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理念的师范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2021-11-22王溯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成果理念

文/王溯

职业指导的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初由波士顿大学的一位教授弗兰克·帕森斯提出的。在19世纪70年代早期到20世纪90年代,职业生涯指导课就逐渐推广到整个美国高校[1]。到了2000年,美国正常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课的高校的比例达到70%,在课程学分设置上也做了明确要求,使职业生涯指导课被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教育实践的开展,各个高校根据其自身办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在不同年级开设不同的职业生涯指导课,贯彻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学生根据学校指导和个人情况制定选择就业指导,指导内容涵盖了职业特性、岗位收入、发展前景、期待从事职业调查、就业难易程度、面试技巧、就业准则等[2]。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愈发重要。而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OBE(Outcoma Based Educationr)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教学反向设计,明确每节课、每个教学知识点对于实现预期学习产出的教育作用,从而形成课程教学与学习成果的匹配矩阵;尤其着重能力培养与学习评价两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学生创新、实践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评价方法和健全过程评价机制。与此同时,根据国家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以及培养师范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要求,需要结合社会和行业的需要确定课程教学目标与课程标准,开展高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改革,设计以成果为导向教育的教学活动,实现课程预期教学成果,从而为师范生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与服务[3]。

一、课程研究意义

相对外国的研究发展历程,我国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相关方面的研究涉及较晚,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此类课程,但是还存在理论指导不足、课程设置不规范等问题[4]。随着该课程的逐渐普及,我们也从中发现了此类课程的发展潜力。

第一,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开展要与社会发展趋势相契合,在实证方面研究所占比例还较少,在教育制度逐步深化改革的大环境下,单一的理论方面研究已经被淘汰,在不断进行实践和验证的过程中,可以全面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一些凸显的成效。

第二,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研究从局部入手,再对整体进行宏观研究。以前对此类课程的研究基本上是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对课程研究的大概思路是从课程开设的现状到进行中发现的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方案,针对出现问题所提出的方案主要是从对教学基础条件、学校的支持情况、师资队伍等几点进行解决[5]。当“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已经大范围普及时,课程研究开始从宏观方向到微观方向转变。有的注重谈论师资,有的从课程内容的角度进行研究,有的是从课程评估的角度来研究就业指导课程。微观研究方面仅仅是针对一个局部问题的研究,忽略了对课程的全方位把握,所以,经过实践总结,对课程研究如果只局限在一个视角,无法将问题解决好[6]。

第三,就业指导课程针对的群体为学生。以往知识围绕教学大纲进行课程设计,将精力放在课程的难点、重点问题解决上,但是往往忽略对于我们教育的对象—学生的研究,近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也仅仅是作为研究的次要方面,缺乏对学生的全面研究分析。

因此,将OBE教育理念融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制定课程教学设计,是强化课程教学实效、帮助学生提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技能的重要方法,是当前推进课程发展的重要途径,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指导。一是理论意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作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与指导类的课程,教学宗旨应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迷茫与就业难突破困境,课程应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革新与发展,OBE教育理念的引入,是基于当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教学困境而开展新探索与改革,拓宽课程教学研究的视域,进一步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育研究的同时,开辟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实践的新视角[6]。二是实践应用价值。融入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在于能够帮助与指导大学生获得预期的就业指导学习成果,学习掌握具体的职业生涯规划经验,将“成果导向”作为教育实习课程重构的思维引领,对课程的学习成果、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过程与结论性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通过符合学生学情的方式方法,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提升就业技能和职业规划能力,从而提高课程教学实效,特别是对于消解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就业指导的困境与症结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以向其他专业课程的OBE教学提供延伸的契机和坚实的研究实例[7]。

二、课程内容研究

为了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育人效果真正落地,要将在“OBE教育理念”基本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成果导向的教育目标,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探索构建成果导向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并采用实践行动研究,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教学设计和教学实践、分析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模式进行修改和完善。要遵循理论梳理—获取经验事实—探索基本理论—构建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分析框架—设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的总体逻辑实施研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现状及其问题;二是OBE教育理念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利用其主要观点制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成果、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三是OBE教育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与实施。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实践设计要以OBE理念为依据,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技能和将来所要从事的行业有一个准确的定位,鼓励毕业生立足当下,针对即将开启的职业生涯储备技能,同时确定一个未来职业发展目标,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朝着目标努力,为将来就业创业打下坚实基础[8]。

三、课程设计与实施

面对日益复杂的教育环境,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职业信念与职业能力,“能力本位”的理念是未来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要结合未来社会与未来教育的变化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该课程需面向大一至大四学生分别开设,结合“OBE教育理论”,课程教学实施着重围绕三个维度开展:一是强化专业信念;二是凸显就业关键能力;三是强化学生自主发展能力。在以上基础上,每学期、每个阶段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块、教学成果目标,注重知识、能力与素质的一体化教育实践。同时,需将课程目标分为知识层和能力层,并考虑到可达性和可量性以及培养方案和人才市场需求的切合性,打造“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践”“求职综合技能理论与实践培养”“就业政策与创业知识培训”三大课程教学模块,细化每个教学模块目标点,融合每个目标点的教学流程实施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考核,强调师范生职业技能与专业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成果理念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工大成果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