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

2021-11-22黄棉东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人才队伍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文/黄棉东

近几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基层医疗机构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是巩固整体卫生保健体系的基础,医务人员是初级卫生保健机构最重要的人力资源。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人才短缺问题较为突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现已经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瓶颈。在基层医疗机构中,如何促进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困境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进行了初步探索,力求对基层卫生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一、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困境

(一)人才结构不合理

在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卫生服务工作,离不开基层卫生人才队伍的支持,但由于卫生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不足,影响了卫生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致使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难以开展。就目前而言,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中,整体的卫生人才还比较匮乏,很多基层医疗机构没有相应的卫生人才,缺乏专业的医疗卫生服务知识,人才配置结构失衡的问题依旧存在。尽管我国的人才总量在不断增加,但服务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人才仍然不够,特别是超声、影像等医技人才较为短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受此影响,一些基础的医疗业务工作未能有效开展,难以保质保量地完成公共卫生服务任务[1]。

(二)人才队伍不稳定

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不稳定也是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的难题之一。在基础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建设中,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人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福利待遇不高、升职晋升空间有限、专业技能水平低等,加之自身学历不高,医疗知识机构陈旧,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中缺乏工作的归属感,自我提升意愿不足,对本职工作难免产生动摇之心,卫生服务人才队伍的流动性较大,不稳定因素较多,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的开展。同时,有些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医疗卫生人才,在基层医疗机构由于岗位设置不合理,难以施展才能,也会造成卫生服务人才的流失[2]。

(三)人才激励制度缺乏

目前,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服务工作较为烦琐,工作量也较大,在长期的工作中缺乏对卫生服务人才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激励卫生服务人才实现自我价值,使得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陷入困境[3]。究其原因,一方面,随着分级诊疗工作的加速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在分级诊疗方面的衔接工作尚未做好充足的准备,卫生服务人才在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新增了精准扶贫的任务,使得卫生服务人才长期超负荷工作。另一方面,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的待遇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改善,待遇低、任务重、责任大,使得其工作负荷和福利待遇不能成正比,造成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此外,奖励性绩效和薪酬制度问题,没有科学地核定标准,都会影响基层卫生服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4]。

(四)人力资源政策弱化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政策弱化,缺乏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在制度层面上也缺乏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员的保障,现有的人力资源政策与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不符,往往政策制定滞后于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建设,这一滞后性致使基层医疗服务人才难以人尽其才地为基础医疗机构服务。不仅如此,对人力资源的评估并没有刺激初级卫生保健人员的生存能力,人力资源的招募自主权也与使用初级保健设施的权利不符合。当前的人事政策使得基层难以找到合适的人才。另外,没有考虑到职业发展的评估标准的现实情况,并且没有针对职业发展的评估计划,这就使在基本医疗保健环境中培养卫生人才变得困难[5]。

二、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对策

(一)合理调整人才结构

为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的发展,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机构的调整势在必行。从实践来看,应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的实际情况,制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结构。首先,人力资源部门必须认真了解基层医疗机构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需求,特别是要着眼于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实际发展和职能定位,制定人文科学规划。相应地增加基层人员的数量,改善基层人员的专业技术需要注意的是,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且随着初级卫生保健改革目标的不断完善,还应该对其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其次,要系统地配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优化基层卫生医疗人员配置的比例,合理分配基层各个专业部门的医疗人员,尤其是超声等医疗技术人员和可视化人才的能力和素质。最后,从职称任聘用的角度出发,要考虑基层工作的实际情况,以确保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正常晋升[6]。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是要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做好基础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的储备工作,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智力支持,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够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确保基础医疗机构卫生服务工作的正常、有序、顺利开展。在具体做法上,应完善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制定重点岗位接班人计划。首先,政府要加快推进全科医生基地建设,加快全科医生继续教育体系的完善,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吸引更多的人才投身基层医疗事业,强化基层就业的职业认同感,弥补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队伍不足的现状。其次,要注重本土化医学人才的培养,采取定向委培的方式,立足本地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卫生技术人才[7]。最后,在人才引进的基础上,对现有的卫生服务人才,也应采取有效措施稳定人才队伍,如加大对内部人员的培养力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提高其医疗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卫生服务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基层人力资源队伍的稳定性。

(三)健全人才激励制度

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中,激励制度至关重要,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对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进行激励,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有利于卫生服务人才更好地投入基层医疗机构工作,起到事半功倍的工作效果。在具体实践中,应将高层次人力资源的生命力和热情作为目标,并应理解两个关键点:工资制度的分配和绩效考核制度的完善。其中,从薪酬制度分布的角度出发,应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对各种岗位进行分析,合理确定考核目标,改变不合理的考核指标,使主要岗位、优秀员工都能按水平分配,体现不同角色的人力资源价值。研究一种工资分配制度,该制度应提供更多的工作、更多的薪酬、更好的薪水,并对基于绩效的工资分配比率和激励性工资增长提出合理的调整。在绩效考核的健全方面,要坚持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绩效评价体系,合理设计薪酬结构,确定指标权重,对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并与工资薪酬挂钩,以便达到激励卫生服务人才的目的。

(四)强化人力资源政策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政策的支持,要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定位,通过建立健全相关人力资源政策,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的发展环境,潜移默化地增强卫生服务人才的自我认同感和工作归属感,进而增强基层医疗机构的凝聚力。实践中,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政策,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投入,明确投资目标,制定专门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保障政策,并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基层人员的培训。开辟促销渠道,为主流医疗卫生设施创造条件,以吸引和留住人才,改善基层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优化和创造产业环境,以鼓励医疗技术人员为基层服务,促进医学界的发展和参与。

三、结语

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应重视卫生服务人才的作用,强调卫生服务人才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在于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结构、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激励制度、强化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力资源政策等方面,积极探索基层医疗机构卫生服务人才工作的有效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发挥基层卫生服务人才的作用,进而促进基层医疗机构又好又快地发展。

猜你喜欢

人才队伍医疗卫生医疗机构
关于培养新时期青年人才队伍的思考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更好助力追赶超越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