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辅导员基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探究

2021-11-22李艺晴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立德困难资助

文/李艺晴

一、立德树人与资助育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5月2日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

为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经济问题,我国目前已建立以“奖、贷、助、勤、免、补、减、偿”八位一体资助模式体系和新生的“绿色通道”。但扶贫应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注重培养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自主学习、综合发展的意识,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部分,努力实现立德树人,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各方面综合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引导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将物质帮扶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协同发展,发挥资助育人的更大价值。

二、学院资助育人工作现阶段措施及成效

(一)建立动态档案、助力精准帮扶

笔者所在学校为了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情况,做到“了解情况、及时关注、动态更新、及时帮扶”,已建立关于经济困难学生的档案库。通过建立贷款档案,对贷款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电子版和纸质版保存,对于每年贷款学生的详细情况进行登记台账,做到一人一册,全方位跟踪记录,实现对贷款学生各方面详细了解,方便在工作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一位学生的不同问题,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1]。

(二)开展宣传活动、强化思想教育

近几年,笔者所在学校举办“助学·筑梦·铸人”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征文、视频、音频及宣传画等方式,让受资助学生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学院积极组织经济困难同学参与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资助政策的理解,达到“以赛促策”的目的,推动学院资助工作的进行,成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以达到“育人”的目的[2]。

在寒暑假期间,广泛宣传发动组织受助学生作为“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大使”,对自己家乡学校宣传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用自己在受助路上的切身感受和体会,向母校以及师弟师妹们广泛宣传国家助学政策和文件,希望更多的师弟师妹们能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就放弃理想,应该更好地自立自强、学会感恩,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三)加强诚信教育、弘扬诚信文化

辅导员要通过贷款合同签订会议、毕业生还款会议等场合,用实际案例讲解诚信还款的作用、意义以及不遵守诚信还款的危害,教育引导贷款学生诚信受助、诚信还款,避免学生在毕业后有违约和拖欠助学贷款不还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加强了征信制度的建设,为逐步完善信用机制奠定基础。

(四)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成果显著

学校在对困难学生的扶贫上,不仅在于资助学生完成学业,还在他们的就业方面上给予一定的帮助。学校与企业家和社会基金会建立友好关系,引进用人的标准,在合作中更加看重企业的核心文化和理念,希望通过这些措施更好地帮助学生养成自主自立的意识。学校将资助工作作为平台,通过宣讲会等形式向资助学生普及企业知识,并将心理和道德品质比较良好的贫困大学生优先向用人单位推荐,实现就业扶贫,大大提高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业率。

(五)依托学科特色,开展经济困难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过程中,学院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依托学院的学科特色,学院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前期孵化教育,鼓励和推荐学生参与科研创新团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六)院领导和老师深入困难学生家庭,搭建家校联系平台

学院设立由学院副书记和负责资助工作的辅导员组成的工作小组,在寒暑假期间深入走访慰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宣政策、知近况、传温暖、送喜报”等方式,面对面与受访学生及学生家长交流沟通,通过家访进一步了解困难学生的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实际困难与需求,更有针对性地做好家庭困难学生教育、资助和帮扶工作。同时,经常性的家校沟通能够搭建起学院与学生家庭、社会的良好沟通平台,形成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动合力。

三、推进高校立德树人层面资助育人的路径探索

结合笔者所在学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在探索立德树人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育人内涵,用“精准资助”的视角,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为中心,以“育人育才”为目标,不断开拓资助育人的精准性和全面性[3]。

(一)聚焦精准资助

通过了解各个年级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以生为本”,实现精准帮扶、精准资助。依托学院学习发展中心,深化朋辈引领、教师指导理念,深入学生生活,定期开展困难学生宿舍走访调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帮扶。

(二)资助与育人相结合

通过开展各类活动改变以往重经济资助,轻育人效果的状况。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社会责任感意识,并引导他们树立信心,艰苦奋斗,将这种精神在之后的学习工作中传承发扬下去,更好地回馈社会和国家,实现资助和育人有机结合。

(三)重视受助学生的“心灵资助”

加强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大多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因来自偏远的农村山区或者为单亲孤儿家庭,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自卑胆怯的心理,因此在资助过程应更加重视受助学生的心理问题,可以结合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阳光心理剧等活动让学生有疏导的途径和方法,提升他们的自信自强自立的精神。在做到“经济解困”的同时,实现“心灵解困”。

实现高校立德树人层面精准资助育人路径的探索,将会在资助育人的基础上更好地实现经济、思想、能力帮扶,做到真正了解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所思所想,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扶贫的要求,帮助受助学生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四)构筑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

高校实践育人共同体是指“围绕高校加强和改革实践教学,有效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共同发挥作用的结合体”。目前,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仍存在参与社会实践主体意识不强、覆盖面不大、管理科学化程度不够高等弊端。因此,学院要利用自身资源,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类实践活动,例如参观企业、参加就业宣讲活动等。

四、高校辅导员在立德树人层面开展资助育人的工作建议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通过平时资助工作的开展,如国家助学贷款合同签订、“国三金”评定、勤工助学岗位应聘、大学生基层服务等作为物质载体,在过程中加强对受助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受助学生能够领会国家推行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刻含义,常怀感恩之心,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二)加强学生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应在各项资助工作中建立诚信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品格,在助学贷款还本还息、特困生资格认定、奖助学金评选时能够做到实事求是、诚实公正,按照要求按照规定程序完成。

励志教育是树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优秀榜样、激发受助学生更加自信自强的重要途径。可以引导受助学生更好地自力更生,培养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敢于迎难而上的意志品质,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

(三)育人为本,立德为任

辅导员应该掌握自己负责的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受资助学生保持长期的联系,要在出现问题前就应该有预防机制,多沟通了解学生状况,既让学生感觉到辅导员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爱护,又有助于系统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情况,做全面的把握和规划。同时,了解学生状况后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资助手段,解决经济问题,这只是手段,但资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育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培养学生成为积极面对问题的有为青年,才能够真正做到育人的目的,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他们成为有理想、有学问、有才干的实干家,在新时代干出一番事业。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资助育人不仅要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必要经济资助,而且要了解和解决他们的精神需求,通过细化资助过程节点、利用好相关资源,对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重要价值。通过实践资助、诚信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方式,构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的资助育人质量提升体系,有利于增强受助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国家自豪感,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强化他们的自尊意识,让贫困学生真正树立信心、克服困难、乐观生活。

猜你喜欢

立德困难资助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选择困难症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严以修身”先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