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视域下经济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查研究

2021-11-22韦齐齐李庆庆陈玥锦孙思悦向述英李颖欣

就业与保障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能力课程

文/韦齐齐 李庆庆 陈玥锦 孙思悦 向述英 李颖欣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经济体量巨大,由此形成的创新效应与规模效是我国经济动能转换的坚实基础。同时,来自各个方面的竞争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增多与市场创新型、综合型人才需求的矛盾也日趋显现。深化高等创新创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有助于解决高校存在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外部资源匮乏等问题,有助于促进经济提质增效,有助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面临的核心能力问题

毫无疑问,我们正在经历一场全球范围的创业革命,创客们通过颠覆性创新以及新市场开拓,进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以及打造新兴产业,持续不断地为经济增长做出不可估量的贡献。人类正在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创新和速度等替代了稳定性和秩序等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全球化、“互联网”技术等因素促使个体的创造力得以全面发挥,并为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资源和生产要素需要更加便捷和快速地被重组。技术、产品以及管理创新层出不穷,机会和创造成为商业活动的核心内涵。创新创业教育既要求经管类大学生不满足于现状、敢于创新并承担风险,又能在不考虑资源约束的情况下把握机会、创造价值。二者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做人的态度,是核心素养以及能力的基本要求。青年学生是创新创业的重要力量,经管院校必须既着眼长远又要聚焦聚力去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二、问卷调查分析情况及结论

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创新创业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点,对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高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高校要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进行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和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而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新鲜力量[1]。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更关系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2]。通过研究目前经管院校创新创业的教育现状,了解经管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情况,以便更好地引导经管类大学生积极投身创新创业的热潮当中。为此,我们以广西中部城市高校经管类大学生群体为样本进行了此次调查研究。

2014年底,李克强总理在达沃斯论坛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了推进创新和创业在我国的蓬勃发展,党和政府先后出台多项“组合拳”来推动“双创”工作,高等院校紧扣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精心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经济管理院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是创新创业的生力军,他们有梦想、敢拼搏,有想法、勇于实践。但他们在创业创新过程中仍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以及困惑得不到解决,如政策财税、启动资金、方向与能力、心理与热情等。尤其是综合管理能力和实践经验不足,迫切需要得到学校及政府的引导和帮助。

经调查显示,65.15%的学生认为所在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章节等仍需要完善,说明他们对目前院校安排的课程教学满意度并不高。64.39%的学生对创新创业场地、设施的需求比较大,认为经管类实验室的对外开放程度不高,且创客空间、孵化基地的场地也十分有限。55.3%的学生对创业资金的需求比较强烈,表示参赛奖金、出差比赛的费用不够,对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使用并不是十分明确。63.64%的学生希望能举办更多的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讲座等,77.27%的学生对实践机会的诉求比较明显,69.7%的学生希望能加强师资队伍力量配备。

从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选择来看,其所在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和举办创业大赛较多,占比达到77.27%。这说明高校重视创新创业教育,首先,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及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积极响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其次,超过半数的学生同意邀请专家、企业家、校友举办创新创业讲座,这说明高校注重引导和传授经验的作用。此外,45%以上的学生反映,高校设立了创业服务机构,建设了创业基地,说明高校在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创新创业。

三、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思考与对策

(一)心理学专业方法和创业能力提升相结合

创新创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人、财、物等几方面,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情。决定创业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创业过程中的心态是非常关键的影响因素。应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对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特别是对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适应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下的大学生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也不高,在许多的创新创业培训中,心理医生被许多机构邀请,加入到学员的培训过程中,帮助他们寻找并疏通心理问题,进行精神疏导和解压,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和挫折[3]。

(二)完善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

院校要在总体课程方案标准的制定下,结合实际,开展学科内、学科间、内外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针对国家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标要求,有针对性地整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充分利用这些课程,构建具有经管专业特色的循序渐进、有机链接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计时,应重视知识的运用,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需求,通过课程和多渠道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实践经验,加强培养大学生思维流畅度、灵活性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实践。

(三)加强创新创业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最终以实践能力为主的综合评价进行反馈。创新创业人才应具备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创业技能、管理能力等较高的综合素质。然而,当代大学生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一直生活在“象牙塔”之中,接触较多的就是学校师生,且知识结构固定、知识体系单薄,加上缺乏实践锻炼,能动性、变通性较差。社会阅历浅、应对能力弱,对创新创业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只有鼓励大学生积极融入社会,按照生存法则进行一定的历练,才能不断提升实践能力。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以举办各类学科竞赛为抓手,以学生实践能力提升与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实现以赛代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与教赛相融[4],实现从单一的“动手能力培养”转变到“动手与动脑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应用性与创新性能力的相互融合。

(四)推进“新经管”学科交叉融合

经济管理院校要注重学科融合、专业改革以及人才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大力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学科融合建设和内涵发展,既要覆盖传统专业课程基础知识点,也要延伸至大数据、电子商务、云技术、“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经济业态的核心要件,使经管类专业在人才培养上紧跟时代潮流。要积极鼓励学生以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大数据为背景进行创新创业项目立项申报和研究,提高学生对新常态下产物的认知水平和适应能力[5]。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实施“中国创造”等战略,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对经管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改革创新。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不足,当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进入到“深水区”和攻坚阶段,只有加快创新创业供给侧改革,积极探索供给侧改革视域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总体实力与未来经济社会新发展相适应,才能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和形势来看,大学生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必须适应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拥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猜你喜欢

大学生能力课程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