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视角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究

2021-11-22孙金丽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思维教师

文/孙金丽

创新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驱动力,而人才是创新发展的第一要素资源,因此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重心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高等院校要创新科研与教学互动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因此,高校如何结合自身的优势与特点,探究教学与科研的协同育人机理,真正实现以科研带动教学、以教学推动科研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挑战。

一、高校教学与科研互动时存在的问题

教师是承担教学与科研的载体,把这两项工作做好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大学发展的需要。目前,教师在合理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上还存在诸多矛盾。一方面,偏重教学的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备课、为学生答疑解惑、和学生保持高效沟通,以保证良好教学质量,如此,投入科研的精力非常有限。另一方面,科研能力较强的教师愿把精力花费在撰写论文专著、申报课题上,对教学投入的精力有限。久而久之,教学和科研逐渐脱节,不利于大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

(一)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机理

教学与科研不是一对矛盾体,如果找到了两者的融合点,教学与科研可以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认为只要将教科书上的知识传递给学生,就是对学生最大的负责。这种以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学,忽略了以新问题启发学生思维,难以促进学生自主思考、发表独立见解能力的培养,而且也会消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出的学生往往缺乏动手和动脑进行主动创造的能力[1]。而教师如果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有助于学生构建丰富、前沿、全面的知识体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因此,科研可以为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水平高的教师一定会注重与学生的高质量互动。在教学互动中,教师会发现自己未曾深入思考过的问题,在讨论争辩中激发出思想火花;同时也会发现自身在理论和实践中的不足,并产生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动力及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亲身参加过相关问题研究的教师对所讲内容会有独到的见解,进而带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激发其研究兴趣,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是开展科研的基础,是推动教师从事科研的动力。

(二)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

教学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活动,培养创新人才需要高校教学不断与时俱进,传递学科前沿知识,在实践中可借助科研活动把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知识和最新的科研成果有效融入教学,活跃学生思维,使学生构建全面、前沿的学科体系,提高创新能力;科研是用科学的方法探索和发现新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活动,有条件的高校可以让学生直接参与科研活动,通过科研训练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勇于探索和质疑的学术研究精神。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协调互动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最佳途径。

三、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究

(一)基于教学与科研协调互动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

课堂教学创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突破口和落脚点[3]。基于此,笔者以教学与科研协同育人的思想为出发点,探索河南工学院金融数学本科专业“金融风险管理”课堂教学创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问题背景分析和经典创新借鉴,构建知识全局框架

在科研工作中,对问题背景的分析、概括综合往往是创新的前提。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侧重问题本身解决方法的讲解,对问题产生的背景、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进展分析讲解力度不够。通过对问题背景的分析可以避免学生陷入复杂具体的细节,使学生构建所学知识的全局框架;同时还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方法或理论的来龙去脉,能够较好地举一反三,解决其他问题,甚至无师自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还可以借鉴经典技术方法和经典理论的创新发展历程。

比如,在讲解利率风险管理的工具——利率互换时,先从互换的起源讲起,20世纪70年代,全球有许多跨国公司,比如一家美国公司A,在英国有一家子公司,另外一家英国公司B在美国有一家子公司,两个子公司都需要从母公司贷款。但是跨国公司普遍会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是当时各国的外汇管制比较严格,跨境转钱非常困难;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刚刚解体,汇率波动很大,企业的利润很容易被汇率波动所吞噬。为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家们想了一个办法,就是让两家公司做一个互换,美国公司A给英国公司的美国子公司贷款,而英国公司B给美国公司的子公司贷款。这样就变成了国内贷款,既实现了各自的融资需求,又避开了外汇管制的限制,还有汇率波动的风险。

通过问题背景分析,激发了学生对枯燥理论学习的兴趣,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帮助学生构建起了利率互换知识全局框架,通过对经典理论创新发展历史的了解,使学生受益于教育的本质,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通过问题延伸讨论,引导发散思维

创新型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质。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不应该仅仅是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还应该锤炼并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要达成这样的目标,除了课堂上教师细致全面地讲授,还需要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与思想交锋。在“金融风险管理”课堂教学中,常常采用结合所讲重点内容,针对时事和相关案例开展延伸讨论,启发学生思维。具体而言,在课堂借助学习通平台发起主题讨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评论其他同学的观点,这样可以使在平台上每位同学都能直观地看到他人的观点,之后进行观点表达的同学,为了不和前面发表观点的同学有类似的答案,往往会换角度分析问题,能够很好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同时借助评论其他同学观点的环节还可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比如,在讲金融不稳定性假说时,会讲到金融危机会周期性地暴发,政府可以做逆周期调控,课堂上就该问题临时发起了关于金融危机是不是可以避免的延伸讨论,有些学生从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进行分析,有些同学则能从政府管控能力来分析,还有同学能从规律的客观性来分析,甚至有些同学还想到从人性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很是激烈,当讨论环节结束时,还有同学在不断地发表观点,意犹未尽。长此以往,这样的互动交流必将给学生带来思维品质的提升,用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

3.开展学术探究,了解学科前沿动态

紧密联系学科前沿,将最新的与章节相关的高水平论文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分析高层次论文,提升所学内容的深度,进一步促进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比如在讲授国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规则——巴塞尔协议时,向学生推送有关论文,让学生了解我国银行业在落实巴塞尔协议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小组的形式研讨并形成报告,以此增强学习挑战性,培养学生协作探究的精神。

(二)以毕业论文为导向的本科导师制实践探究

毕业论文是全面衡量学生理论知识、写作能力、创造思维的实践性、综合性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不可或缺的手段。国内众多“双一流”高校的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对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效果显著。

以河南工学院为例,笔者所在的经济学院对金融数学专业试点开展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对方案不断优化,探索适合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院导师制采用“半程式”,在本科三至四年级学生中实施。在第五学期开学初确定师生关系,召开师生见面会,确定学生的未来规划和感兴趣的领域,制订每个学生的培养计划。具体的指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每个月召开一次研讨会。学期初制定读书计划,每个月阅读至少一本书。研讨会上学生对阅读的书目发表感想和思考,并由导师进行点评。每个学期学生可阅读相关书籍4至5本,通过不断积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眼界,为毕业论文写作和继续深造奠定基础。

第二,以毕业论文为导向,开展社会调查。通过社会调查使学生能够从专业的视角接触、认识、分析社会现象,通过一手数据充分感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第三,半自由式布置假期作业。根据学生感兴趣的方面推荐2至3本该领域的核心期刊,让学生从期刊中自选两篇论文进行研究学习。假期通过钉钉视频会议进行线上研讨,学生汇报学习的内容、论文构思和结构及学习的心得体会等。

四、结语

培养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离不开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教师,离不开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创新。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两大途径,既对立冲突,又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只有深入了解二者关系的本质规律,探索二者动态平衡的途径和机制,使二者有机结合、协调互动,才能为创新教育注入活力,才能更好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创新型思维教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思维跳跳糖
最美教师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高等教育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若干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