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征缴扩面的对策研究
——以福建省建瓯市为例

2021-11-22张晓冬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理员建瓯市城乡居民

文/张晓冬

一、建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现状

2020年8月,福建省精准扩面任务及扩面名单明确后,建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于同年9月将精准扩面任务下发至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截至2020年底,建瓯市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020年参保新登记人数为42517人,加上福建省下发扩面对象中已参保人数3149人以及各乡镇街道发现的新增不属于扩面对象人数248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共完成全民参保精准扩面45914人。圆满完成了福建省下达的任务数(45102人)。

在此基础上,根据《建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度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的通知》目标任务时序要求,建瓯市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通报制度,并将此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2020年年终绩效考评。为了保证进一步完善扩面工作,建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高度重视、积极部署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通过海报、标语横幅、LED、电视等多种载体方式,突出宣传全民参保政策。此外,继续加强督查指导,分片深入乡镇、村,督查跟进,保证实效。

二、扩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建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在扩面工作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建瓯市各乡镇(街道)在实际工作中仍遇到一些现实问题。这些问题与扩面对象的年龄、身份、社会地位、观念等因素息息相关,笔者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扩面对象年轻,工作不稳定

在精准扩面工作中,普遍存在年轻的扩面对象,由于工作的不稳定性,更希望将来到企业工作,参加企业职工社保,因此不愿这么早就缴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这对建瓯市精准扩面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阻力。另外,许多在外务工的扩面对象,因未考虑好参加哪种社保更合适而犹豫不决,无动于衷,扩面工作停滞不前。

(二)对政策存在诸多误解,观念根深蒂固

建瓯市的许多扩面对象对最新的政策知之甚少,以为只要缴满15年就好,于是打算等到45岁再来参保,甚至部分扩面对象想当然地认为59岁再来参保也来得及。再者,也有扩面对象忍受不了缴费时间太长,计划着岁数到了,再一次性补缴,避免续交麻烦。加之超龄的不愿意参保、对政策的变动持观望态度的也不想早早缴费……由于扩面对象对政策存在误解,邻里间以讹传讹,导致错误的观念根深蒂固,工作人员上门宣传政策时不被理睬,扩面工作遭遇重重阻碍。

(三)户口迁移问题,无法在当地办理参保

在扩面对象群体中,有的是外籍女嫁到本地,离婚后户口未迁出,但其前夫不肯为其参保缴费;有的是外嫁女,户口准备迁移至夫家,没有在当地参保的计划;还有的是外嫁女户口未迁出,但家中的父母不愿意帮她办理参保……这些户口原因也使得一部分扩面对象的参保工作无法落实到位。此外,还有一部分男性扩面对象因户口准备外迁,也没能参加当地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无法与扩面对象取得联系并有效沟通

在建瓯市的精准扩面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难题就是无法同扩面对象取得联系,从而沟通工作无从入手。当地外出务工人员较多,许多务工人员材料没有寄回来,无法办理参保手续;社区联系扩面对象困难,空挂户多,工作人员照着地址入户时找不到扩面对象,拨打电话也无法联系上;部分扩面对象人在外地,虽然勉强取得联系,但因隔着电话终究无法更高效地进行政策的解读,无法最大化地做好沟通工作,几次沟通不畅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五)扩面对象坚决不肯参保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能帮助很大一部分群体实现“老有所养”“医有所医”,是城乡居民的重要社会保障来源,但是是否参保终究取决于个人意愿。当地部分扩面对象成为拒绝参保的“钉子户”,尽管协理员多次上门做宣传工作与思想工作,仍旧无法劝服其参保,而且他们还签订了不愿参保放弃书。对于这部分群体,协理员也只能尊重其选择权,绝不采取强制手段强迫其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改进对策

为了更好地开展建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改进意见,旨在突破征缴扩面工作的瓶颈,为实际工作提供借鉴参考。

(一)扩大宣传力度,带动参保积极性

许多扩面对象对政策存在误解的原因是政策宣传力度不足、政策讲解不够到位,未能覆盖到偏远村落。这部分扩面对象是最容易被说服的,当理解政策的扩面对象越来越多,也易形成“蝴蝶效应”,邻里间在交流之际能传达正确的政策信息,避免了过往错误信息传达导致的群体拒绝参保的现象。而宣传方式的改进可通过众多渠道来实现:如定点张贴政策宣传海报、发放政策宣传单、协理员上门讲解政策等线下渠道;借助有关微信公众号、网站平台、电视平台来发布政策解读文章、开展政策有奖问答活动等线上渠道,使城乡居民有更多机会了解最新政策,并成为宣传政策的“中间人”。打消了对政策的误解,能有效提高城乡居民参保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政策学习风气与参保风气,进一步提高扩面工作的效率,保障城乡居民的权益。

(二)铺设咨询平台,拉近距离答疑解惑

对于部分仍在犹豫的扩面对象,适时开设的咨询平台将成为他们迈出参保第一步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年轻的扩面对象,更加注重参保的规划,对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更会迫切地想要得到解答。作为便民措施,在乡镇(街道)多铺设政策咨询平台,有利于不同年龄段的扩面对象更加近距离、及时地对政策产生更深的了解,以“家门口”的咨询平台,体现社保人的热情,以及社保政策的温度。咨询平台的设立,也能帮助一部分存在手续不齐全等问题的扩面对象更快捷地找到解决方案,甚至“手把手”“跑腿”帮助有需要的扩面对象办理参保业务。

(三)开展“地毯式排查”,逐一落实到户

建瓯市的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大,占了扩面对象较大的比重,而不同的乡镇(街道)纷纷反映:扩面对象无法取得联系,扩面工作无法顺利进行。这些“失联人口”规模壮大,其通联问题已成为扩面工作中的棘手问题。为了避免往后再次在入户时“扑空”,开展“地毯式排查”显得尤为重要。协理员应积极入户或通过各种方式,提前排查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口、外出务工人员、常居外地人员的参保情况,并逐一落实每一户的联系方式及真实地址,将有误的信息及时更新、上报。通过相关信息平台,共享扩面对象的通联方式,及时交流入户情况,以方便上级更好地安排扩面工作,改进工作效率。

(四)开展协理员业务培训,提高协理员队伍素质

协理员是扩面征缴工作中的“生力军”,也是和城乡居民走得最近的社保工作者。协理员队伍对政策的了解程度及办理业务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到扩面工作的实效。然而,多数基层协理员接受的业务培训有限,个人素养参差不齐,有很大的进步潜力。笔者认为,首先,在选拔协理员的阶段就应严格把关,把最优质的社保人才留在基层,为城乡居民服务;其次,加强协理员的岗前培训,通过严格的结业考试筛选合格的协理员;再次,在工作过程中,对协理员队伍开展不定期的培训与交流会,使理论学习、经验交流与工作实践完美地结合,提高队伍素质。同时,继续将扩面工作的业绩纳入各项考评,以适当的压力激发协理员的斗志,使之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勤于学习,将最好的服务留给城乡居民。

四、结语

近年来,建瓯市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高度重视征缴扩面工作的开展,不断完善制度、总结经验,争取以更加平易近人的方式改进服务质量,与城乡居民成为“亲人”“朋友”,帮助城乡居民解决参保过程中的实际困难。目前,当地扩面工作仍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而这些困难正激励着所有的社保工作者铆足了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力求为社保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最大的力量。

猜你喜欢

协理员建瓯市城乡居民
“小积分”激发工会服务“大动能”
——荆门东宝区总工会探索协理员积分制管理新路子
My English teacher
北京:出台办法 进一步规范乡村振兴协理员管理
建瓯市青少年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工作得到社会各界认可
福建省建瓯市实验幼儿园
多方发力 形成教育合力系统——建瓯市东峰中学的课改启示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
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两个“翻一番”怎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