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研究

2021-11-22姜祖娣

读与写 2021年7期
关键词:古诗词素养传统

姜祖娣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三官堂小学 福建 沙县 365050)

引言

新课改中指出“应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1]”。传统文化根植于悠久民族发展历史中,历经时间的沉淀,其既包含着人生哲理与生活智慧,也表现出作者的爱国热情、担当意识与社会责任。可以说,古诗词中蕴含着的真善美,不仅是一种民族精神,更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应具有教学整合意识,使传统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展开探索性学习。

1.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必要性

面对世界之间的联系变得愈发紧密,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小学生接触和了解外界信息的渠道更多。而这一阶段的少年儿童,认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对事物的理解也主要依靠具象思维[2],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华传统文化发展形成一定的冲击。

因此,应利用好语文课堂这一重要载体,创新古诗词教学形式,避免学生对其形成晦涩、难懂的印象。使传统文化融入到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感受、接触传统文化,加深文化理解,感悟民族智慧,具有道德素养。在凸显学科育人优势中,使学生获取语言知识,具有审美能力、思维能力与文化理解意识,实现对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的弘扬,使学生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御不良思潮、错误观点的侵袭。

2.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古诗词教学的策略

2.1 基于施教内容,促进文化传承。为了使学生具有文化素养,部编小学语文教材收录古诗文的比重显著提升。为此,教师应结合新课标要求,依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以适度进行教学拓展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古诗词学习方法,融入传统文化,使学生形成民族品格,具有审美意识。例如:在部编二年级《夜宿山寺》的教学中,可以群文阅读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人李白绮丽的想象。在《望庐山瀑布》、《月下独酌》、《独坐敬亭山》、《静夜思》、《赠汪伦》等同一作者的古诗群文阅读中,使学生感受古诗意境与作者豁达的胸襟。使学生在解读古诗词中,感知传统文化,进行知识积累、具有学习兴趣、形成语文素养。

2.2 创设教学情境,加强学习体验。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还需要教师为学生构建生动课堂,活跃教学氛围。从而,给予学生身临其境的学习感受,使其品味古诗词语言凝练、风格多样、语言优美等特点,在走进古诗词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了解民族传统文化。例如:在部编六年级下《竹石》的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使学生观察竹子、思考为何古人会钟情于歌颂“四君子”。在情境教学中、师生探讨中,使学生感受其所代表着的中华文化象征。使传统文化渗透、德育教学与古诗词授课融合,促使学生升级语文学习体验。

2.3 创新引导方式,增强文化理解。为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教师还应积极运用创新教学引导方式,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古诗词学习中,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例如:可借鉴《经典咏流传》节目,以语文与音乐融合的方式,使学生演唱古诗词;展开班级中的诗词鉴赏大会、朗诵比赛等,提高学生的语感,使大家分享自己最喜爱的诗词句子,进行自主分析;带领学生走向户外、让他们拥抱自然,使他们在观察中理解古诗词,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课堂中的创新引导,使小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古诗词学习感受,变得善于思考、乐于实践、喜欢学习,具有传播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助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形成中,让他们感悟传统文化中的智慧、获取精华,使学生形成较为深刻的学习印象,在后续的学习与成长中,对古诗词、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新的理解。

3.结语

综上,促进传统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精神,同时也将显著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助力其思维发展。因此,教师在提升自身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还应优化授课模式,以学生感兴趣、易理解的引导方式,使他们品味古诗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文化理解能力。在助力小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让他们关注并走进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使他们建立文化自信[3]。

猜你喜欢

古诗词素养传统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我爱古诗词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