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2021-11-22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张戢
文/法律出版社有限公司 张戢
国有文化企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出版企业作为国有文化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任务。国有资产是出版企业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基础,发现并解决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全面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有利于确保出版企业国有资产安全,通过规范运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一、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现状
(一)实行主管主办制度与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监管体制。出版企业具有文化单位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双重属性。其文化属性要求必须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由具备一定资质的主管单位和上级主管机关履行领导职责,坚持正确的舆论方向和出版导向,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社会价值优先;其市场经济属性要求必须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创新发展模式,提质增效,持续发展。目前,出版行业在中央层面实行由中宣部有效主导、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主管主办制度与出资人制度有机衔接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各地都设立或明确了具体办事机构。
(二)出版企业国有资产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出版企业的国有资产表现形式,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投资资产等。出版企业以出版物为核心产品,图书、期刊等出版物的库存是出版企业国有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与之相关的知识产权(版权),则是出版企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资源。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专门安排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持企业落实国家重点文化产业发展战略、调整文化领域国有资本布局结构等,这部分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在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三)法人治理结构在国有资产管理中作用突出。目前,绝大多数出版企业已经完成公司制改制,建立了国有出资人行使股东会职能、董事会决策、经理层执行、监事会监督的公司治理结构。国有资产管理一般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监控、各负其责的原则,董事会、经理层及国有资产管理内设机构分别行使不同权力,负有相应职责,并接受监事会和纪检监察部门监督。尤其是在涉及兼并重组、资产调整、产权转让、重大项目投资等“三重一大”事项上,集体讨论决策机制顺畅的背后,离不开充分授权、权责清晰和各方协调。
二、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版权(知识产权)的资产属性发挥还不够充分。知识产权是资产中的一个重要种类,可以用货币估价、可以依法转让、可用于作价出资。版权是出版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类知识产权。但我国的版权贸易规模整体偏小,将版权作为资产进行经营更是没有得到普及,出版企业对版权进行估值、交易、作价的还是少数,大量版权仅仅作为“资源”处理,没有被认定为“资产”, 长期处于闲置和未开发状态。版权资产在大多数出版企业的占比都比较低,这部分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在当下的数字经济时代,更是直接影响到数字内容资源的传播推广。
(二)在途库存管理存在一定风险。出版行业普遍实行赊销制或代销制,出版企业的产品库存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属于在途库存。这部分在途库存的所有权往往没有发生转移,在会计核算中仍属于企业的存货,但是却没有存放在企业库房内,企业无法对其进行常规管理和盘点。未实现销售的产品随时可能发生退货,出版企业也无法就这部分产品直接做销售处理或是作为应收账款进行核算管理,控制相当薄弱,存在一定管理风险。
(三)重采购轻管理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近年来,纪检监察监督与审计监督同向发力,作用明显,各企业也纷纷加强内部控制,在采购方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制度和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徇私舞弊风险进一步降低。但对采购后的管理,有的企业还不够重视,比如,有的设备处于闲置状态,有的固定资产更新报废不够及时,有的服务采购缺乏跟踪监督、服务品质达不到采购初衷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资产效能的发挥。
三、加强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国有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感。国有资产管理作为国有企业管理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单位的正常运转意义重大。科学管理、合理使用国有资产是节约运行成本、防止资产流失、确保正常运转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企业综合效益的提升。出版企业的全体干部职工尤其是部门负责人要提高站位,充分认识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处理好管钱与管物的关系,破除重钱轻物、重购轻管的错误思想,切实增强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加强制度建设,实现国有资产规范化管理。着眼于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着眼于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按照适应性、全面性、系统性、时效性原则,全面梳理相关规章制度。加强顶层设计,构建资产管理部门归口管理、纪检部门全程参与监督、业务部门共同参与的资产监管格局,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购置、验收、保管、使用、处置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细化资产确认核算、使用登记、统计评估、考核监督等流程,针对日常管理的各类资产分别制定具体制度,实行有效管理,切实加强和规范国有资产管理。
(三)运用先进技术,实现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目前,信息技术手段日新月异,大部分出版企业开始使用信息管理系统替代过去落后的手工登记表格、台账,打通业务流、实物账与财务账,实现同步更新,提升管理效率。在通过专业模块进行资产信息化管理中,要避免单纯的固定资产管理思维,建立涵盖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资产等在内的统一系统,直观全面掌握资产采购、领用、调配、盘点、报废等环节情况,做到实时动态化管理。同时,为领导机构决策提供基础数据和有效依据,为财务部门预算编制提供存量资产数据,通过资产的使用效率分析,发现闲置资产的数量与分布,从而有效节约开支,降低成本。
(四)落实管理责任,实现国有资产精细化管理。合理设置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建立主要领导负全责、管理人员具体负责、使用人员直接负责的使用管理责任制,做到任务分解到岗、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担负起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严控资产配置“入口关”,结合存量、控制增量,严格履行采购、验收、入账和登记手续,防止新增账外资产。加强资产使用管理,明确资产使用管理的内部流程和内控制度,细化日常管理和监督,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把好资产处置“出口关”,严格按照规定权限履行审批手续,并通过合法方式进行处置,严防国有资产流失。针对出版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版权、在途库存等特有问题,资产管理部门要协调具体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力度,提升管理水平,合理评估有开发价值的版权资产,建立完善的在途库存管理机制,盘点资产,充分发挥国有资产使用效益,提升管理绩效。
(五)完善考核评价,实现国有资产科学化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科学设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立足提高资产运营效率与效益,以工作效率、管理效益、资产安全、服务态度、职能管理等为重点内容,对资产管理事项、资产使用效果、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加强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作为先进部门、先进个人表彰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整改不力的部门和个人予以通报、处理,使考核真正成为推动国有资产管理、提升管理效率的“指挥棒”。
(六)加强监督检查,切实防范资产管理风险隐患。资产管理部门会同纪检监察、内部审计等部门,加大对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审计力度,定期开展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检查,针对不同时期的突出问题不定期开展专项抽查,对重点部门开展专项督查。强化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突出全程跟进、即时监督、及时预警,对重点项目设专人监督。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执行党纪国法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行为和“四风”问题,特别是在大额物资采购、招标投标、国有资产流失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依法追究部门和相关负责人责任,确保国有资产监管工作落到实处。
四、结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阶段,国有企业是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力军。出版企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善现代企业体制机制,围绕“保障履职、配置科学、使用有效、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资产管理目标,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保障国有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全面提升企业的生存能力、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