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疫情时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分析

2021-11-22李被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民众新冠

文/李被

如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但是中国境内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可以说我国进入了后疫情时代。虽然在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遭受重大打击,但是后疫情时代各个行业正在恢复,那么后疫情时代体育行业的发展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会产生哪些影响?基于此问题,本文重点围绕后疫情时代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问题展开研究。

一、后疫情时代体育行业的有利因素

(一)疫情隔离在家,导致居民身体素质下降

正常生活中虽然大家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但是每天的工作和生活导致被动地进行了一定的活动。在新冠肺炎疫情隔离期间,大多数人闭门不出,导致运动量几乎没有。对于广大学生来说,虽然疫情期间在家隔离上网课,但是体育学科的网课由于缺乏场地和器材,导致很难进行,一些地区和学校就取消体育网课的教学和锻炼。

美国科学家在Obesity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论文,文章指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导致的学生停课可能会引发全球范围的肥胖症大流行,因为停课造成学生有更多的空闲时间[1]。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做了一项调查,约有3000人参与了调查。结果显示,73.7%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体重增加了。受访者认为,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居家隔离导致运动量减少,其次是作息不规律以及多餐多食等原因。所以,为了保持身材和健康,66.5%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尽量让自己多走动、少坐卧;62.2%的受访者则坚持在室内锻炼。

(二)民众健康意识的觉醒

新冠肺炎疫情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钟南山院士表示:目前还没有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药物,关键还是看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免疫能力,多例已经治愈的患者都是依靠医学治疗加上自身免疫战胜病魔的。所以健康的体质和较好的身体免疫能力是应对任何病毒最好的“特效药”。

京东健康的数据显示,2020年6月1日~6月18日,医药健康类商品成交件数同比增长173%,民众在京东互联网医院的在线问诊量同比增长404%。2021年2月13日,一个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的健身直播+带练视频,仅仅20分钟的短视频获得了大约2300万的观看量。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命造成威胁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认识,开始重新思考体育与健康的关系,民众的健康意识已经被普遍唤醒,民众健身参与和体育消费的意愿将会更加强烈。

根据以往的经验也可以说明这点,2003年“非典”后期,民众健身需求暴涨,从体育器材的销量就可以看出。数据显示,在北京,各类体育器材的销量增长三成,购买体育器材的市民大约有20%,一些体育器材店还出现短时间的热销器材脱销;北京东单体育中心室外各类场地日均人流量增加1倍,各类健身设施也分外抢手,室外体育场地的使用率明显提高。2003年上半年,攀登广州白云山的游客数量每天超过11000人,同比增加5%;2009年发生甲型流感后,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增加值达到了2100亿元,增速高达37%[2]。从“非典”以及甲流疫情爆发的后期体育行业的形势来看,疫情后期无疑是体育行业的春天,民众的健康需求刺激了体育消费市场,推动我国体育产业快速发展。由此可以断定,伴随着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所引发的民众健康意识的普遍觉醒,后疫情时代的体育产业会迎来报复性的消费增长,这将进一步加大体育行业的市场需求。

(三)“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战略的提出

2018年中国国民健康数据显示,白领人群中近80%处于亚健康状态,70%的中国人有过劳死的风险,只有不超过3%的人是真正意义上健康的人群;国民平均寿命全球排名83,仅有73.4岁;疾病年轻化、青少年肥胖以及各种慢性病严重威胁着国民健康。其中生活节奏加快,缺乏体育锻炼是造成此种现象的一个原因。为了改善国民体质,国家提出了“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体育行业的发展,他指出体育的发展标志着社会和人类的进步,也体现着国家的综合国力以及国家的软实力。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采取各种措施,推进全民健身,繁荣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的发展,增强全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政策文件都强调要狠抓落实,统筹规划,加快开创体育事业新局面;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2035远景目标就包括把我国建成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这些政策和规划的出台,都显示国家对体育事业的重视,所以随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成为国家战略,体育行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对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大幅提升。

(四)体育专业人才的缺失

当前,我国体育产业正在加速发展,体育行业已成为当前最热门的行业之一。然而,由于既往对体育行业不够重视,造成现有的体育从业人员较少,体育专业的人才缺口较大,人才匮乏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总规模要超过5万亿元。要想实现这个万亿目标,全国就业人口的1.5%要从事体育产业,即需要1000万人口从事体育行业。而现实情况是,2016年,我国仅有440余万人从事体育行业,2018年为443.9万人。据“软科”数据介绍,每年我国体育类毕业生大约12万人,其中非体育院校毕业的体育专业学生大约8万人,体育类院校3至4万人,即便这些毕业生全部进入体育行业,还是会有巨大的人才缺口。

另外,校园体育专业教师的缺乏淡化了青少年的体育兴趣,更多的人在报考专业的时候,较少考虑体育专业,如此循环,加剧了体育专业的人才缺口。

根据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共有51.88万所各级各类学校,在校生高达2.76亿人,中小学体育教师共有59万人,去掉大中专学生,中小学体育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远超比较合适的1:100。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体育教师的人数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各个学校的需求也在增加,各个地方开始重视体育,增加每周的体育课时间,推出形式多样的体育运动项目,这又导致有专项技能的体育教师更加缺乏。截至目前,体育教师行业仍有30万左右的缺口[3]。

二、后疫情时代体育行业的不利因素

(一)疫情对人群聚集的限制

新型冠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接触传播,所以居家隔离已成为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有效手段。在后疫情时代,虽然不用居家隔离,但是各地还是不允许扎堆和人员大规模聚集,这就对体育赛事的举办造成一定影响。如足球、篮球联赛、大型城市马拉松等观众密集的大型体育赛事都被取消了。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体育行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暂时性的。

(二)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我国普通民众参与社会体育的比例还较小,政府、社会包括普通民众对社会体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健康中国’2030战略研究报告”的数据来看,我国18岁以上的居民中有占比为83.8%居民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虽然我们的教育一直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广大中小学校普遍重视智育,轻视体育,有的学校甚至为了升学取消体育课,有的学校开设的体育课经常被所谓的主科教师占据。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2473人参加),认为当下体育教学未受到重视的人数占71.2%;有62.6%的人指出,即使上了体育课,由于各种学业压力,体育课程也缺乏乐趣。虽然国家一直大力提倡全民健身,但实践中却收效甚微,全社会对体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是导致体育事业难以繁荣的主要原因。但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民众健康意识觉醒之后,这种情况一定会得到改善。

三、结语

新冠肺炎疫情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科学防控下,疫情基本得到稳定,我国进入后疫情时代。经过这次疫情,民众的健康意识被唤醒,人们对健康有需求,加之国家对体育行业的重视,把“健康中国”“体育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个别体育赛事还受疫情影响不能正常举办,但是综合各种因素,从长远看,体育行业的发展将很快进入快车道,需要大量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有着比较广阔的就业市场,但还需要各位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校学好体育知识,加强体育技能的锻炼,在未来的体育行业一展拳脚。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民众新冠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新冠疫苗怎么打?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