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问艺术研究*

2021-11-22杨铁刚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知识面教材文章

杨铁刚

(河南省商水县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教研室 河南 商水 466100)

前言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学习的知识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去思考,那么所学到的内容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些文字堆积起来的符号而已。因为语文这一门学科相对于化学和数学来说逻辑性没有那么的强,也没有那么多理解上的障碍,所以有些学生在阅读语文文章的时候可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内容,没有更深入地进行探究,这种对自身知识面提高没有任何帮助的阅读习惯,与教师的日常教学中不善于利用提问也有着很大的关联。

1.抓住重点,牵一发而动全身

课堂上的一个好的提问能够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书本上与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如果长期不用,就不会加以思考,会很难在大脑中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就很容易会忘记。比如高中语文的必背篇目毛泽东写的《沁园春长沙》,在开始阅读文章之前教师就可以先对学生提问,这首诗的主旨句子是什么?文章中主要表达了什么?让学生带着老师的问题来进行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来思考教师问题的答案,如果想要找到答案就诗词的意思有着大概的了解。这首诗词作者是毛泽东,该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出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了反动统治者,也表达除了作者对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全词在片语之间,融入了深厚的感情,情景交融。学生只要能抓住“万山红遍”和“星火燎原”等具有关键性的词语就可以很简单地回答出上述问题,关于这首词的教学内容就能够基本完成。

2.层层深入,化难为易

在人内心的深处,都会有希望自己是发现者、探索者以及研究者的需求,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这方面的心理需求,在设置问题的时候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水平,从主要教学课堂的主要内容来下手,利用整篇文章进行计划,可以设计出有步骤有吸引力的问题。把一系列比较难的问题还进行一步步地分解,包含层层的知识面,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走向教材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亲近。教师想要利用好教材内容首先就需要了解教材的特点,深入地掌握教材的内容,才能编排体例、编辑思想,提倡教师在制定计划的时候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适当地将设计教学的过程与解读教材相互结合,取长补短[1]。

3.巧设悬念,吊人胃口

提问的重要意义在于:所有的东西都是存在的,只是你不知道而已,所以你要勇敢地去问,问了你才会知道,知道了才会思考,思考了才会创造。第一步就是敢于去问。巧问的重点就在于设计问题的悬念,这种提问的方面可以给学生一种求知紧迫感的同时让学生对于问题跃跃欲试,使学生对于问题的答案处于一种急切想知道结果的状态。高二语文必修四中的《苏武传》在课堂上讲解的时候,针对“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这一句可以进行提问,根据我们理解的意思是“汉朝的天子是我的岳父”可是和上下文进行联系可以得知汉朝的皇帝并不是单于的岳父,学生就可以得知“丈人”这个词语对应的汉译并不是“岳父”,在看课本中的释文就可以知道原来“丈人”的意思是“长辈”,加深了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就可以根据兴趣方面开始着手进行巧妙地提问,巧妙地设置一些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撩拨学生的兴趣之弦,看似轻轻地一拨,但可以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教师可以在提问方面进行不断的创新,不断地增加问题上的难度,深度地挖掘学生的求知能力,鼓励学生自己探索的精神,在教师提问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反向提问[2]。

4.举一反三,灵活变通

教师设置问题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掌握课堂的知识,还能不断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想要达到目的教师也需要对于提问方面进行多种角度的思考,才能拓宽学生相关的思维空间等方面,在学习语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针对课文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思考文章主角假如没有发生自己经历过的事情,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子,在原有的文章中进行更深入地探索,引发学生对文章思考得更远、更深,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横向、纵向的各种发展,从问题的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举一反三,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即使没有教师的引导也可以自己进行思考[3]。

结语

好的提问还可以将师生之间的认识和感情紧密地联系起来,架起师生双向交流的桥梁。因为教师的提问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讲求提问的态度、技术和方法,以保证师生交流迅道的通畅。课堂上也需要教师做个引导人,提出一些富有艺术和技巧性的问题,培养学生、训练学生能够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知识面教材文章
教材精读
重视教材探究,多法破解圆锥曲线点线距
题在书外 根在书中——圆锥曲线第三定义在教材和高考中的渗透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小记者如何拓宽知识面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小排经“点化”大文章
世界上最大的心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