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江“四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探究

2021-11-22闫峻苏学会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抗联龙江思政

文/闫峻 苏学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黑龙江时指出:“黑龙江有不少有利条件,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目前,我们仍然需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从而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这里的“四大精神”是黑龙江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持帮助下,以“爱国与奉献”为初心,以民族复兴和龙江振兴为使命,在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陆续形成的宝贵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龙江人民乃至全体中国人民,为国家经济建设与改革开放做出巨大贡献。

高职思政课教师充分认识到龙江“四大精神”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将其融入到多门思政课教学中,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走访名人等形式,将繁琐杂乱图文知识转变为条理清晰、学思并重的教学体系。采用理论实践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1]。

一、龙江“四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

高职思政课教师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龙江振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提高思政课实效性为原则,深入探究龙江“四大精神”融入到高职思政课的教学实践。

(一)编写“四大精神”案例库,实现理论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通过在阅读文献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编写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教学案例库,力求内容短小,寓意深厚,能启发学生思考和引起共鸣。同时精心设计、统筹兼顾各个案例与课本理论知识的有序对接,避免重复。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拓荒岁月”“油田开发史”案例,生动再现了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人烟稀少、自然条件恶劣的黑土地上,一群胸怀理想、信念坚定的建设者为了多打粮食和多出石油,如何战天斗地、无私奉献的情景。这与“坚定理想信念”专题的教学内容一致,将案例引入理论教学,使学生能深入理解理想信念的涵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弘扬中国精神”专题中,重点选取北大荒、大庆精神形成的背景和意义,以便于学生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王进喜等一批先进人物的事迹,对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积极作用。民族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精神动力和方法指导。因此,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培育,有助于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要求具有身心和谐的建设主体,而大学生作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在他们当中培育民族精神,培养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精神境界、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的人格和体魄,这样才有利于他们将个人身心和谐的价值取向指向实现社会和谐。民族精神的培育,除了有助于培育身心和谐的个体,为社会和谐提供精神动力以外,还有助于提供和谐方法论,实现个体关系上的和谐。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而且这些所显示的构建个体间的和谐关系,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其子”的平等“和”文化,这些文化有助于养成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

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教学中,将铁人精神融入到“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专题中,学生能理解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在“中国共产党史”课程中,重点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到抗日战争的历史中,既有抗联将士赵一曼、李兆麟等人物等事迹,也有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还有前赴后继,长达14年之久的抗日雄心。这是百年党史壮丽的一页,更是中国近代史中辉煌的胜利,使学生能够铭记历史,振兴中华。

(二)拓展“四大精神”学习内容,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

1.请进来。采取聘请校外专家、抗联战士后代、垦荒战士或建设者来学校宣讲的形式,拓宽学生视界,受到心灵震憾。在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北大荒精神”专题讲座,使每一名学生都感受着学校的发展变化以及北大荒人的时代担当。在理论社团开展的活动当中,不定期地聘请大庆油田建设者、抗联战士后代等人物,讲述激情岁月,感恩新时代的伟大。

2.走出去。每年组织学生参观北大荒纪念馆、铁人纪念馆、东北抗联纪念馆等爱国主义基地,见证实物、虚拟现实,做到虚实结合,给学生再现那段历史,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就更容易理解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体会。

3.展出来。教师通过创新课内、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为调动学生积极性,探索了制作手抄报、撰写心得体会、演讲、宣讲等多种方式,利用宣传展板、学院及分院微信公众号、班级群等平台,展示学习“四大精神”的收获感悟。以多元形式传承红色基因,可以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成就感。

4.动起来。通过对“四大精神”的学习和体验,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能够做到主动担当、有所作为,涌现出一批抗疫前线的青年志愿者、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还有思想上积极进步的预备党员、帮助家乡脱贫的大学生村官,等等。学生们纷纷表示,要将“四大精神”的学习转化为爱国情、报国志和爱国行,用行动展示自己的变化和成长。

(三)建设“四大精神”教学资源库,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

高职思政课教学课时有限,而内容较多,不能完全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网络教学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实现碎片化学习、线上线下结合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四大精神”的课件、案例、视频、图片等教学资源,从而完成上传任务。教学资源要条理清晰、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充分考虑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以时间短、易理解、便于记忆为原则。还有大量的阅读书目和影视剧,供有能力有兴趣的同学欣赏提高。同时,设置相关讨论和互动话题,引起学生思考和回答。“00后”的学生对上个世纪50年代黑龙江的寒冷、贫瘠、落后没有直观的感受,通过视频、图片还原那个特殊的时代,才能更好理解北大荒、大庆油田开发建设的艰辛[2]。

二、龙江“四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的教学效果

龙江“四大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后,弘扬了民族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增强了师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弘扬了民族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

龙江“四大精神”中蕴含着崇高的社会理想、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改革创新意识。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中,丰富了知识内涵,增长了阅历见识,将爱国、奉献、奋斗、图强等优秀品质融入到自身素养当中。新时代,仍然需要艰苦奋斗、勤俭奉献的优良传统,需要责任与担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青年学生才能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有担当、有本领、有理想的时代新人,主动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

(二)拓宽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资源,增强思政课育人实效性

思政课是集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课程,理论课中需要融入鲜活案例和实践经验,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课外实践活动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才能使实践具有教育意义和把握好坚定的方向。因此,将龙江“四大精神”教学案例和资源库,纳入思政课教学之中,使之贴近学生生活,贴近龙江大地,更能被广大青年学生所接受,起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丰富了学习方式,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思政课教学,高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新了学习方法,从枯燥的理论传授到生动的案例分析。从课堂走到课外,从传统教学走向网络教学,不仅完成了思政育人的任务,而且在实践与体验中身心得到锻炼,有助于形成健全人格。与此同时,学生掌握了多维度的学习方法,拓宽了视野,有利于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触类旁通,亦能将这些方法用于其他知识的学习[3]。

(四)创新了教学方法,提升教师思想素养

高职思政课教师在对龙江“四大精神”文献研究、实地考查以及教育教学中,能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思想性、实践性为原则,集参与式、体验式、娱乐式于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自身的精神境界和思想素养不断提升,实现教学相长。

高职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龙江“四大精神”,丰富了教学资源,创新了教学方法,传承了中国精神。今后,还需要师生不断努力,继续探索和研究更多更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作为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抗联龙江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龙江少年爱冰
龙江剧《弘治私勘》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弘扬抗联精神 加强党性修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勇于担当 主动作为 积极打造龙江人民调解工作升级版
图读龙江经济
一个抗联老交通员的老区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