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效率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实践
2021-11-22张金秀
张金秀
(江苏省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外国语学校 江苏 南京 210031)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存的问题
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终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1 教学方式僵化。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习兴趣是他们的学习的主要动力。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普遍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灵活性较差,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对教学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1.2 教学目标模糊。虽然新课改已经实行多年,但在实践中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教师、家长仍未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传授应试知识放到同等地位。实践中,绝大部分教师未能为道德与法治教学设置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十分松散,导致学生很难抓住课堂教学内容的重点。
1.3 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普遍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单方面地决定教学的进度、内容等等,而学生仅仅跟随教师的思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难以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缺乏自主思考的过程,最终影响教学的效果。
2.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性的具体策略
2.1 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难以轻易理解,因此教师应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转变,由僵化式的灌输转化为情境式教学。所谓情景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材的内容,在课堂中模拟相应的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掌握教材内容。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需要教师的努力,也需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利的。且在情境式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提升,正如一句教育名言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倾听者,其对课程学习兴趣极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在“有勇气不怕难”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剪纸,并随着学生剪纸技术的提升,教授难度系数更高的作品,在操作过程中不断激发学生们战胜困难的勇气。以该实践活动为基础,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提升,对于课程内容也会有更深的理解。
2.2 制定明确具体的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作为课堂教学的核心,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指引,也是学生明确课堂重难点的指引。在每次课堂教学中,教师都应当以教学目标作为课堂的开端,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使学生快速了解学习的重难点,提升学习的效率,这能帮助学生养成归纳重点的良好学习习惯。如在“路上的标志”一课中,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的常见标志并树立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意识,教师可以在教室内创设情境,并设置行人、交通警察等角色,一方面使学生掌握道路交通的常见标志,另一方面使学生认识到违反交通规则对自己、对他人产生的负面影响。如此一下,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得到了切实保障。
2.3 设置一定的课后作业。受制于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所有的知识重点与难点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设置一定的课后作业,一方面有效促进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养成及时巩固的学习习惯。但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应当注意方式方法,与语文数学等传统科目不同,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需要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法治常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小学生的法治意识,因此应灵活转变作业的形式,如要求小学生与家人一同观看新闻联播、法制节目等等,真正实现设置课后作业的目的。
2.4 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生应当掌握的核心素养中,独立思考能力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实践中,教师往往提前进行课程的设计,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步骤,这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当同等地居于主体地位,也即应开展交互式的教学。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及思维能力还较为薄弱,因此由教师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但是对于价值观判断的问题,应由学生自行进行思考并进行判断。如,在上述道路交通标志的学习中,根据教师预设的情境,小明在路口公然闯红灯,导致小峰和小梅的车辆发生追尾,且二人的头部都遭受到重击,被送往医院。情境演示完毕,教师可以通过发问的形式,请学生对小明的行为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充分参与到了问题的讨论中,且自主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课堂效率自然得到了保障。
3.结束语
如上所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对于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对于道德、法治等问题的意识尚处于空白状态,因此只有正确的予以引领,才能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虽然目前教学实践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但只要我们正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