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劳动意识与能力培养的方式和路径

2021-11-22郭晓娟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劳动技能学校

文/郭晓娟

高职教育是在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技能的高素质人才,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不可或缺。根据笔者所在学院的调查问卷显示,58.5%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没有技能教育重要,19.3%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没必要,12.5%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可有可无,只有9.7%的学生认为劳动教育很重要,可见学生们对于劳动教育的认识严重不足。

一、学生劳动意识缺乏的原因

(一)社会偏见

从古至今,受到等级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比较崇尚脑力劳动,而贬低体力劳动。大部分人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体力劳动受制于人,而脑力劳动却可以统治别人,因而拼命读书,进入仕途。再加上受一些不良思潮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的侵害,很多人享乐在前,把吃苦抛在一边[1]。由于受到各种社会偏见的影响,有人认为体力劳动是一种低人一等的职业,容易被人瞧不起。

(二)学校重视不足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尤其是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重心倾向于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把过多的精力都放在专业课上面,忽视劳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一些学校不善于开发学生的潜力,学生活动受限制,没有给学生全方位健康成长提供空间。

(三)家庭教育忽视

现在的家长普遍认为努力学习、考上重点大学是孩子最重要的事,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切,所以只要孩子看书学习,家长们就可以大包大揽一切家务。加之家长的溺爱,生怕孩子动手,不让孩子触碰基本的家务劳动,哪怕是洗碗、扫地。这些孩子就会自然而然认为家务跟他们毫无关系,只要好好学习就足矣[2]。即便这些学生考入名校,自我动手能力也很差。比如,有些学生开始寄宿,连床单都不会铺,更不用说洗衣服和整理归纳了,当生活一团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动手能力有问题。殊不知,是家长的过分宠爱害了他们。

(四)个人认识不足

从以上调查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学校是提供教育的地方,而不是让他们去学习劳动的地方。在他们看来,劳动就是一种低等而落后的操作方式,不需要学习,会被市场经济淘汰。甚至有人认为学校开设的劳动课是浪费时间,因而找借口不劳动,或者把劳动作为一种逃课的方式。

二、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意义

(一)劳以辅德

劳动教育是马克思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锻炼,学生可以深入体会劳动付出的努力和汗水,自然而然地珍惜劳动成果,进而理解父母劳动的不容易,感恩和孝敬父母。

另外,在劳动中,可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让他们成为能作为、敢担当的新时代青年,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这也是他们将来就业的保障之一。

(二)劳以辅智

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体力劳动是脑力活动的一部分,通过劳动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大脑发展。

同时,加强劳动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掌握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三)劳以强体

劳动和锻炼密不可分,劳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而且能增强他们的体能训练,拓宽视野,陶冶情操,缓解生活和学习的压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

(四)劳以益美

劳动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塑造完整人格的必备要素之一。提高学生劳动意识和能力,也是高职教育美育中的一部分,通过劳动,学生在劳动中也许会发现“美”的另外一种存在方式。因此,劳动最光荣,劳动让人变得更可爱、更健康、更美丽。

三、提高劳动意识和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影响当下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等,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从各个角度着力,才能使劳动教育事半功倍。

(一)纠正偏见,提高对劳动教育的认识

从社会角度,对体力劳动的偏见由来已久,若想改变这种观念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我们现在首先要从教育公平来着手改变这一现状。现在国家都在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教育要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把劳动教育与其他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高度。树立劳动光荣榜样,感受劳动带来的快乐,进而让学生从自身的角度不排斥劳动,把劳动当作人生的必备课程。

(二)学校应高度重视劳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方式

1.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课程,改革评价机制

要在同学中开展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把课程建设和学生兴趣结合在一起,甚至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自己设计和选择劳动课的内容和方式。在此基础上,学院领导、辅导员要积极鼓励、支持和配合劳动课程的开设和创新,教务处要结合课程改革对劳动课教育予以全方位的支持。

2.在班级管理中增强劳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学校可以举办劳动教育主题讲座,邀请名师或者行业成功人士分享经验教训。辅导员要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组织学生进行教室大扫除、校园大扫除和宿舍大扫除。例如,工业职院为了激发学生劳动的热情和积极性,不仅开设各种劳动课程,还采用创新的方式,引进捡垃圾神器,同学们纷纷表示要试用、体验神器,这样大大增强了学生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加之分工责任制和公众监督,同学们都以劳动为荣。这种创新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意识和能力,还使得校园更加美丽和温馨。通过大家共同努力营造出的干净、卫生而又美丽的校园环境,会得到所有人的珍惜和爱护,因为大家会把校园当作自己的家,更愿意保护大家的劳动成果。由此,我们在建设美丽和谐校园的路程上也就更近了一步。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让学生融入其中

把劳动教育当作主题,围绕这个主题开展各式各样的社团活动。比如文艺表演、辩论赛,围绕当今热点,结合一些好吃懒做现象的案例,契合劳动是否有必要展开辩论,正反双方在搜集资料和组织辩论的过程中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劳动的必要,因而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4.组织学生参加校外活动和比赛,拓宽视野的同时提高劳动能力

现在采摘园、种植园和农家院兴起,越来越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在假期会选择带着孩子去采摘、种植,通过劳动获得果实,还可以当作旅游来缓解压力。学校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去郊游、野炊、采摘和种植,通过劳动获得快乐,提高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快乐地成长。

为学生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当爱心志愿者,走进养老院。同学们通过帮助孤寡老人,也可更好地理解父母,懂得感恩和孝顺;通过帮助孤儿,会更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愿意付出自己的爱去温暖和感动别人,这样的劳动价值无法估量。

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劳动技能创新大赛,让学生在准备比赛和参加比赛时锤炼自己的劳动技能,汲取经验教训。或许在比赛过程中,学生还能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更愿意去钻研一门劳动技术,成为某一领域的佼佼者。

5.树立劳动榜样,以劳动为荣

榜样就像明灯,具有心灵指引的作用。学校可以在楼道等公共场合张贴优秀劳模海报,歌颂劳模事迹,组织学生观看劳模事迹的纪录片和电影,表扬在劳动教育和劳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让学生们把这些人物当作榜样,以劳动为荣。

6.开辟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技能

枯燥的课本知识学习,可能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入实践基地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和技能相结合,还能通过动手提高劳动技能,提高就业能力。因此,学校除了建立实训车间,更应该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选择更合适的场所,引进先进的设备,邀请专业的劳动技师指导,为学生学习、动手和劳动提供最合适的环境,让他们在这样的培训氛围熏陶下,获得更专业的技能和劳动本领,进而为其步入社会做好准备。

(三)家庭注重孩子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孝心

鼓励孩子加入到家务活动中,比如大扫除、烹饪,与孩子共同参与,这样会拉近学生和家长的距离,增加互动和交流,缓解亲子关系。因为随着孩子长大,尤其是步入大学后,他们已经把自己当作独立的个体,甚至有些叛逆,认为成人之后不再需要父母过多地干涉,于是和父母渐渐疏远,有时甚至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做自己的事,不愿被父母打扰。因此,家长需要转变方式扭转局面,多鼓励孩子参加到家务劳动中,让他们更加理解父母,建立更健康的家庭关系。

鼓励孩子在放假期间,走入社会,做兼职或者打工,让他们体会到父母赚钱养家的辛苦,珍惜劳动成果,学会勤俭节约,不挥霍不浪费,更加感恩和孝顺。同时,在兼职期间还可以增强孩子的劳动技能和责任心,提高社会实践和适应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劳动技能学校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热爱劳动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学校推介
画唇技能轻松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