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

2021-11-22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汽车维护与修理 2021年24期
关键词:实训基地机制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程 诚,任 敏

本文主要针对高职院校汽车实训基地学校投入资金压力大、重复建设严重、设备使用率低、消耗性实训占主导、赛教科教转化不畅、1+X证书制度落地难、职业教育服务社会乏力等突出问题,建设集“教学、竞赛、认证、培训”于一体的共享型公共实训基地,着力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构建“赛教证训”四维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汽车类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

1 汽车公共实训基地现状综述

(1)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的意义研究。公共实训基地是面向学校、面向社会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场所,从服务区域经济的角度来看,可以降低投资成本,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形成合理的人才供给和配置,提高生产、学习和科研水平,减少重复建设,节约资源,提高设备利用率;充分发挥实训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强化职业教育的辐射功能;将“消耗性”培训转变为“经营型”培训,实现职业教育的长远发展。公共实训基地也可以促进学生与社会的零距离对接。从资源的角度来看,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可以以最少的投资实现资源效率的优化,符合“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要求。

(2)公共实训基地的模式研究。在国外,德国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政府承担职业院校的费用支出,配套的政策和法律支持是保障跨企业培训中心顺利运行的重要后盾。新加坡采用“教学工厂”模式,学生享有学生与学徒双身份,设备由企业捐赠,校内培训费用由政府承担,企业培训中心费用由企业承担。澳大利亚采用 TAFE 模式,多元化投资体制,政府、企业、行业和个人都可以作为投资的一份子,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企业实训基地,校内实训设备通过企业捐赠获得;日本的公共实训基地接受来自政府的投资和拨款,而费用来源则是失业保险金,政府按各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就业需求确定所需预算金额,通过地区经济特点决定地区的专业布局,接受国家设备投资的学校与公共实训基地之间可以进行设备调用。

在我国,公共实训基地的建设模式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根据实训基地的地理位置,主要分为校外实训基地模式和校内实训培训基地模式。前者包括“厂中校”模式和顶岗实习基地模式;后者包括“投资型”实训基地共建模式、引企入校(校中厂)模式和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根据实训基地的功能区分,主要包括学习与研究相结合模式、研究与产业相结合模式及政府、产业、学校与研究、培训相结合模式,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和培训中心的模式。根据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的模式,将其分为三类,即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和区域生产性实训基地,其中校内包括学校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校企共建模式,校外按投资可分成完全由企业承担和校企共同出资两种模式。根据建设投资主体和运营形式的不同,生产性实训基地分为校办企业、政府资助、校企合作、校企合资、行政部门资助和学校自建等模式。

(3)公共实训基地的机制研究。公共实训基地涉及多方面的利益。学者们主要研究公共实训基地的经营管理机制、保障机制、利益机制和长效机制。高校和企业应共同建立运行管理机制,包括管委会审核机制、管理体制和责任机制、财务管理机制及高校和企业之间的人才交流机制、学生选拔和培养机制等。在保障机制方面,需要政府完善企业参与的法律法规、基地运营成本分担机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投资机制。从利益机制的角度看,校企共建的高职院校产学研实训基地应树立正确的利益价值观、建立畅通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和以学生为中心的股份制。从长期运行机制来看,学校和企业应建立双赢机制、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互动机制,从而共同打造实训基地。

(4)公共实训基地的问题研究。公共实训基地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企业、产业等主体,但政府、学校和企业的运行机制、运行方式和目的是不同的。显著差异:教学与生产难以协调结合,缺乏制度保障,实践教育质量难以保证,双方权责不清,基地员工无法满足教育需求;缺乏人力资源和管理不足;建设管理不到位,开放程度不高;缺乏多元利益机制,此外,政府的财政支持不足、企业的冷淡支持、教师师资的薄弱及校外管理模式的不完善也是培训基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瓶颈。关于公共培训基地的文献很多,研究视角也多种多样,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研究人员大多从宏观和区域的角度研究某一区域的实训基地共建的问题,并没有从视角问题来研究实训基地共建问题。二是研究内容不够均衡,对有关实训基地共享功能的研究多,但对建设内容及人才培养具体实施的方案却很少有人提及。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由高职院校主动参与或牵头,政府、园区、企业“共建、共享、共治”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必将成为新常态和新时尚。

2 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不足。一些高职院校自己投资建设的实训基地,因本身资金有限,导致实训基地各项设备不能满足学生高层次需求;大多数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只限于本校学生使用,致使很多设备闲置;还有部分职业院校本身并不具备实训条件,为了吸引学生开设相关专业,学生并没有真正获得实训机会而是通过模拟来代替“真枪实战”,阻碍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形成。

(2)实训基地共享程度不高。部分高职院校实训基地设备利用率受制于专业课程(实训)安排,在上课期间利用率很高,但是在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及未排课期间利用率极低;而社会或企业实训基地平时上班时间设备利用率低,而在节假日和晚上利用率很高。两种实训基地承担任务基本一致,但使用率减半。

(3)实训基地服务社会乏力。实训基地建设是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但由于缺乏职业标准、技能竞赛、科研转化、技术培训、企业真实生产和社会技术服务有效载体,导致服务区域内企业的工艺技术(应用技术)研发、社区培训服务能力不足;赛教、证教、育训成果未形成合力。

3 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的内容

(1)基础理论研究。根据国家相关职教文件精神,结合重庆市的重点工作和智能制造产业需求,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永川西部职教高地建设契机、梳理江浙及东南沿海地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经验,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问题原因,对重庆市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共建共享提出具有实践操作意义的对策建议。

(2)运行模式构建。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将采用多元投入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建新模式。将从公共实训基地决策议事机制、激励扶持机制、约束监督机制、创新投入模式构建公共实训基地共建顶层设计;从共建董事会、共建领导小组、共建职能科室构建公共实训基地共管、共育组织管理体制;从制定科学的实训成本收费标准体系、多元主体的实训成本分担机制构建公共实训基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

(3)培养体系建设。针对高职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结合企业行业标准,政、企、校、行专家共同修订培养目标、制定汽车专业群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融入重庆市汽车技能大赛的竞赛技能点,同时将1+X证书融入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

(4)依托“永川区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大赛”赛事,构建该赛事项目的运营方案,赛前培训方案、专家团队构建、师资队伍建设、设备迭代更新、校企合作机制等,同时努力扩大其他赛事项目,积极营造品牌赛事生态圈,扩大学院影响力。

(5)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针对社会人员技能培训体系,将依托中心设备,结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需求,开发培训认证模块、对接职业资格证书要求,加大汽车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4 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公共实训基地共建机制问题。公共实训基地将涉及到多元投入共建、过程共管、人才共育、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建新模式。如何构建公共实训基地决策议事机制、激励扶持机制、约束监督机制,是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

(2)汽车公共实训基地自我造血问题。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存在学校投入资金压力大、教学设备陈旧、使用率低、消耗性实训占主导问题。如何实现基地自我造血,从“消耗型”向“经营型”实训基地转变,降低学校教学成本是需要解决的另外一个关键问题。

5 汽车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研究与实践采用的方法

(1)构建“1+4”管理制度,形成资源聚合、力量整合的体制机制。针对决策议事、扶持激励、监督约束和投入模式,构建共建公共实训基地保障机制;针对实训基地组织架构、经费保障、日常管理,共享使用,构建组织管理制度;针对不同性质的部门开展合作共建,制定共建投入产权归属制度;针对日常运行支出、社会服务受益,构建成本分担机制和利润分配制度;针对实训基地教师数量不足,建立学校、企业教师激励机制,聚合资源确保实训基地健康发展。

(2)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激发企业、学校、人社部门的使用积极性。面向园区更多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团队、激发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更大程度的参与公共实训中心建设;依托学院师资优势,主动对接人社部门相关技能培训、职业鉴定等工作,提高使用积极性。

(3)打造高端竞赛品牌,构建“赛教一体、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利用举办永川区汽车维修职业技能大赛的契机,研究竞赛规则和竞赛知识点,并将其转化为教学内容,构建赛教一体、育训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同时扩大赛事的影响力,提升基地的社会服务功能。

(4)具体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所示。

猜你喜欢

实训基地机制
秘密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
皮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