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

2021-11-22国伟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力劳动者人力资源

文/国伟伟

劳动力就业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社会整体的和谐稳定,一旦出现大范围劳动力失业,将严重影响到人民的生活水平,甚至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冲突和矛盾,给社会稳定发展带来较大隐患。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对劳动力进行培训教育,从而提高劳动者的就业率,使劳动者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社会利益分配中,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大局。通过深入分析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现状,探究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实现对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不断改善,使劳动者的就业率得以有效提升。

一、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就业服务部门之间协同问题

就业服务工作应牢固树立“一盘棋”的理念,针对青年、妇女、残疾人、退役军人、农民工、大学生等不同的就业群体,充分整合人社、团委、妇联、残联、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单位,明确职责,通力合作,加强部门单位之间的工作衔接和联动,打造一揽子就业政策,切实保障政策落实落地,充分释放政策红利。但目前各职能部门大多是被任务分工推着走,在工作的谋划和推进上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影响到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工作的开展。想要满足劳动者对就业服务的需求,必须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使其能够为劳动者就业提供更多便利[1]。

(二)基层就业服务平台建设问题

基层服务平台承担着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等诸多民生业务,但无论是人员的编制,还是服务平台的建设等方面都存在着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随着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业务下沉使得基层公共服务就业工作量日益增多,组织机构不健全、经费投入不够、人员配备不足、工资待遇较低、业务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更为凸显,导致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开展受到较大影响,难以达到实际工作的需要。基于这一情况,需要重视对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强化,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及人员待遇,为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有序开展夯实基础。

(三)就业服务信息化发展问题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加快,但是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尚未跟上,使得就业面临着较大的挑战[2]。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了以下两个方面:1.就业信息收集和发布渠道不够畅通,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市场和劳动者三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现象并存,出现了结构性用工短缺和就业压力持续增加的问题;2.人力资源市场缺乏信息共享,处于区域分割、各自为战的状态,跟不上劳动力大范围、高速度流动的就业需求,导致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较低,且信息数据的传递不够畅通,很难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即时信息服务。基于这一情况,需要转变工作观念及方式方法,强化信息化应用意识,促进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信息化发展。

(四)就业再教育问题

就业培训是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职业技能提升,使劳动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就业竞争中的各种挑战,从而提高就业成功率。但是在实际的就业培训活动中,相比数字经济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传统的培训专业及方式无法满足劳动者多元的学习需求,且培训内容比较浅显,难以保证就业培训的整体效果。从培训模式这一方面来讲,没有对劳动者的实际需求进行充分了解,所采取的培训模式缺乏针对性,整个过程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使得劳动者就业培训的价值无法得到充分体现。基于这一情况,需要将劳动者需求作为入手点,结合调查结果对就业培训进行调整,制定出科学的培训计划,从而发挥就业培训具有的价值,使劳动者的职业能力得以有效提升[3]。

二、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分析

(一)提升就业服务稳定就业

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调整对现有就业岗位产生排挤效应,同时产业转型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人力资源的需求加大,部分行业领域岗位需求和劳动者技能水平不匹配,存在结构性用工矛盾[4]。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的水平,整合各部门单位职责职能形成大就业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促进劳动力就业的积极作用,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方面,实施就业创业推进行动,提供不断线就业服务;在农民工方面,多措并举促进外出务工和就地就近就业,落实常住地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方面,开通线上失业登记,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在就业困难人员方面,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扩大失业保险保障范围,实施困难帮扶。

(二)拓宽就业岗位带动就业

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坚持人力资源供需两端发力,着力破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以“回归农业稳定一批、创新业态吸纳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公益岗位安置一批”为重点,采取多种形式增加就业岗位。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高校毕业生下乡、企业家归乡、技能人才回乡,扩大乡创规模;深化“放管服”改革,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拓展就业增长的新空间,同时通过鼓励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5],着重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使其释放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创业培训等各项创业带动就业政策落实力度,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依据区域就业困难人员数量与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需要,加强公益性岗位开发管理,扶持就业困难人员,促进社会充分就业。

(三)开展就业培训促进就业

立足保就业、稳就业大局,坚持政策宣传先导,线上线下同步推进,稳步扎实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人才振兴技能提升项目;围绕城乡居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开展实用技术技能培训;围绕骨干产业发展需求开展特色品牌培训;围绕主导、特色领域经济发展开展项目制培训;围绕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发展需要开展岗前、在岗、综合素质提升等培训,以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创业能力,开创应培尽培、愿培则培、需培即培的工作新局面,推行覆盖城乡全体劳动者、贯穿劳动者学习工作终身制、适应就业创业和人才成长需要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打造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进而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

(四)强化信息化建设保障就业

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以此提高公共就业服务的水平,使公共就业服务人员能够以更加便捷的技术手段开展工作,避免因技术或信息方面的问题造成不利影响[6]。强化信息化引领,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机制建设,规范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细化业务标准,形成高效有序的工作运行机制;强化网络安全建设,增强信息安全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对服务器区和终端设备的安全管理,保证信息在网络传输中的安全性;加强信息化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人才专业化水平,提高信息化工作质量,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劳动力就业情况,对劳动力就业信息和人才市场信息进行整合,为劳动者提供更具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要充分发挥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互联网平台企业的作用,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手段,满足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改进就业服务,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切实促进就业稳定、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

(五)提供政策支持夯实就业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坚持减负、稳岗、扩就业、促创业并举,通过减免及缓缴社会保险费,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实实在在地为企业减轻负担,稳定就业存量;积极开展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护航行动,最大限度发挥失业保险基金促进就业、稳定就业、保障就业的社会功能,将岗位补贴、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补贴政策落到实处;持续落实高校毕业生各项补贴政策,实施青年就业启航计划、青年见习计划、大学生百千万聚才计划,提高青年人群技术技能,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激发就业内生动力,增添拉动就业新引擎,促进实现更加充分就业;积极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项创业扶持政策,营造创新创业氛围,以创业带动就业。密切跟踪经济和就业形势变化,加强就业统计监测和分析研判,同时也做好相关风险应对准备,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确保就业大局稳定。

三、结语

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能够促进劳动力顺利就业,但是我国在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方面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充分了解其发展现状,做到充分满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提升就业服务,拓宽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提供就业创业优惠政策,通过各种措施强化人力资源公共就业服务对劳动力就业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提供充分有效的支持。

猜你喜欢

劳动力劳动者人力资源
劳动者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劳动者的尊严不应被“扔”在地上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相对剥夺对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影响
在云端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