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方法探究

2021-11-22郭鹏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人际毕业生心理

文/郭鹏

近些年基于高职院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上升。根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我国毕业生规模将达到909万人,2020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874万人,比2019年增加了近40万人[1]。大学生就业难成为社会热点问题,而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就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比较匮乏,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优化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方法成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关系的现状

根据统计,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缺乏相应的就业岗位能力[2],尤其是大学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导致其岗位适应能力匮乏,难以融入到企业工作中。通过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不懂得如何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问题。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在入职后,由于缺乏较强的沟通能力,导致其在工作中被同事疏远。调查显示,40%的受访者认为,职场人际关系最难以让人短期适应,对人际关系的焦虑往往更大于竞争压力:一是毕业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进行沟通。由于高校毕业生长期在“象牙塔”内学习,他们没有更多地接触过社会,尤其是没有与功利心多元化的群体进行沟通,导致毕业生在就业后没有掌握与不同群体沟通的能力。例如毕业生在就业后,没有结合其他人员的特点而进行有效地沟通,导致其言语会触及沟通对象的情绪,产生负面影响;二是毕业生缺乏自信。自信是展现自我能力的具体表现,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的初期阶段存在不自信的现象,而不自信会直接影响毕业生人际处理能力。例如当毕业生出现不自信情绪之后,其在工作中就会丧失主动性,这样会给同事造成一种其没有工作能力的错觉;三是孤独心理。高校学生习惯于传统的集体生活,而就业之后,无论是在工作环境还是在同事之间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同事之间不可能像同学之间无话不谈,学生会出现孤独的心理,不愿意主动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二、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对增强岗位适应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以及提高高校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虽然高校近些年加大了对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培养力度,但是通过实践调查高校毕业生人际管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高校对毕业生人际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基于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市场,虽然高校侧重了对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但是高校在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方面却存在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一方面,高校对于学生就业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工作不重视。目前高校将教学工作重点放在专业课程教学上,即使高职院校突出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尤其强调学生对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对于就业人际能力培养则不重视。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高校关于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课程或者讲座较少,导致学生不能接触较为系统的培训体系;另一方面,高校对于学生毕业人际能力的培养只是停留在就业指导阶段,而没有将其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导致学生没有形成相应的就业人际交往能力。另外,毕业生人际管理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但目前高校对于人际关系能力培养工作缺乏有力的资金保障,导致难以开展更为全面的专题研究。

(二)高校毕业生人际管理培养体系不完善

培养毕业生人际交往能力是增强高校毕业生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目前高校在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上主要是以校内培养为主,缺乏与企业的对接,导致学生的就业人际管理能力难以满足就业岗位要求:一是高校对于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语言沟通、工作能力等方面入手,忽视学生的应变能力、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导致毕业生难以在竞争激烈的企业中获得自我价值;二是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导致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局限在传统的理论层面,忽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校在学生人际能力培养方面主要是以心理学、演讲等课程为主,而且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知识讲解,导致学生难以形成具有实践性的人际交往能力,具体表现为:一是高校人际管理课程的设置缺乏与学生专业的结合,导致学生的专业学习与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相脱节;二是就业人际管理能力教学内容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分析,导致教学质量整体不高。

(四)家校联动机制匮乏,校园氛围有待完善

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离不开社会、学校以及家庭的参与,任何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学生人际管理能力。根据调查,目前对于学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的培养主要集中在高校阶段,而家庭参与学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的积极性不高。根据调查,家长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应该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并没有为学生提供富有实践性的指导意见。另外,高校的校园环境缺乏人际关系能力培养,如高校关于人际能力培养的社团非常少,甚至部分高校连基本的活动都没有,无法培养学生的人际管理能力。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的方法

基于制约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的因素,高校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强化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

(一)提升高校对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重视程度

提升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离不开高校教育的支持,因此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必须要加大对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一是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工作[3],将人际管理能力培养同学历教育置于同等地位,以此提高学生对人际管理能力培养的认知能力,最终不断督促学生具备与工作岗位相适应的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要构建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机制,将人际交往培养融入到就业指导的全过程。针对就业指导中对于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不重视的问题,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明确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工作的地位,突出人际培养的系统性。例如,高校要将就业人际管理能力培养与就业指导体系融入在一起,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就业人际管理培养体系

培养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的关键是深化校企合作,制定完善的培养体系:一是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针对往年毕业生在就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管理能力是展现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因素,对于学生人际管理能力的评价,企业最有发言权,所以高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针对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改进方案,以此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二是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培养体系,将就业人际关系能力培养融入到课程建设中。

(三)优化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嫉妒心理、害羞心理、自负心理以及自卑心理等,而导致上述问题的重要因素是高校的就业人际培养课程设置不合理造成的。因此,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心理问题,需要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一是要结合学生的心理问题合理设置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例如,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辅导课程的基础上,要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通过引入真实案例的方式开展人际关系教育工作,以此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二是要不断优化课程教学的方式。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就是实践,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例如,针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害羞心理,高校要多组织辩论等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以此帮助学生克服忧虑情绪,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构建家校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实践证明家长对学生人际关系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就业人际管理培养上需要构建家校联动机制:首先,高校要加强与家庭的沟通,及时根据学生的人际管理能力进行沟通,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培养体系。例如,基于当前高校大学生所存在的不正确的择业观,家长要以身作则,积极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氛围,与他们平等地进行分析与交流,尊重他们的合理想法与交往方式;其次,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在课室中,应多组织增强班级凝聚力、体现团队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开展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各类比赛,如演讲比赛、模拟面试、素质拓展、团体心理游戏、沟通技巧解说等活动。例如,教师在专业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强调培养个体良好的心理状态的重要性,并从人际交往中的自我层面出发,指出当下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带领学生对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剖析。

(五)纠正错误的认知,掌握人际交往技巧

对学生而言,必须要及时纠正错误的认识观念,掌握人际交往技巧:一是高校毕业生必须要对就业人际交往形成正确的认知,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以此及时改进。例如基于自卑心理而导致人际交往能力不足的问题,毕业生必须要正确暗示自己,及时调整自己的状态,增强自己积极与他人交流的动力。如可以多参加企业组织的社团活动,主动与同事进行交流沟通,通过交流沟通增进感情;二是要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巧,保持自己的个人魅力。在与他人交往时一定要尊重别人的隐私、注意交往的频率、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学会拒绝。

基于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人际关系不仅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而且也离不开家庭、学校的教育,只有各方齐心协力,才能更好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人际交往能力,从而促进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猜你喜欢

人际毕业生心理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心理感受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