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提升高校辅导员在课程思政工作有效协同性的思考

2021-11-22张永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队伍辅导员思政

文/张永

一、辅导员在课程思政中的角色和价值

课程思政是构建全员、全程、全过程育人模式。目前,高校的课程思政改革工作不断深化,成效明显。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帮助大学生摆正“德”与“才”的位置,做好立德树人工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锤炼大学生的意志品质,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综合来看,课程思政工作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是极其重要的[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能否建立好课程思政,关键在教师。为保证高校课程思政工作在立德树人和学生思想价值观念引领等方面的育人效果,不仅需要思政课教师和专业教师的助力,还需要推动辅导员主动融入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强化辅导员在工作中课程思政的理念,提升辅导员在课程思政工作中的能力和素养。

二、高校辅导员协同课程思政的显著缺陷

当前高校各部门在课程思政工作的多方面及各环节持续发力,不断挖掘内容,深化联系,但仍存在教学传授方式方面的生硬导致课程针对性不足,课程内容与学生群体缺乏针对性,不贴近学生思想生活等情况仍然存在,这些进一步说明导致课程思政工作亟需继续深化协同。高校辅导员工作范围较广泛,内容较多,这些都与辅导员工作的有效开展关系重大。

(一)部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理论方面尚需提高

辅导员在发挥班级课程思政方面具有突出性作用,但一些高校在辅导员招聘时主要限制学历,而在专业方面一般没有限制,甚至一些学校在专任教师职称评审中硬性加入辅导员工作经历、新入职教师必须先从事辅导员工作等要求,这些导致辅导员队伍中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方面专业知识的人占比较少,导致教师因为在思政教育方面的高度和深度有欠缺,特别是在与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谈心谈话时所具备的思想政治相关知识欠缺,在观念和方法经历上的不足,更导致辅导员不能有效发挥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作用[2]。主要表现为:1.在开展日常学生管理工作中未很好地使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导致工作有效性与针对性缺乏;2.辅导员工作培训不到位,导致辅导员工作陷入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辅导员队伍涉及的工作错综复杂,极其耗费心力,加上工作后学习提升思政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高,而本应规律性开展的相关辅导员培训也往往流于形式,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时,因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缺乏,难以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各种自信。

(二)信息时代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素养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正在通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上。与此呈正相关的是围绕着的一些网络热点事件,一些西方国家罔顾事实,披着“自由”“民主”的外衣,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对青少年进行煽动和蛊惑,歪曲历史,灌输极端思想[3]。这些信息容易造成青少年思想层面的波动,对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造成冲击,对辅导员的工作也是一项考验。辅导员队伍中较大比例是年轻人,很多也是刚离开校园,正处于从“学生”身份向“教师”身份的转变期,这些工作对他们自身本就是一项极大的挑战,再加上他们还要担负起更年轻的学生群体启发、教育的责任,所以必须提升辅导员在网络思政教育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三)辅导员工作规章制度存在不平衡情况,导致辅导员对课程思政工作的重视性和激励性亟待进一步加强

辅导员队伍发展正处于不断发展中,各项规章制度也处于不断完善中。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高校没有把辅导员看成高等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师;部分高校缺乏多角度全方位的评价考核标准;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工作难以量化考核的特点,激励制度和奖惩措施不明确,这就导致辅导员工作围绕着日常工作考核和评价标准,在课程思政的工作中心态只能是完成任务,加上相关培训匮乏,效果就难以有效保证[4]。因此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建设欠缺制度设计:怎样评价辅导员工作成效,制定怎样的辅导员职称评定标准还缺乏可执行的、可持续的符合辅导员工作特点的规章制度,这种欠缺对辅导员在课程思政方面发挥主体性作用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三、完善高校辅导员课程思政下协同育人的效能

高校辅导员教师肩负着“立德树人”任务,必须重视与思政课教师和其他部门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着力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一)提升辅导员在工作中的职业化和专业化程度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这是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内容。高校辅导员队伍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不仅如此,建设职业化专业化辅导员队伍还是一个学术问题,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发展、尊重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问题。术业有专攻。越是这样,越凸显出来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学术性、科学性,需要尊重学科特点和学科规律,不是谁都可以做的[5]。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思想政治工作要寓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正是对长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认识的结果。因此必须厘清辅导员教师工作界域,逐步建立辅导员的工作模式,尊重辅导员教师工作特点和学科属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学生[6,7],对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建设的督导、评价、巡视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提升这支队伍的职业与专业程度。

(二)辅导员教师自身要坚定理想信念,突出政治意识

高校辅导员队伍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本质特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必须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理想信念对于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8,9]。辅导员要协同思政课教师在思想和生活方面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一是自身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理解把握,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系列最新成果和思想,从自身做到理论的入脑、入心;二是要正确把握时代特点,主动参加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进政治素养,坚定自身共产主义信仰;三是要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身素养,这样才能引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三)健全考核发展路径,集成发展路径

辅导员教师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重视辅导员群体的发展路径。目前高校辅导员教师队伍在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和省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是发展不均衡、不彻底,尚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一是应当尊重辅导员教师的地位价值[10]。高校要把辅导员教师与其他教师同等看待。比如辅导员教师在编制、工作条件创设、经济待遇、总结表彰等方面要切实实现与其他教师一视同仁。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教师得不到应有的获得感、归属感、价值感,缺乏应有的尊重,无益于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长期发展。二是切实解决辅导员教师的职称晋级。辅导员教师评职称,一定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实践性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要科学化,同时也必须注重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实际工作,建立立体化的考核评价方式,辅导员队伍的职称一定要有科学、合理的职称结构。健全辅导员的晋升和提升渠道,形成辅导员教师的梯队层次,保证辅导员教师队伍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建设,建立健全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发展路径。

四、结语

为了从根本上保证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高校辅导员需建立课程思政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政教育工作能力和水平,主动进行多种多样的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主体的活动,与相关部门、思政课教师及专业教师共同推动教育效果,增强协同育人的有效性,不断凝聚智慧,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出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的“圆梦人”。

猜你喜欢

队伍辅导员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还剩多少人?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
“五老”队伍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