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策研究
2021-12-07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李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李华
文/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 李辉;河北建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省公共政策评估研究中心 李华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一直以来,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就业问题,更是将就业列为“六稳”“六保”之首,而大学生是最重要的就业群体,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更是社会问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多,如“图1”所示。同时受新冠疫情和国际环境影响,就业压力随之增大。让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并提高就业质量,是当下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
图1 2016~2021年全国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分布
一、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已经处于增速平稳阶段,开始面向高质量发展。大学生群体作为国家的栋梁,家庭的希望,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党中央和地方政府将提升就业质量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2021年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国发〔2021〕14号),从国家层面推动就业高质量发展,是各级政府、高校开展就业工作的指导性文件。以河北省为例,2021年10月8日,省长许勤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将《就业促进“十四五”规划》作为一个重要议题进行研究,会议要求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容量,努力提高就业质量。
(二)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高质量就业更加符合国家就业优先战略,能够有效促社会经济发展,同时提升人民生活水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不仅仅是对大学生个人价值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带动其所在家庭进入小康社会的重要动力。有效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对于巩固经济发展、保障民生具有重大意义。
(三)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大学生的刚性需求。教育部从2014年开始,要求所有的高校在其官网显著位置向社会公示就业质量年度报告。一所高校的就业质量成为考生报考该院校的重要依据。毕业生普遍期望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不菲的收入、完善的社会保障以及良好发展的职业路径。
(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是高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出口旺,入口才能畅。一所高校的毕业生连续多年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反映出该校人才培养的高水平。这也是学校的重要声誉,发展的源泉。因此,绝大部分高校将就业工作列为“双一把手”工程,由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就业工作列为年度工作要点,通过就业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办学质量,为各行各业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调查问卷分析以及笔者十余年一线就业工作经验,认为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大学生、高校、企业等多方面因素。
(一)大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第一是综合就业素质。一般包括毕业生的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执行力、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等。通过多年对企业走访和调查问卷了解到,企业最看重毕业生面试时的沟通表达能力(72.5%)、专业能力(67.3%)和逻辑思维能力(66.3%),同时责任意识(60.8%)和团队意识(56.5%)也是企业注重的能力素质,具体如“图2”所示。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可多了解企业招聘时看重的要素和能力表现,并在日常学习和实习的过程中注重相应能力的培养。
图2 企业招聘时关注的毕业生表现
(二)高校方面的影响因素。一是国务院办公厅2007年发文(国办发〔2007〕26号)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已经成为高校必修课程。但是很多高校专职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不足,多是由辅导员、专职教师和就业工作人员担任,缺乏知识的系统性、队伍的稳定性、指导的专业性;很多学校授课教师的课件多年不变,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也有相当部分受教学资源限制,采取合班授课,大班额的授课无法有效保证针对性的指导。二是部分高校专业开设不严谨,未经过充分论证就匆忙上新专业,盲目改专业名称,导致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不符,影响学生就业质量。如果高校能够发挥自身办学优势、加强校地和校企合作、搭建就业平台、开拓就业市场,充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就能使毕业生获得高质量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高校进一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建立良好 声誉。
(三)企业的影响因素。调查显示,毕业生在求职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企业发展前景(58.6%)、薪酬福利(54.3%)、工作环境(35.2%)和工作地点(32.2%), 具体见“图3”。许多企业由于对大学校园招聘不重视、没有系统的培养计划、缺乏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和公平公正的发展环境,导致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足,难以招聘或留住高素质人才,影响企业的发展。另外,部分企业提高招聘学历标准,使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大,造成高学历的毕业生不愿意去,低学历的毕业生去不了,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
图3 毕业生求职考虑的因素
三、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对策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促进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要从上至下提高政治站位、完善促进就业的体制机制、多举措加强就业工作,力争让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一)营造良好就业环境。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维持在90%以上,受新冠疫情和整个经济环境的影响,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说明在国家就业优先的战略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能满足于就业率的稳定和提高,应该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一是政府要发挥宏观指导作用。既要有公共政策、法规制度的保障,又要有各级政府就业指导服务部门的支持。二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加大就业质量考核权重,列为考核高校的重要指标。要切实发挥高校就业工作“双一把手”工程作用,定期召开就业工作联席会议,研判就业形势,出台相关促进政策,形成合力,营造良好就业环境。
(二)创新驱动发展,创业带动就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省市政府部门出台一系列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高校加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课程,制订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聘请校外企业家为创业导师,建设众创空间、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实践平台。教育、人社、科技、工信和共青团等政府部门都有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大赛,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赛,在赛事准备过程中提供指导帮扶,通过大赛促进学生学习成长,向企业转化,在解决自身就业的情况下带动社会就业。
(三)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当前就业环境复杂多变,但是高素质人才始终是企业争抢的对象,也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一是高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让学生尽早接触职业、了解企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够在日常学习中有针对性地学习,缩小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社会、企业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加强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工作不应只在毕业年度才开展,而是要融入日常学生工作之中,就业工作是有温度的,要全员参与就业。学院领导要做好就业工作的顶层设计;职能部门要出台促进就业的相关政策;专业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入就业元素;辅导员、班主任是直接接触学生的一线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引导学生提高就业意识,提升就业能力。全员参与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能够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
(五)加强就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当前已经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纷繁复杂,提供的就业信息良莠不齐,为了让毕业生获得真实有效的就业信息,应加强各类信息化平台建设。例如,教育部联合多家社会平台在2020年推出“24365”校园招聘平台,平台不仅整合了招聘信息,还定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讲座。高校要积极联合政府有关部门、建设智慧就业系统,善用云平台和移动终端,推动线上线下高效协同,信息化覆盖就业管理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