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2021-11-22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

财会学习 2021年5期
关键词: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务

四川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院

引言

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点,关系到单位正常运行和公共财物的使用,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财政工作效果,国家财政部颁发了《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并对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核批、执行、调整等进行了详细规定,事业单位除了要践行有关要求之外,还应当重点考虑如何将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保障财务工作与单位业务之间的协同。

一、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依据

(一)基本要义

预算管理是基于国家资金规范使用和运行的各种控制、监督、调节等行为活动的总称,作为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方式,预算管理对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整体规划并制定计划,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参考预算编制,以控制资金和各项资源消耗,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资产使用率,增加工作效能。绩效评价则是采用系统、规范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对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实现情况进行考察。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开展与财务息息相关,财务与人事、后勤、公益性支出等各项工作之间紧密结合,才能确保事业单位的核心业务得以推动和落实,而单位在开展工作时也应当坚持开源节流、资源高效利用的原则,由此需要依靠财务数据完成自检,并以财务工作作为规划自身其他工作的原始依据之一。自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颁布并数次修改以来,预算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事业单位必须践行的工作内容,并且与绩效评价工作之间形成了更加密切的联系性,且在社会发展趋势下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所讨论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超出了原有的财务绩效范畴,而是将预算管理与企事业单位所有工作绩效相结合,实现财务、管理、评价、业务的融合,综合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能力,保障工作效果。

(二)结合优势

预算管理从事业单位整体工作着手,依据期间内工作规划制定出各个时间段内的目标,以财务预算编制为手段,对各项工作的范围、强度等进行规范,并最终以实际量化指标进行预估定额。而单位绩效评价在设定评价指标时,参考的要素较多,其中包含了财务、时间、效果、业务量等,财务作为其中重要的部分,在设置了预算编制的情况下,只需要对财务预算编制执行效果进行考量就可以快速而准确地判断该指标的绩效情况,由此预算管理为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以绩效评价为终端环节,单位内各个部门在考虑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时,会尽可能地对预算编制的执行进行完善,由此增强了预算的实效性,而按照科学的预算编制推进日常工作计划,也能够帮助单位掌握工作中的要点,积极协调工作中的矛盾,促进单位高质量地完成任务,所以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要点

(一)全面融合思路

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之间要实现全面融合,需要同时考虑到专业融合与覆盖融合两个问题。专业融合是指片面的预算管理与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之间的融合,整个过程多在财务部门完成,即财务部门对单位工作进行整体预判,并进行相对客观合理的编制,并且对各个部门实际执行编制的效果进行评价,所考虑的仅仅是表现于财务数据中的各项问题;覆盖融合则是指财务部门协同其他部门,对单位内执行预算之下的各项工作及其中的关系和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单位财务编制、执行效果、业务效果等多维度下的最终状态和工作效益,即全面预算、精准执行和综合绩效评价相结合。根据现有的工作情况,以专业融合为基础,适度加强覆盖融合工作,有助于提高单位对自身的分析能力,并且增强单位对各个部门、岗位的管理效果,强化协同业务能力。

(二)综合建设需求

以全面融合思路为基础,需要对既有的工作模式进行全面调整,营造高度融合的环境条件。在工作全局方面,需要进一步研究制定能够加快两项工作融合的机制,其中包含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协调性,具体到数据信息的采集、指令传达、责任制度建设、评价与奖惩措施的落实等,确保工作有据可依,能够在一定的流程和保障下凸显各个部门在整体工作中的积极作用。预算编制和执行的管控应当更加严格,奠定预算编制在单位其他工作中的指导和框架作用,并且要求各个部门在执行编制和完成其他工作时,必须按照预定的方式方法进行上报和总结,确保工作进程规范化。绩效评价主体的建设,应当具有客观性,即在以财务部门为主体之外,还应考虑到评价的客观性,同时纳入监督部门、领导人员、业务专家等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对以财务预算执行为主的评价过程提出意见和建议[1]。

(三)落实长效机制

预算管理中预算编制和执行是基于某不定时间段所作出的安排,一般事业单位以季度、年为单位进行规划并制定工作方案,因此无论是预算管理还是绩效评价都具有明显的周期性,而在现有的单位运行模式下,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常缺少以计划时段为单位的连续性,相间隔的时间段之间的管理和评价工作显得较为独立,缺乏与长期战略的切合点,不利于单位巩固历史工作成果。因此新时期的工作安排,应当考虑建立起长效机制,在各项方案制定的立足点上,需要保持一定的前瞻性,从长远出发树立较高的目标点,拉长目标完成时限,减少短期目标。

三、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的具体措施

(一)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机制建设

基于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工作的内容和运行关系,对两项工作的开展与融合进行铺垫和优化。一是在制度上,需要加强以部门为细节,以单位战略工作为基础的规划建设,单位应当落实预算管理的工作地位,并且以预算执行效果为依据,构建新型的业务评价标准,如在预算额度范围内完成则记录为优秀,超支或过度小于预定额度则判断为较差或异常,需要结合工作完全的整体情况进行补充评价。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整个工作流程的建立应以《预算法》为基准,同时结合单位业务特点,整合部门工作流程分步进行设计,要突出单位内财务系统在工作中的地位和优势,由财政部门牵头,建立包括辖区内所有单位在内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架构,明晰权责,确立专人专管机制和单位与财政部门对接机制,保证预算决策的准确下达和执行效果的及时反馈。二是在内容上,应对各项指标、数据信息等的格式、内容概要等明确规定,确保各部门反馈的财务信息能够较为统一,便于开展工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由各个部门提出编制和评价项目或方案,经财务部门参与讨论后决定最终形式[2]。此外还应当加强单位意识工作,即对关于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业务实践等相关的基本内容和要点进行宣传教育,增加单位内部对预算与绩效的重视,提升整体工作能力。

(二)落实“全面”思想,优化工作模式

对事业单位内部工作进行划分,要求预算编制定项必须对接实际,拟建立工资、福利、后勤、设备等所有项目的预算内容,同时结合同期市场信息和友邻单位的预算编制情况进行编制,单位获取总体编制后,对内部部门下达分量预算任务,且将各个部门获取的预算执行要求存档作为后期执行绩效的依据。在绩效评价指标方面,需要做到内外兼顾,即在考虑单位内部工作的情况下,还应当充分结合外部要求,遵循政府相关工作战略计划,作为以践行政府要求为基本工作内容的事业单位,所作出的预算管理全面性必须参考政府下发的阶段性任务和长期要求,例如: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协同社区或企业主体办事的工作等,可能作为预算管理中较为灵活多变的项,需要前期尽可能定下来。在其他方面,则更多的要将单位工作与一般群众的诉求相结合,如群众的办事流畅度、对群众的照顾,对科学内容的宣传等。

(三)做好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同单位业务实践之间的对接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反馈机制,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相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管理部门,帮助行政事业单位不断改善工作流程,改进工作方式,加强队伍建设,排除风险隐患,提升管理效率。可以通过绩效评价反馈机制,不断改进评价流程,完善指标体系,提升评价工作的有效性。通过积累经验、剖析典型案例,不断提升绩效评价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督促相关人员加强学习,改进工作方式。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积极运用绩效评价结果,根据评价结果不断完善年度预算管理。根据评价结果,取消实施效果不理想、资金使用效益低的项目,或减少预算资金的分配。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有针对性地分析预算管理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研分析,查找深层次原因,并通过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来解决问题。还可以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公示,不断提升预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3]。

结语

事业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相互配合,确保高效发挥单位职能,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事业单位的财务与公共资源息息相关,因此做好财务管理工作有助于实现对公共利益的保障。财务预算管理结合绩效评价,不仅是新型政府职能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方向,同时也是社会环境的客观要求。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与相关工作人员,都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意识,根据财务工作、绩效管理、人资资源管理等各个方面工作的内在联系进行工作模式调整,在既定的资源消耗目标下提高单位的工作效率。

猜你喜欢

预算编制绩效评价财务
连锁餐饮企业预算编制与优化措施
基于DRGs的老年医学科医疗服务绩效评价分析
公路工程造价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预算法》改革背景下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研究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试论国企全面预算编制问题及改进措施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探索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
分析师关注对财务重述的双重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