑步社区、足球吧以及微信计步,步道乐跑等等。现代化技术的运用于高校体育文化实践而言是一种空间的拓展和时间的延长以及知识的碎片化渗透,是高校体育文化实践的维度扩张。

2.3 体育文化的目标导向

目标导向是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的一种管理理论,具体到体育文化则是各类政策文件所规范的长期战略、中期规划、短期的计划等等。随着我国 “全民健身” 、 “体育强国” 、 “健康第一” 理念的提出,从国家到地方,各部门关于体育的长期战略、中期规划、短期计划相继颁布出台,主动推动的了体育相关产业、行业的发展,也进一步加速体育文化变迁与发展。于高校区域来看,从最早期清华大学的 “无体育不清华” 口号喊出到如今各类高校 “一校一品” 体育工作的推进,以及当下的 “健康第一” 理念,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在政策引导下发生了重大的变迁。高校体育工作从早期 “快乐体育” 到 “健康第一” 理念的转变,是高校响应国家关于体育工作开展的政策思变,也是对全民健身及体育强国的呼应,高校学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接班人,必须深刻认识到国家的期望,姚明在两会中提到 “没有体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没有教育的体育是不牢固的” ,这也说明体育对于培养意志品质和人格塑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五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应推动文化学习与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加强学校体育工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将会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作为高校体育文化发展的指导方向,体育文化的目的导向直接促进了高校体育文化的变迁与发展。

3 新时代广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表征

3.1 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实践性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体育文化所彰显的内涵、价值、精神从体育实践中产生,体育实践的发展也依赖于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发展到当下融汇了各族各域文化特征,在保持共性以于全球推广的同时又彰显出各域特色。多元化的体育文化在各域各族交流融汇以致发展到当下,不可否认的是体育文化的实践性。体育文化的实践应依赖于不同层次的认知逻辑,且认知逻辑应保持递归,提高对体育的符号表征及价值意义的认知,让体育回归价值本源。新时代体育文化融合了各个历史阶段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体育的发展史实际也是人类的发展史和文化的发展史。新时代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中融入健康第一的理念同时,应加强民族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的融入,以德育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形象、社会和谐融入体育实践中,使高校体育为国家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推手。

3.2 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先进性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人口集聚城市,政府在加大公共体育服务投入的同时加速了各类社区俱乐部体育团体的建设与管理,全民健身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让人们的思想观念从 “被动健康” 转向 “主动健康” ,城市文化呈现健康、和谐、活力的特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让知识的获取更为便利,人与人的交往由现实空间场域融入到虚拟网络场域的转变,使交流更为多元化,体育健康知识的获取途径也更为丰富。于广东城市高校而言,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和改革前沿阵地,发展应敢于先行先试,高校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既要体现体育所代表的 “身体之美” 也要体现体育于社会所代表的 “和谐之美” ,将城市文化与体育文化融为一体,彰显高校体育文化的先进性。

3.3 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需求性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广东高校这一区域而言,尽管在经济发展中拥有着较强的地域优势,然而新时代下也存在着高校学生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广东作为沿海大省对外交流与内地高校而言对更加频繁,学生受到各类文化思想的冲击和影响,呈现出不同的体育需求。传统高校体育文化的实践往往集中于奥运会体育项目的教学,于传统体育文化的需求及地域体育文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新时代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应加快对传统的、地域的体育文化的供给,在继承传统的地域的体育文化的同时进行创新,以适应当下社会主流思想与价值认同,彰显高校体育文化的需求性,满足高校内学生的体育需求也是高校体育文化进步与否的关键。

3.4 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进步性

体育一直都体现着社会的主流思想,映射着时代的价值观念。从早期希腊文化体系中的希腊体育精神传承至今既有 “个性主义” 又兼具 “自由平等” 的现代精神,体育所彰显的一直是这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缩影。高校体育文化根植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不仅需要传承更需要的是创新,基于当下社会发展程度的创新,基于多元文化氛围中个性文化的创新,与本土地域文化的融合创新。体育之所以能得到全世界范围内的认同,其魅力在于包容,在满足全球化推广的共性的同时兼具各域的文化特色,如巴西足球、南美足球、欧洲足球,风格不同,但都于同一场地彰显自己独特的足球文化魅力。广东一直是我国改革的先行者,新时代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兼具本土岭南文化融合,逐步达到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形成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彰显高校体育文化的进步性。

3.5 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特色性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体育文化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蓬勃发展,体育产业成为朝阳企业,为城市体育提供多元化多层次供给,满足广大市民的多元化物质精神需求。市民于健康的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发在了转变,由 “被动健康” 转向 “主动健康” ,如马拉松热潮在全国各大城市开展一样,城市体育文化彰显着时代所赋予的青春活力。然各级城市在体育的推广过程都显然融入了本土文化,使之在全民健身的热潮中又彰显出各地域城市特色。高校体育文化与城市经济及城市文化相互支持,文化根源与城市文化互相呼应。因此,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培育与发展必将回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拾城市文化的内涵,凸显岭南文化的特色,彰显城市社会主流思想。在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广东高校体育文化的现代性功能,创新岭南特色文化,唤醒高校学生的社会文化自觉,实现地域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体现高校体育文化的特色性。

4 新时代广东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路径

4.1 强调场域拓展与制度文化的优化

高校体育实践目前主要集中在体育教学,训练和比赛以及日常活动,常规化的体育场域对高校体育文化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更迭,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亟需加强场域的拓展,镜像场域及网络场域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未能充分得到发展。加强体育镜像场域及网络场域的拓展,多维度多层次的进行体育实践,拓展体育知识教授及传播途径,夯实高校体育实践内容。加快体育文化知识的碎片化处理,加强体育文化知识时间及空间的渗透,潜移默化对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引导,积极构建文化认同。高校制度的优化能强化高校体育实践,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展,形成多元化场域对学生的影响与促进,从而有效提高高校体育教学、体育竞赛、体育训练、课余体育活动、网络体育和视频的合理开发与运用,加快 “体教结合” 向 “体教融合” 的转变,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4.2 注重民族文化传承创新与精神文化提炼

我国文化根植于民族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各地域也有着在共性发展中的地域文化差异,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本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现高校体育文化实践大部分是奥运会项目的开展,不可否认随着时代的发展,全球化对文化的影响的深度与广度。然纵观各类项目的开展情况来看,即使全球化也依然保持着民族文化特色,如巴西足球一般,将桑巴及民族的热情融入到足球,让人看到巴西队,不由想起桑巴这个特定文化符号。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于我国传统文化来看,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首先应该考量与时代的接轨,传统文化中的仪式反映了其特有的价值观念与哲学思想,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应去粗取精进行改良,将其融入到高校体育文化活动实践中来,在规则范围内彰显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使之让高校学生形成民族传统文化认同。因此,加强高校群体性体育活动的仪式感,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身体展示及体育精神复原能较好的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发展。

4.3 重视分层次引导与行为文化的规训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以及社会发展所造成的地域发展部平衡,高校学生这一群体体现着数量庞大,组成结构多元化的特征,高校学生受生源地的影响价值观念与行为习惯各具不同。因此,在高校体育文化实践中,理应充分考量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准确把握不同层次学生的体育需求,让体育教育更具有针对性并贯彻落实到体育活动的方方面面。加强体育内容的自主选择,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方式方法,发挥制度优势,优化高校学生体育活动的评价标准,不唯运动成绩论,将学生的体育评价扩大到日常活动,培养高校学生终生体育的行为习惯。重视高校体育资源等级化,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及学生发展规划,满足多层次高校学生的体育需求。在满足高校学生日常体育需求的同时,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融合,加强行为习惯的规训,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价值准则,加深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形成独特的高校体育文化,潜移默化的沁润学生的心灵,树立正确的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

4.4 加强体育文化先进性与特色文化的创建

体育的先进性不应是指保持现代体育项目发展的同步性,不再局限于身体的健康,体育文化的先进性应更多地体现超越身体锻炼的层面。体育文化先进性需要现代科技融入和主流思想的融入,所彰显的是社会和谐、时代价值观,将高校体育文化的建设建立在全球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去考量和发展,丰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方式手段。与此同时,注重地域特色文化的传承创新,全球化使各民族地域的文化在交流过程中,逐步形成共性而达到文化认同与价值认同。高校体育文化建设应坚持走时代步伐,以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为抓手,积极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去粗取精,化繁为简,高度提炼民族传统文化和本土文化精神融入高校体育文化实践中,夯实高校体育文化物质基础,引导高校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民族文化认同,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发展。

4.5 凸显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

高校体育文化场域是高校学生寻求个体健康、追寻自由平等,促进其社会化养成的整体文化场域。在高校整体文化场域中,充分考量高校学生的需求差异,层次差异、文化差异,对高校学生体育需求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统筹,尊重个体选择,为高校体育文化实践提供丰富的供给,夯实高校体育物质文化基础。在对我国优秀传统民族文化与本土文化继承的过程中,去粗取精,结合时代需求与社会发展的主流价值的融入与创新,丰富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从制度场域、教师场域、学生场域、体育资源场域、体育镜像场域等进行统筹,优化高校体育制度文化,促进高校体育文化实践,明确国家价值理念与社会价值取向。在高校体育文化实践过程中加强行为规范的监督与反馈,对正确的行为予以奖励及宣传,对错误的行为进行规训与惩戒,引导其正确的行为习惯养成。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理念,将其落到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方方面面,坚定 “四个自信” ,培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猜你喜欢

场域高校学生体育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查无此人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我们的“体育梦”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