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研究
2021-11-22长沙市燃气实业有限公司
长沙市燃气实业有限公司
引言
在“互联网+”背景下,各行各业受到信息资讯的冲击,国企改制后需要自负盈亏,经营压力随之增加。要想实现经营目标,需要构建风险内控体系,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目前部分燃气企业存在风险意识淡薄、资产管理制度虚化、风险预警系统薄弱等问题,对此企业应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解决问题,促进内外信息畅通,提升资产管理效率,进一步推动企业的长久稳健发展。
一、案例概况
某燃气企业成立于2005年,注册资金1.3亿元,主要从事燃气生产、输配与销售等业务。截至目前,该企业国有控股企业,拥有500余名专业技术管理者与行政人员。在长期经营中,该企业始终坚持“回报社会、客户至上、福利员工”的理念,积极与同行业间交流沟通,实现优势互补。在西气东输三线工程中,该企业为其提供气源保障,并逐渐向全疆范围辐射。当前,已经建成4座天然气门站,输气管线长达700多公里,为17.97万户居民开通燃气,年供气量达到1.4亿立方米,在整个城市的燃气行业中占据主导地位。
二、国有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现状
(一)财务风险意识较低
该企业成立初期,部分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较低,在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后,企业基本治理框架建成,内控制度基本得到完善,但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认知水平仍然有待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部分管理者错误地认为财务内控即内部牵制,与风险管理没有关联,在新常态背景下未能及时制定风险管控与防范措施。此外,该企业拥有诸多分公司,控制点分散,管控难度增加,且不同分公司的组织结构、业务规模、管理特点不尽相同,其大多各自按照自己理解与实际管理需求制定相应内控制度,导致该企业的内控制度不够完整。
(二)资产管理制度虚化
该企业制定的资产管理制度较为健全,涉及采购、资产使用、调拨与报废等多个方面,但在日常管理中时常出现“有法不依”情况,导致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例如,员工因工作发生调动,为了工作便利,常常将调出部门的电脑带到新部门,而没有严格按照资产调拨流程对资产使用部门进行变更。对于网络类资产,分公司的制度执行更差。基层维护者为“抽闲补忙”,往往将一块载频从A基站拆到B基站,再从B基站拆到C基站,但其没有及时做好记录,导致资产管理制度虚化,每年资产盘点时实物资产变化很大,甚至无法追查设备的踪迹[1]。
(三)风险预警系统薄弱
在财务预警指标选择方面,该企业过于重视资产类、收入类、成本类指标,虽然该类指标具有较强稳定性,相互之间具有可比性,但其忽视引入现金流量指标,未能揭示财务管理状况。此外,该企业在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初期,主要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对预警信号进行分析,未加入生产经营状况类指标,在风险预警实践中无法得出精准客观的数据,导致企业未能利用预警结果做出科学决策。但实际上,财务风险具有动态性,企业若单纯依靠静态分析,则始终无法获得真实预警信息,当风险真正出现时也无法及时察觉[2]。
三、“互联网+”背景下国有燃气企业风险内控体系构建措施
在“互联网+”背景下,燃气企业的内控体系尚待完善,主要体现在内控矛盾与管理缺陷始终存在。对此,企业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借助改革的“东风”对内控体系建设进行优化创新。在此基础上,管理层应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把握内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有效处理内控体系与组织管理间的矛盾与冲突,使内控体系构建面临的困难迎刃而解。
(一)加强培训,提高风险内控意识
许多国企管理者受传统观念影响,未能针对业务出现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作出及时改进,对内控效果产生不良影响。在“互联网+”背景下,应构建现代国企制度,提高全员对内控的认识,加强国企内控环境建设,将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作为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可以从以下层面着手实现。一是设立专门的文化宣传部门,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摒弃过去“短期化”“口号化”的通病,提高国企管理者素养,使全体员工受到文化环境的熏陶,主动树立风险意识,为风险内控建设创建优良的文化环境。二是依靠网络渠道开展培训工作,通过“互联网+财务”的方式开展相关知识培训,为员工普及财务风险内控知识,并加强线上交流,激发员工财务风险管控热情,促进各项管控制度与体系的高效执行;三是通过开展专题研讨会的方式,征集广大员工在风险内控体系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到体系建设之中,使该项工作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四是在学术研究方面,大部分国企在内控研究已经进入到较为成熟的阶段,在“互联网+”下更是有许多学者对企业内控在网络时代下的开展措施与路径做出详细研究,部分研究不但包括理论认知内涵,还朝着外延进行拓展,可为国企现代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优化结构,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1.优化治理结构
在风险内控工作中,控制环境属于空间基础所在,任何控制体系的应用都需要良好环境的支持,否则势必会影响执行效果的展现,进而阻碍企业整体战略目标达成。在“互联网+”背景下,燃气企业应对治理结构进行优化,主要措施为:设立独立董事,在现有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对董事会控制机制改进没有意义,但可引入独立董事制度,通过发挥该岗位的作用,从第三方角度强化企业内控力度,并监督董事会成员行为,由此改善治理结构。此外,还应创建科学的组织架构,依靠先进网络平台的力量使层次结构更加清晰,信息在各部门之间顺畅交流共享,为财权配置、内控实施打下坚实的组织架构根基。
2.完善风险内控制度
该制度的优化需要良好控制环境的支持,要求对企业当前内外各项财务风险进行精准全面的识别,筛选出与生产经营紧密相关的风险点与主要业务流程,采取多样化措施实现财务风险识别、规避与化解,由此实现财务风险控制目标。对此,财务人员可结合风险评估结果,编制总体财务风险内控体系构建方案,尤其对于频率高、危害大的环节,更要做好风险内控制度优化工作,由此构建闭环风险流程,使风险内控制度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3]。
3.明确权责划分
在“互联网+”背景下,对企业员工技能和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为资产管控工作带来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了促进资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应对“互联网+”背景下的权责所属进行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应加强员工网络知识储备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究其原因,网络技术由人操控,员工在熟悉自己负责工作后,如若出现误操作情况则自行承担后果,避免出现事后推诿情况。此外,还应加强各岗位、职能部门的归属划分。在上文中提到该企业资产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度低下,职能撤销、兼并等导致权责混乱。对此,剩余岗位部门可根据工作性质直接划分,由与之相对的部门进行监管,当出现问题时,逐级追究责任。为了保护信息安全,企业内网系统应设置权限,员工职能对自己岗位所属的内容进行查看和修改,在此约束条件下,使员工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做事,资产管理效率得以提升,风险问题得到有效预防。
(三)更新系统,保证内外信息畅通
在“互联网+”背景下,该企业应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优化信息控制,这不但是内控环境建设中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风险内控体系构建的核心之处,信息系统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与发展。对此,可采取以下措施:一是从内部着手,坚持“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原则进行内部沟通,完善内部财务管理体系,将风险预警系统渗透到各个环节之中,明确每位员工的职责权限。例如,在会计信息管理中,对会计、出纳的职责范围进行划分,避免工作重叠、假公济私等行为发生,在保障会计信息准确性的同时,对数据深层内涵进行挖掘,使管理者能够快速获取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有力依据,员工也可充分理解企业经营意图,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各项工作。二是从外部着手,通过系统优化,使价值链上游客户与下游供应商均可实现信息对等,更好地满足各自需求。在内控风险管理中,应通过创建信息汇总、统计制度等,为计算机管理体系提供辅助作用,由此构成完善高效的信息控制制度,保证内外信息的顺畅沟通;三是加强软硬件的更新优化。企业应增加硬件设备投入,在预算管理中做好硬件设备的更新工作,包括采购、安装、使用、维修等多个方面,不但要确保硬件平台采集更多数据,还要落实维修管理,以免因硬件问题导致财务数据丢失;四是还要重视软件系统构建,根据实际业务需求进行功能更新优化,提高数据生成效果。借助云端做好财务软件与网络沟通工作,在保障数据共享的同时,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确保数据安全完整;还应定期进行系统维护,为漏洞打好补丁,完善防火墙,最大限度地避免数据泄露问题产生[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背景下,国有燃气企业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问题也随之产生。作为财务工作者,应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从风险意识、资产管理制度、预警信息系统等方面着手,自觉提高风险内控意识、促进资产管理制度贯彻落实,定期更新系统确保内外信息畅通,推动新经济形态下的国有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