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生主体发展为载体,深化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2021-11-22牛燕芳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牛燕芳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高校的发展中要能够认识到学生管理所具有的重要性,通过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不仅让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对于学生的后续学习和成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在当前学校管理中,要能够认识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并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更新自身的管理方式方法和理念,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一、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
(一)管理理念有待更新
在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中,学校大多是采用禁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控,但是对学生管理最好的方法并不是堵,而是疏。为此,教师在学生管理当中要能够认识到疏导的作用,对学生进行耐心的疏导。仅仅依靠教师的强制性管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往往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这种管理模式下,学生很难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大学阶段,学生已经成年,不能再像基础教育采用的方式方法。高校对于学生来说是接受更高的素质的场所,学生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能够分辨出对错。如果有些事情仅仅是不让学生做,只是在逃避问题,并没有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不能从根本上对学生进行引导。此外,也能够认识到师生之间并不是不平等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让学生自主的发展。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只会让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越来越少,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教师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起到了引导的作用,但是当前很多教师的素质却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不断更新。一些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管理理念,另外加之本身的知识储备有限,最终不能很好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教师的认知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就是对学生进行改造,采用统一的标准。没有突出学生自己的特色,学生只要循规蹈矩听话即可,学生只是管理当中的一种工具,被动的接受学校的安排和改造。而这种管理理念的教师,并不会对学校管理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而这种不平等的思想,还有可能会给学生的成长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一)更新管理理念,体现学生主体性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首先要能够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注重摒弃传统教师权威,学生被动的地位,要能够认识到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才是主体,要能够保证学生在学习当中的主动性,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只有转变自身的管理理念,才能够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也才能够更好地推进高校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
其次,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也要能够做到关心、体贴学生,关心、体贴学生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关心、体贴学生,也能够进一步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能够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要因为学生的家庭背景、学习成绩或者是外貌、性格等对学生进行差别的对待,教师要真正的做到一视同仁。同时通过关心体贴学生,也能够真正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体会到来自于教师的关爱,并排解学生在学习或者是生活当中所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教师和学生之间并不是单一的师生关系,也应该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师生之间能够像朋友一样相处,就不会存在师生之间的冲突或者是矛盾,为此,这就需要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能够做到了解学生,真正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的需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通过深入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内心的诉求,这样才能够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提供帮助,有效的推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也要做到尊重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被肯定和被重视的,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如果在学生管理中只是一味的贬低和轻视,会让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可能也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为此,教师对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时,要能够客观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隐私。
另外,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更多的去鼓励学生,了解学生的想法,基于学生独特的想法和建议去处理事情,基于学生在不同层次上的需求,要采用多元化的方式方法去鼓励学生,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做学生管理工作中,可以发现学生不可避免的会犯错,那么学生犯错之后,教师的处理方式方法对于学生的成长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可过分的苛责、惩罚学生,这样只会增加师生之间的矛盾,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先弄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尽可能的谅解和宽容学生,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错误的所在,并帮助学生积极的改正。
(二)树立服务意识,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首先,构建心理咨询中心:高校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长的关键阶段,但是这个阶段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容易受到外界负面消极现象的影响和干扰。另外加之当前社会竞争压力非常大,导致当前大学生普遍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为此,在对高校学生进行管理时,要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其重要的内容。可以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其次,针对就业问题,创建就业指导中心: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很多高校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问题,另外,很多大学生在毕业时并没有对自身的就业做出详细的规划,甚至连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是盲目地投简历、找工作。这种做法,事实上是非常不科学的,也很难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只会白白的浪费时间和精力。为此,在对高校学生的管理中,针对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要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例如可以构建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心,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充足的经费和办公室设备,还要注重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交流。要定期召开就业指导会议,帮助学生详细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对自身有更加准确的定位,为自己的就业做出明确的规划。
(三)提升教师素质,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想更好地体现学生为本,要注重将以人为本理念渗透其中,通过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对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此,要着重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的提升。
首先,要能够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可能会与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要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再按照上级政策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同时,也要能够从学生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从而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其次,教师还要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这种能力包含着语言组织、矛盾协调、自我控制与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只有教师综合素质得以提升,才能够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生学习和生活当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处理,才能够让学生心服口服。
(四)构建人文校园环境,彰显人文气息
高校学生管理中,校园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环境,为此,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环境的作用,对学生进行管理,针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需求,要着重构建以人为本的校园环境。
首先,构建人性化的硬件环境,在校园环境的硬件设备中要体现人文化的特征,可以在走廊、图书馆、餐厅等设计一些标语,彰显人文气息。另外,也要为学生设置人性化的环境,这主要是体现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上,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这对于学生的心理以及情感的发展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此外,还要注重构建优良的校风环境,学校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主要场所,通过帮助学生塑造优良的校园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习得相关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具备团队协作意识,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此外,也要构建和谐的管理环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看似简单,事实上是一项非常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想更好地做好学生管理工作,这就需要能够形成和谐的合作氛围,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努力和配合,仅仅依靠学校管理人员是很难保证工作得以落实,这就需要教师之间能够做到相互的监督和管理,从而保障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
(五)借助现代化技术,做好学生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在这些方式中更好的体现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高校管理中可以以班级或者学习组为单位,开展学生管理工作。在对学生管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榜样人物、新闻联播等相关的内容,以此引领学生思想,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其次,以班级为单位构建微信群,以群为单位宣传最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在微信群中,发挥辅导员的管理作用,保证每个学生都在管理范畴中,充分发挥微信群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落实学生管理工作。在微信群中,要及时发布学校最新的管理方式方法,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手机等接收信息,并讨论交流。在微信群中也可以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交流,利用语言的疏导作用,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的了解学生在学习、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而更好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此外,学校也要借助网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管理的规章制度,从而自觉遵守相关制度,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结语
总之,在当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针对于所存在的问题:教师的强制性管理,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学生往往处于相对比较被动的地位,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很多教师的素质却不能紧随时代的发展需求,采用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此,要注重更新自身的理念,要用最新的方式方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心、体贴学生,也能够进一步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真正的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当中的需求,教师不可过分的苛责、惩罚学生,谅解和宽容学生,并帮助学生积极的改正。构建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心理层面所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解决,帮助学生详细的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以及对自身有更加准确的定位,为自己的就业做出明确的规划。教师要能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注重自身管理能力的提升。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还要不断改革,以此更好的体现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