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班团项目化微观实践

2021-11-22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陈歆

办公室业务 2021年22期
关键词:价值观育人核心

文/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陈歆

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关键。”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必须体现辩证唯物论的实践性特点,与丰富的社会实践相结合,改革实践育人载体,提高针对性和主动性,增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以班团项目化载体,探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实践路径,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实践,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温度、力度和效度。

一、现状调研

教育实践是否能取得预想的结果,取决于工作思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接纳、实践的态度和程度,对开展教育实践尤为重要和必要。笔者选取苏州四所职业院校对学生价值取向特点、价值观培育、班级育人等现状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形式进行调研,了解现状、发现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职业院校学生价值取向特点。职业院校的学生其实跟普通本科的学生总体特点是相类似的,具有世纪之交出生青年人的鲜明时代性、可塑性等特点,身上呈现着互联网原住民的典型特征。互联网伴随着他们的成长,对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着巨大的影响。他们充满朝气、开放乐学,具有强烈的民族自信,吸收着来自全球的多元文化,能第一时间接触到最新、最前沿的科技文化。但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价值观塑造尚未成型,情感心理尚未成熟,对网络具有很高的依赖程度,接收了互联网庞杂信息,受到多元化价值舆论导向影响,个人价值观具有不稳定性,也极具可塑性,可以说是一个个矛盾体。他们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大多喜欢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挂在网上,每天花在刷微信、刷微博、刷短视频、玩手游等时间超过4小时。98%的学生喜欢浏览QQ空间、微信朋友圈等网络媒体信息,89%经常阅读时事新闻,关心国家发展。23%经常转载、转发网上讯息,32%认为自己容易受网络误导,或多或少地接收着各种媒体中充斥着的负面信息,价值观往往有所摇摆。个性化特点明显、自我意识极强、自信和自卑并存、耐挫力较弱,“宅”已成为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生活规律。45%喜欢“宅”在宿舍里,67%认为缺乏自我约束能力,51%认为比较自我,缺乏团队合作精神。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现状。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三个层面中,学生认为最需要培育的是个人层面,其中,7%选择了“友善”,16%选择了“爱国”,33%选择了“敬业”,47%选择了诚信。在培育和践行的方法上,普遍认为在方法和途径、宣传动员、活动针对性、有效性等方面存在着形式大于内容,效果不明显。50%认为需要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主动结合基于互联网的微博、微信等新媒体;32%认为授课教师在课堂里的言传身教效果明显。在提高有效性方面,普遍认为需要“贴近学习生活、符合心理需求,有效设计活动”“进课堂、进网络、进公寓、进社团”,需要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创新实践载体、可以选择志愿服务、氛围营造、学习互助等各类实践性教育活动。

(三)班级载体育人现状。班级是学校最小的教育教学单元,其丰富的育人功能涵盖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全时空。而在没有固定教室的现实情况下,学生集中时间大多是在上课时段,大学里班级的育人功能弱化现象普遍存在。62%认为班级同学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不够强,82%认为提高班级凝聚力主要靠班级全体同学,57%认为宿舍关系非常融洽,55%对班级活动不够热心,仅40%对班级活动感到满意。学生普遍建议,需要更多开展以班级为单位,以学生为主体,带动大家共同成长、进步的各类活动,才能提高班级活动参与度、悦纳度和获得感,提高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

二、项目驱动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观实践

“只有社会实践才能使人的认识开始发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必须应用理论于实践,“经过实践达到了理论的认识,再回到实践去”“才能知道是否能够达到预想的目的”。项目驱动下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践育人载体,依托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一班一品,一团一特”班团项目建设特色活动,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更走心、更接地气,使之成为日常行为准则,探索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微平台、微路径,以小见大,力图育人润物无声。

(一)明确育人导向,做好项目设计。弘扬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具体实现,是回答“培养什么人”,如核心价值观公民层面的项目化实践需要“做什么、怎么做、做成什么样”, 让学生有什么样的变化。如在“四德”,即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方面有什么样的提升、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提升,达到什么样的教育效果,都是实施教育前教育主体设定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时要考虑的问题。班团建设的总体目标为:坚持价值引领、聚焦突出问题,项目驱动、以小见大,将价值观教育融于日常、融于细微、融于课堂,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网络育人等与实践育人相融,促进学生发展与班级建设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班级凝聚力,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二)从小处着手,精细分类推进。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层面,倡导“为小善”,积小善为大德,引导学生做到心中有爱、眼里有识、手上有技、脚下有行。以思想道德、职业核心能力、班级凝聚力、身心健康等主题分类设计实施项目化提升工程,依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特点,促进班级文化培育、优良学风养成、个人素养提升,在实践中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与外显。思想道德教育类项目致力于引领学生成为厚德之人。引领学生明确价值追求,充分认识爱自己、爱家庭、爱岗位、爱社会就是爱党、爱国、爱民族的最好体现,引导学生念好自省、自律、自励三“自”经,践行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三重“德”。围绕理想信念教育,注重引导学生从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开始起步,各个班级设计实施了“追求真善美,圆梦你我他”“文明友善在身边”“‘四进’在行、‘四信’在心”“民者齐强”等项目,引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用时代思想武装智慧思维,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作为严格自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贯穿到个人道德养成与践行的各个方面,‘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包含四进四信、文明修身、理论学习、情操熏陶、志愿服务、劳动精神等;紧密结合时代特征,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学困帮扶小组、志愿服务小组等,开展理论学习宣讲、社区服务、赛事服务、宿舍亮洁等各类理论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学校中的好学生、家庭里的好成员、社会上的好公民。职业核心能力提升类项目致力于培育学生成为强技之才。围绕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引领学生在科学奋斗中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把学到的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转化为个人职业核心素养。开展“一班一企”建设,为每个班级牵线合作一家企业,引入企业文化、企业导师和企业项目,设计了“‘I’创”“强电商技能,迎互联网+时代”“‘就创’下一刻”“沐创新之光,强电商之技”“增强创业意识,强化实战技能”等项目,组建专业单项技能训练小组、创业模拟小组等,积极开展专业技能提升训练、考级考证学习互助、创业实践等内训,以此为基础,学生活跃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赛事活动中;积极引导学生组建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学校创业孵化园,结合所学,开始创新创业实践,在实践、实战中淬炼职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班级凝聚力提升类项目致力于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培育积极乐观的意志品质,包含素质拓展、户外团建、趣味运动会、阳光运动、志愿服务等,开展了“西部学生1+1帮扶”“心声说给你听”“绽放民俗风采”“四海交融,共建暖心班团”等主题项目,学生在活动中,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奉献爱心,84%的学生都更喜欢和自己的舍友相处,这些活动扩大了学生的交友圈,打破了不同宿舍同学之间的空间隔阂,提高了班级凝聚力,有效引导班级同学和睦相处,互帮互助,携手进步,也对引导形成向上向善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起到了助力促进作用。

(三)细化过程管理,保障整体提升。合理设计路线图。班团项目采用项目管理法加强过程管控,并以PDCA循环进行质量管控,由前期调研、动员培训、设计申报、审核确定、组织实施、月报评阅、诊断反馈、中期检查、年度交流、成果评比10个环节组成项目运行机制,建设周期为一年,对照预设目标全过程及时修正。在班团项目成效评比环节,采用量化考核,总分由“月报平均分+总结验收材料+PPT汇报”组成,提高成效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创新组织建设。一是实行“班团双负责制”,各班成立班团项目组织机构,由班长和团支书担任项目负责人,其他班委担任项目组成员,负责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各班根据自身项目特点成立多个专项活动小组,覆盖全体成员,每个小组细化主题开展专题活动。二是强化项目指导,实施全过程由辅导员、班主任、校内外技能导师、关工委老同志、主要学生干部等组成指导团队,从项目选题到总结展示各个环节进行指导和诊断,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保障项目开展质量。

(四)品牌宣传引领,形成榜样效应。坚持网络育人,构建传统宣传渠道和网络新媒体相结合的线下线上立体化阵地,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在提高项目质量的进程中,逐步树立和强化项目的影响力。班团项目从启动到验收,集结老师和班级同学的集体智慧,一些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项目更是得到了广大师生,甚至是学生家长的积极参与。线上,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上持续发布热点讨论、优秀项目展示等各类相关信息,扩大活动影响力,激发参与热情,传递正能量,形成榜样引领氛围。线下,通过海报、简报、主题分享会等阶段性分享,展示项目建设成果,选树先进个人和集体典型,提高班团项目影响力,形成品牌效应,为更好地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起到正向引领作用。

三、项目化实践育人载体创新思考

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适应和满足学生成长诉求、时代发展要求、社会进步需求” “坚持遵循教育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在班级这个全时空的单元里,以班团项目为载体实施实践育人微创新,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处着眼,在“个人素养、核心技能、创新精神”的小处着手,小中见大,探索“三全育人”的思政教育微循环体系。“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引导广大师生做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落小、落细、落实、落微,使得思政教育更有温度、更有力度、更有效度。

(一)探索了实践育人的载体创新。在“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理念下,搭建长效性思政教育平台,探索构建一体化育人的微循环系统。依托班级开展项目化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既创新了实践育人的长效载体,也强化了班级的育人功能,将理想信念引领、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成长全过程,融入细微,从个人学习生活习惯、职业素养等细微之处入手,优化思政教育供给,以项目驱动个人成长和集体建设,在实践中育厚德、炼强技,形成班级所有成员参与的共生、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共同体。

(二)实现了教育对象的主体亲和。在“以生为本”理念指导下,班团项目是紧密结合学生成长需求的实践育人微创新。在教育供给上提高亲和力和针对性,强调学生主体性,下足微功夫,注重学生体验和获得感,把班集体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载体,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了自主提升、协作共进的向上向善的氛围,使得班级成员人人都是管理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受益者,极大激发学生成长成才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激发学生接受教育的自我悦纳和内生动力,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显现“三全育人”成效。

(三)科学构建育人成效评价体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的班团项目实施的质量把控,需要多维度构建评价体系,科学考量实践育人成效。第一,考察实施目标是否聚焦,是否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落小落细落实落微,是否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体现实践育人特点;第二,考察班团项目的运行机制,实施计划是否合理,落实措施是否得力,有无管理制度,有无激励措施,有无专人监督;第三,考察班团项目的组织指导,班主任、班委是否重视,认识是否到位,有无创新点;第四,考察班团项目的活动成效,是否体现价值引领,是否有班级品牌活动作为支撑,学生参与率是否很高,是否有相应的宣传扩大活动影响,是否显现育人效度。

猜你喜欢

价值观育人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我的价值观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